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1篇
  免费   271篇
  国内免费   651篇
测绘学   103篇
大气科学   150篇
地球物理   123篇
地质学   1454篇
海洋学   418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94篇
自然地理   119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5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This paper studies the adsorption isotherm curves of four amino acids (glyucine,aspartic acid,glutamic acid and lysine)and the effects of existence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Cu(Ⅱ) on them.Both the adsorption isotherm of the amino acids on the kaolinite and that when the copper ion Cu(Ⅱ) exists belong to the Langmuir type.The slopes of these adsorption isotherm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s of Cu(Ⅱ) added.It can be explained in terms of formation of the type(Ⅰ) ternary surface complexes in these systems.The regular pattern of the effects of copper ion Cu(Ⅱ) on the adsorption isotherm of amino acids on the kaolinite is identical with that of its effects on the exchange and adsorption percentage E(%)-pH on the kaolinite in the same system.  相似文献   
22.
从海水中提取铀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了几种常见海水中提取的方法和途径,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对于具有开发价值的新方法和新作途径进行了较详细的讨论,对重要的吸附剂如肟胺类吸附剂的合成,优化等作为较详细的介绍,通过本文可以为从事该类工作的科技人员提供一个较全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23.
24.
研究pH和Ca(Ⅱ)对砷酸根在海水与NaCl介质中对水合氧化物和粘土矿物上交换吸附的影响:(1)在酸性条件下和海水及NaCl介质中,砷酸根在针铁矿上的交换率E(%)—pH曲线呈平顶峰型、在δ-MnO呈峰型、在粘土上分别呈双峰型和肩峰型。这是砷酸根存在多种形式与固体表面发生离子/配位子交换以及介质中阴离子竞争交换吸附共同作用的结果。(2)在碱性条件下的海水介质中,砷酸根与水合氧化物和粘土矿物的E(%)—pH曲线都呈V型,这是因为生成了具有一定结构的液—固界面三元络合物之故。(3)在NaCl介质中,Ca加入起促进作用,再次证明液—固界面三元络合物生成机理与V型曲线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25.
研究和测定海水中汞的存在形态和在海水-底质间的相互交换,对于探明汞在海洋中的转移变化及其最后归宿,评价海区汞的自净能力,以及防治汞对海洋的污染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6.
沉积物对磷酸盐的吸附与释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实验研究黄河口水文站沉积物对黄河水磷的吸附释放过程和东海111号站位沉积物对海水磷的吸附释放过程。并摸拟黄河沉积物在海水中磷的吸附释放过程。结果表明:底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相当迅速,无论是河泥还是海泥在24h内均能达到吸附平衡。吸附量与沉积物的量和水中原有磷的浓度有关,在不同的pH条件下,沉积物对磷的吸附是有显著差别的  相似文献   
27.
28.
氨基酸在粘土高岭石上吸附等温线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4种氨基酸(甘氨酸,赖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在粘土高岭石上的吸附等温线以及金属铜离子对其等温线的影响。研究表明,氨基酸在高岭石上的吸附等温线以及金属铜离子存在时的吸附等温线均属Langmuir型等温线;铜离子浓度增加时,其等温线斜率也增加,并认为体系可形成Ⅰ型三元表面络合物,铜离子对氨基酸在高岭石上等温线影响的规律和在相同体系中它对氨基酸在高岭石上交换吸附百分率E(%)-pH曲线的影响规律相一致。  相似文献   
29.
通过模拟实验制备了硅酸盐类不溶性固体,从X射线衍射特征和红外光谱特征两方面看,制得的硅酸盐类与河口新生相成分,结构相似,表明铁水解成的β-FeOOH胶体吸附Si,Al,Mg,K等元素,经结构重组可形成硅酸盐矿物,这可能是河口体系新生相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30.
1nm锰矿相的金属阳离子交换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人工合成的1nm锰矿相和铜、钴、镍等二价金属阳离子的交换实验表明,1nm锰矿相具有强烈的金属阳离子交换能力.正是这种金属阳离子的交换能力,使得大洋多金属结核大量地富集了铜、钴、镍等有价金属元素.1nm锰矿相对几种金属阳离子的交换的优先顺序为:Cu>Co>Zn≥Ni>Ca>Mg.多金属结核中镍的含量往往高于铜、钴、锌等元素,但在交换顺序中它却低于铜、钴、锌等,这种不一致性说明结核成矿后期的金属离子交换并非是有价金属结合进结核的唯一途径.多金属结核富含铜、钴、镍等有价金属可能是结核初始成矿和成矿后期金属离子交换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