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67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187篇
海洋学   148篇
综合类   49篇
自然地理   9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1 地震背景 据中国地震台网( CENC)测定,2021年6月10日19时46分07秒,在云南省楚雄州双柏县发生MS5.1地震,震中(24.34°N,101.91°E),震源深度8 km.本次地震共造成楚雄州双柏县、玉溪市峨山县和易门县3个县5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2人受伤,直接经济总损失3440万元(引自云南省地震局关于双柏MS5.1地震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评估工作报告).  相似文献   
52.
利用1979-2016年金沙江支流漾弓江流域木家桥水文站流量资料和丽江市气象资料,揭示了漾弓江流域径流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漾弓江流域年径流量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在年代际时间尺度, 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以及2000-2009年,径流量呈现增加趋势,而2010-2016年径流量呈减小趋势,与2000-2009年相比, 2010-2016年径流量减少了42%(减少径流量为0.88×108 m3)。气温和降水量对径流的影响均较为显著,其中,降水量对径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雨季,而气温对径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消融期。气温升高导致冰川累积负物质平衡,进而引起冰雪融水变化,漾弓江流域2000-2009年径流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3.
青藏高原"一江两河"农区居民食物消费结构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民食物消费受自然地理环境、城镇化等因素影响,同时通过市场机制影响区域粮食安全和农牧业发展。以西藏“一江两河”地区为例,基于分层抽样,通过2019年实地入户调研,获取了262户农村居民上年度食物消费数据,对青藏高原农区居民的食物消费结构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 样本内居民的植物性食物的消费量是动物性食物的3.19倍,植物性食物以蔬菜和粮食为主,动物性食物以肉类和牛奶为主;青稞及青稞酒在藏民饮食中占有重要地位。② 居民食物消费规模和结构与食物自给率指标密切相关,自给自足特征显著。③ 不同地区、家庭规模、务工规模、收入水平以及家庭年龄之间,居民的家庭食物消费结构均有所差异,且不同家庭之间面粉和水果的消费差异最显著。④ 区域差异、家庭规模类型和家庭务工规模是影响样本农区居民食物消费综合差异的主要因素。结果可为青藏高原地区居民食物消费结构改善、膳食营养提升以及农牧业转型发展提供科学基础和决策借鉴。  相似文献   
54.
江南大陆——扬子江以南之加里东宁山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汲清 《地质论评》1941,6(Z2):293-294
扬子江以南之沅水流域,汨罗水流域,修水流域,乐安江及之江以北,户山黄山以南之地域,亦即桂之极北,黔之东湘之西及北,赣之北,皖之极南,浙之西北,泥盆纪以前地层,包括震旦前纪,震旦纪,寒武纪,奥陶纪及志留纪,分布甚广,造成一约略  相似文献   
55.
九龙江口水体中1995年有机物的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3个航次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九龙江口水体总有机物的含量受悬浮物含量控制。在S<5的低盐度区,悬浮泥沙和有机物产生明显的絮凝沉降;在S>5的广阔海域,它们的迁移接近于理想混合。估算得出九龙江河流的入海通量约:悬浮泥沙为9.8×105t/a;总COD为3.2×104t/a,其中溶解态COD为2.1×104t/a,约占2/3,为水体有机物的主要形态,如换算为溶解有机碳,则DOC的平均通量为3.2×104t/a。  相似文献   
56.
九龙江口鳗苗溯河生态与资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少华  吕小梅 《台湾海峡》1998,17(2):143-148
九龙江口Li苗1994 ̄1996年溯河期为1994年11月20至1995年4月底。1995年12月20日至1996年5月底。鳗苗溯河期水温范围11.5 ̄22.5℃,盐度1.98 ̄25.00,透明度0.2 ̄1.1m,九龙江口打石坑-嵩屿断面溯河鳗苗资源量1995年193kg,1996年208kg;海澄断面1995年35kg,1996年55kg。  相似文献   
57.
通过实地勘察,本文分析了江垭库区人潮溪公路边坡,边坡破坏的形成条件、动态特征以及各类边坡的破坏机制,从而提出以加固临空面和采取排水防水为主的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58.
北宋初期以来,我国杭州湾以北的沿海水文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的响应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从文献记载来看,这个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太湖流域古三江排水的格局发生改变,由古娄江、古东江和吴淞江组成的三路排水改变成仅剩吴淞江一路,东北和东南方向的出海通道基本不通,太湖地区的水面面积扩大,湖群发展,许多濒湖低田受淹,沦为浅湖;二是杭州湾至苏北沿海地区开始历史上海堤修筑的高潮,最终完成全面的海堤工程。这两个现象是同时开始出现的。形成北宋初期以来杭州湾以北沿海水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可以用海平面的上升来解释。海平面上升使太湖流域东流水势受阻,为维持流域上游来水与下游输送的平衡关系,太湖自动向比降增加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9.
雪花情素     
江厚 《辽宁气象》1999,(2):32-32
  相似文献   
60.
山口-漫江岩体中发育的两种类型断裂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北部修水县山口镇境内产出的山口-漫江岩体,为著名九岭复式巨型花岗质岩基的西延组成部分。其面积约100km2,成岩于雪峰期,主体岩性为斜长花岗岩。在该岩体展布范围之内,分别见有两类性质和成因具较大差别,且均系岩体成岩之后形成的断裂构造。早期韧性→脆性的断裂构造:主干形迹为近东西方向延伸,断面往南倾斜,一般具较陡倾角。规模大者达10余km,且具有贯穿岩体切入围岩的展布趋势。该类断裂以片理化带并伴随硅化岩带一起产出,两种岩带之间由明显断面分隔,整体显示对称分带断裂结构特点。片理化带由超糜棱、糜棱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