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60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87篇
海洋学   18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152.
Maturation of the 4th phase oocytes of mudskipper is induced in vitro by sex pheromones, the extract of ovary, testis and seminal vesicle, oxytocini and deoxycorticosterone ( DOC ). Maturation rates of oocytes are related to pheromones and their dosages. The single use of prostaglandin E1(PGE1) is not effective in the induction of maturation, but the combination oI PGE1 with HCG promotes oocyte maturation rates.Maturation is induced by injections of the extract of the ovary at dosages of 0.01 cm^3/a fish,seminal vesicle extract at dosages of 0.1 crn3/a fish, testis extract at dosage of 0. 1 cm^3/a fish, or PGE1 at dosage of 10μg/fish, respectively. Amongthem, seminal vesicle extract is the most effective in the induction of maturation. The artificial nests, with the extract of the ovary,testis or seminal vesicle inside, attract more heterosexual mudskippers than homosexual mudskippers to enter. Especially, the extract of seminal vesicle is the most effective in attracting females. Female mudskippers could be induced to spawn by the extracts of ovary,testis and seminal vesicle placed inside both the ceramic and sponge nests. More spawned eggs and higher fertilization rates are observed in the ceramic nests than in the sponge ones.  相似文献   
153.
鲱、鲽在卵和卵黄囊期仔鱼发育阶段生化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产沉(粘)性卵的鲱(Clupea harengus L.)和浮性卵的鲽(Pleuronectes platessa L.)为代表,对这两类海洋鱼类在卵和卵黄囊期仔鱼发育阶段水分、钠、钾、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变化作了比较研究。实验于1987年春在苏格兰完成。结果发现:1)鲱的含水量在三个阶段有明显增长,受精时从75%—85%,卵发育期从85%—87%,孵化后从85%—90%;通过这一成功变化,最终使仔鱼获得浮性,上升并进入浮游生物水层摄食;鲽卵含水量在这三个阶段均保持在90%—92%,并一直保持相应的浮性,至摄食期。2)两种初孵仔鱼含水量的差别,主要由卵黄囊含水量不同引起,而身体其它部分含水量没有显著种的差别。3)鲱在钠、钾含量上的增长和波动,大致同这三个阶段湿重和含水量的增长和波动一致。4)脂肪和蛋白质对卵和仔鱼的浮性几乎不起作用;两种鱼在卵和卵黄囊期发育阶段,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均呈线性下降。  相似文献   
154.
武汉东湖若干轮虫卵和胚后发育时间的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黄祥飞 《海洋与湖沼》1989,20(2):184-191
在不同的实验温度下测定了武汉东湖10种体外带卵轮虫和4种非带卵轮虫卵及其胚后发育时间。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卵的发育时间随温度升高而缩短,它们间的关系可用曲线回归方程1nD=a+blnT+c(1nT)~2描述。在相同的温度培养下,体外带卵轮虫卵的发育时间一般比非带卵轮虫的时间长。初步观察结果表明,胚后发育时间亦随温度升高而缩短。实验结果表明,卵的发育时间约占世代发育时间的31%(24—41%);胚后发育时间约占69%(59—76%)。本文还同其他研究者所获得的卵的发育时间与温度间的回归方程式、胚后发育时间等作了比较,并对其所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5.
鲻鱼人工繁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蔡良候  叶金聪 《台湾海峡》1997,16(2):223-228
本文报道了1991 ̄1995年间鲻鱼人工繁殖的研究结果。池养亲鱼经注射LRH-A及HCG诱导能顺利排卵,亲鱼成熟率62.7% ̄90%,产卵率62.5% ̄100%,受精率20% ̄75%;受精卵浮性,卵径840 ̄920μm,在水温19 ̄20℃、盐度26.6 ̄28.0、pH值7.91 ̄8.25的条件下,一般经49 ̄53h孵出仔鱼,孵化率48% ̄73%,1991 ̄1995年度分别孵出仔鱼10.0、84.1  相似文献   
156.
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1991~1992年海湾扇贝控温促熟实验的有关数据进行分析。得到海湾扇贝在青岛地区性腺发育的生物学零度为6.6℃,产卵的有效积温为178.9℃。  相似文献   
157.
动物受精是指两性配子细胞相结合生成合子的过程,亲代通过受精将遗传物质传给子代,它是衔接亲代与子代的桥梁,保持了物种的延续.精卵识别是受精的起始步骤,是指配子细胞通过各自表面的受精蛋白--糖蛋白类物质的特异性相互作用识别并结合,完成受精过程.本文着重介绍目前研究比较清楚的小鼠、猪、海胆和鲍等的精卵识别机制,比较了哺乳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之间的联系和差别,进一步说明不同动物通过各自性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完成精卵识别过程,并由相应糖蛋白的不同组成和结构决定了该识别过程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8.
超远缘鱼类—斑马鱼和泥鳅—受精卵的激光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激光诱导方法对不同科鱼类,鲤科(Cyprinidae)的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和鳅科(Cobitidae)的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 Sauvage)受精卵进行的融合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科间的鱼类受精卵可以融合并继续存活发育,有的可发育至初孵仔鱼。但是,其融合、发育表现出与亲缘关系较近的鱼卵的融合、发育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9.
张家军 《探矿工程》2008,35(8):29-30,39
冲击钻进工艺是对付基岩、卵砾石和漂石地层等复杂地层的高效钻探技术,可以提高钻进效率并有效防止孔斜,目前主要应用于大口径工程钻孔(一般直径>600 mm),如钻孔灌注桩和水文水井钻探中。在河南省禹州市张得煤田预查矿区的钻进过程中,大口径冲击回转钻进工艺的应用有效解决了回转钻进导致孔斜过大的技术难题,并提高了钻进效率。  相似文献   
160.
重寄生菌对花棒锈病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袁秀英  白玉明  袁登胜 《中国沙漠》2006,26(6):1020-1023
花棒(Hedysarum scoparium Fisch.et Mey.)是优良的固沙先锋树种,花棒锈病(Uromyces onobrychidis (Desm.)Lév.)是花棒的常见病害之一,在一些地区严重制约了花棒的先锋固沙作用。本文对花棒锈病菌上的重寄生菌菌种来源、温度和碳源对重寄生菌菌丝生长及产孢的影响、室内接种试验、花棒锈病菌的重寄生现象及对花棒锈病的自然抑制力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花棒锈病菌的重寄生菌寄生于花棒锈病菌的夏孢子堆和冬孢子堆上,被重寄生菌寄生后,夏孢子堆由橙黄色变为灰白色,冬孢子堆由棕褐色变为灰色,后期夏孢子失去萌发力,孢子堆原基处只存有重寄生菌的分生孢子器。重寄生菌在20~25℃ PDA培养基上产孢量大。重寄生菌为Sphaerellopsis sp.,是一种自然重寄生现象,并对花棒锈病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如果充分利用这一生物链,人工干预这一现象的早发和多发,可以有效提高花棒固沙能力的发挥,其潜质意义很大,是以菌治病、以菌哺林的新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