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7篇
  免费   462篇
  国内免费   326篇
测绘学   1957篇
大气科学   281篇
地球物理   506篇
地质学   1001篇
海洋学   274篇
天文学   45篇
综合类   309篇
自然地理   242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142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199篇
  2014年   271篇
  2013年   224篇
  2012年   276篇
  2011年   253篇
  2010年   258篇
  2009年   237篇
  2008年   259篇
  2007年   199篇
  2006年   210篇
  2005年   151篇
  2004年   156篇
  2003年   137篇
  2002年   133篇
  2001年   117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1.
焦紫晗 《云南地质》2014,(1):91-93,97
划分出3个磁异常场区,Ⅲ区规模较大.出露中元古界昆阳群大龙口组,是勘查区内铁矿床的赋矿层位,受断裂构造和岩体控制.  相似文献   
412.
正为了进一步促进中日韩三国建筑师及建筑学专业在校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近日,中日韩建筑师工作营(Workshop)设计竞赛活动在日本大阪工业大学举办。这也是第29届釜山国际建筑竞赛的后续活动。本次活动由中日韩三国各派出8名选手,分为6个小组,每组由两个不同国别的建筑师和学生组成。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以下简称"天大设计总院")代表中方参加了本次建筑师工作营(Workshop)设计竞赛活动。本次工作营(Workshop)设计竞赛的题  相似文献   
413.
在这个收获的9月,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传统建筑分会如期成立了,在此,我谨代表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对传统建筑分会的成立和分会首届理事会的产生表示祝贺,向在座各位一直以来为传承和发展传统建筑文化所付出的努力与辛劳表示感谢。传统建筑分会是根据今年3月协会五届四次常务理事会的批准,在按照协会有关章程要求,作了充分筹备的基础上成立起来的。  相似文献   
414.
为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技术应用与设计,加深广大结构设计人员对结构体系的认识及结构设计方法的了解,前不久,云南省勘察设计质量协会在昆明举办了建筑产业现代化技术与设计交流会。会上,住房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建筑技术处处长叶明作了题为《建筑产业现代化及其发展》的演讲。他指出,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思路是以绿色发展为理念,将住宅建设作为重点,依托技术和管理创新,使新型建筑工业化成为途径,并广泛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模式,将房屋建造的全过程联结为完整的一体化产业链,最终实现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转变,进而全面提高建筑工程的效率、效益和质量。  相似文献   
415.
通过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对长江三峡地区陡山沱组层型剖面--田家园子剖面成冰系南沱组顶部和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下部102个岩石样品进行了地球化学研究。重点分析了氧化还原敏感元素(Zn,Co,U,Mo,Ni,V)的富集特征,并探讨其可能成因机制以及三峡地区成冰纪-埃迪卡拉纪转换时期的水体特征。结果表明:在南沱组顶部仅Zn和Co富集;在盖帽白云岩下部,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均富集,而在盖帽白云岩上部,除Zn和V外,其他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均亏损;在陡山沱组Ⅱ段下部,氧化还原敏感元素由最初的亏损,逐渐变为较稳定的富集。在陡山沱组下部,出现2次明显的富集峰值,分别出现在剖面的0.4m处(盖帽白云岩中间)和6.5m处(陡山沱组Ⅱ段下部)。整个剖面大部分样品具有Eu的轻微正异常(Eu/Eu*<1.6), 而在剖面0.4m和6.5m处,Eu具有明显的正异常,结合稀土配分类型、Y/Ho值、La异常、Ce异常等指标,推测这2次异常均可能受到深海热液流的影响,而缺氧海水的上涌造成水体缺氧,导致这些元素出现富集峰值。U/Th、V/(V+Ni)以及稀土元素指标综合指示,三峡地区南沱组顶部冰碛岩应为氧化环境下的沉积物;随着冰川消融,冰融淡水注入古海洋,陡山沱组盖帽碳酸盐的沉积受冰融淡水的影响,深部缺氧海水的上涌使沉积水体经历氧化-缺氧-氧化的转变,海水的分层性较强;而陡山沱组Ⅱ段下部沉积环境以分层性较弱的弱氧化环境为主。  相似文献   
416.
以近年来东海盆地西湖凹陷新增加的钻井资料和区域连片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通过对区域二维地震大剖面进行重新解释,对主要控凹的同沉积断裂活动史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对T30(平湖组顶界面)、T34(宝石组顶界面)和T24(花港组顶界面)三个地震不整合面的规模、不整合面上下断层发育程度和地层厚度横向的变化、以及不整合面上下沉积旋回和沉积相转换的强度进行了比较。指出只有T30界面才是西湖凹陷从伸展断陷盆地转换为拗陷盆地的转换面,此不整合面的规模最大,界面上下的构造样式、沉积相和断层活动指数的转变强度最大;而T34界面仅为两个断陷幕之间的次级不整合面,T24界面仅为两个拗陷幕之间的次级不整合面。  相似文献   
417.
根据近年来全球地壳上地幔探测的成果,分析了洋陆转换、地壳和岩石圈加厚的作用过程。洋陆转换作用可分为以下五个演化阶段:①同大洋扩张期的地壳增厚;②海沟发生与早期俯冲;③俯冲带成熟与沟弧盆体系形成;④俯冲带汇聚和位移;⑤陆—岛碰撞和陆壳连接。同大洋扩张期的地壳增厚作用指发生在被动大陆边缘的地质作用。包括沉积作用,岩浆底侵作用,下地壳和岩石圈地幔压裂,形成海沟等。海沟形成后陆缘转变为主动大陆边缘,大地构造机制转换为板块俯冲作用。成熟期的洋—陆转换作用特征是海盆扩张和板块俯冲造成的洋壳缩短取得平衡。弧后盆地和弧后边缘海的打开,表明俯冲带进入完全成熟的阶段。洋脊俯冲之后过成熟期的洋—陆转换作用,其特征是海盆逐渐缩小而且板块俯冲带汇聚。这里既有密集的俯冲带又有短期打开的边缘海岭;俯冲带不断位移,既可后撤也可前冲;俯冲板块经常发生断裂和拆沉。过成熟期的板块俯冲结果是边缘海微板块的萎缩。经过陆—岛碰撞,岛弧地壳增厚,与大陆板块连为一体,成为大陆内部的一个构造单元,即显生宙的"古洋—陆转换带"。  相似文献   
418.
为提高连续小波变换识别位场场源准确度,研究噪声对场源识别结果的影响和尺度因子优选方法问题。根据连续小波变换识别位场场源的基本原理,用该方法对不同噪声水平的合成数据进行场源识别,分析噪声对于场源识别结果的影响,研究小波变换的尺度因子对噪声压制的效果,讨论连续小波变换进行场源识别时尺度因子的选取方法。理论模型和实测资料场源识别结果表明,噪声会降低连续小波变换场源识别结果的准确度,笔者提出的尺度因子优选方法能有效压制噪声干扰,提高场源识别结果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419.
唐雪琼  徐海妙  尹铎 《地理科学》2022,42(1):136-142
选取易武斗茶会为研究案例,以尺度转换为理论分析工具,通过参与式观察法和半结构化访谈法,深入分析易武斗茶会的发展历程并展示推动其发展演变的多元社会主体的不同行动与实践。研究发现:① 易武斗茶会的演变过程中存在2种尺度转换的方式,一种是为迎合普洱茶市场细分而进行的尺度下推,另一种是根据地方发展需求而进行的尺度上推。② 易武斗茶会尺度转换是在地方政府的推动、茶企的支持、茶农的配合以及茶客的偏好下共同驱动的。③ 多元主体的行动在推动易武斗茶会尺度转换的过程中满足了各自群体的利益诉求,地方依凭茶叶经济实现了本土发展。从节事的角度对中国茶文化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为茶村如何通过地方性节事活动实现本土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案例借鉴。  相似文献   
420.
三维坐标转换的通用整体最小二乘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方兴  曾文宪  刘经南  姚宜斌 《测绘学报》2014,43(11):1139-1143
三维坐标转换模型属于非线性EIV(errors-in-variables)模型,现有整体最小二乘算法均设定了某些特殊假设条件,如仅适用于小角度或者属于非统计意义上的数值解,并且不能用于结构性的系数矩阵等,算法适用性受到极大限制。本文提出了三维坐标转换模型的通用加权整体最小二乘算法,该算法适用于任意旋转角度以及一般性的权矩阵情况下的三维坐标转换模型,并且将结构性系数矩阵、同时包含随机和非随机元素的系数矩阵等情况纳入到了统一的坐标转换模型算法。实例计算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具有通用性,适用于实际应用中的各类三维坐标转换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