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68篇
  免费   1196篇
  国内免费   2018篇
测绘学   1855篇
大气科学   1134篇
地球物理   791篇
地质学   2682篇
海洋学   2500篇
天文学   193篇
综合类   583篇
自然地理   744篇
  2024年   105篇
  2023年   412篇
  2022年   427篇
  2021年   571篇
  2020年   364篇
  2019年   527篇
  2018年   357篇
  2017年   335篇
  2016年   362篇
  2015年   481篇
  2014年   638篇
  2013年   556篇
  2012年   608篇
  2011年   575篇
  2010年   403篇
  2009年   467篇
  2008年   440篇
  2007年   560篇
  2006年   515篇
  2005年   369篇
  2004年   313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133篇
  2001年   139篇
  2000年   145篇
  1999年   125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41.
晋北太白维山火山岩属钾质碱性玄武岩系列,产于板块内部活化带,来源于上地幔或下部地壳,被上部地壳物质混染,为壳幔源型或同熔型火山岩.火山岩与Ag(Pb、Zn)矿化关系密切,是成矿热液和矿质的主要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42.
王庭斌 《中国科学D辑》2004,34(2):117-124
中国有5类含煤盆地, 含煤盆地的形成、发展与历次构造事件密切相关, 其中印支运动对中国含煤盆地构造格局、古地理景观的变革尤为重要. 中国含煤盆地的演化可划分为两大发展阶段、3种结构型式和两类沉积环境. 总结中国含煤-含气(油)盆地的地质条件表明: 只有曾长期深埋地腹的煤系地层才有可能成为含煤-含气(油)盆地, 成为中国天然气的主要勘探对象. 在各类含煤-含气(油)盆地中, 以类前陆型煤成气前景最好; 裂(断)陷型煤成气聚集的丰度最高, 最有利于生成煤成油; 克拉通型煤成气丰度偏低, 演化程度偏高. 由以上3种类型含煤盆地为主在中国形成了3个煤成气主要聚集区: 西部区、中部区、近海海域区. 未来勘探煤成气田的重点盆地: 塔里木、鄂尔多斯、四川、东海及莺琼盆地.  相似文献   
143.
Magneticmineralsintheloess paleosolseriesaccountforabout 1 % -2 %ofthetotal (LiuTungshengandZhangZhonghu ,1 962 ) .Duetotheiraerolianorigin ,themagneticmineralsarecomplicatedincomposition ,largeingrainsizerange ,andsignificantlydifferentincrystallinity .Asaresult,researchonthesemagneticmineralswouldbesetwithalotofdifficulties.Previousre searchersemployedopticalmicroscopic ,X raydiffractionandM ssbauerspectrometrictechniquestostudythemagneticmineralsintheloess paleosolseries,andchieflyontheb…  相似文献   
144.
基于近8年卫星观测的全球闪电资料,对中国东南部和中南半岛各季节闪电密度距平场进行EOF分析发现,在这一El Nino事件期间,与NINO3区海表温度正距平升高的同时,1997年春季该地区的闪电活动就出现了显著的正异常,并一直持续到次年春季结束,各季度的正异常区闪电密度距平百分率依次是89%,30%,45%,498%和55%,其中冬季变化幅度最大;正异常区在冬、春季位于中国南部及其沿海地区,而在夏、秋季位于中南半岛南部及泰国湾.与正常年份相比,各季闪电密度正距平中心位置显著偏西,特别是冬、春季同时偏北.另外,中国南部地区的闪电密度和对流性降水量及高CAPE日数三项距平百分比的年际变化分析表明,正异常区和黑潮主干区这三项的距平百分比之间两两相关;在三项中,闪电密度的相对变化率最大,闪电活动对ElNino事件的响应最灵敏.但是,黑潮主干海域、青藏高原和西北、华北-东北等地区的闪电活动对El Nino事件的响应情况更为复杂和多样化.  相似文献   
145.
文中利用EOF分析大气季节内振荡 (MJO)的时空变化的方法 ,研究了 1996年 9月~ 1997年 6月间的MJO活动对生成在印度洋—西太平洋海域的热带低压 /气旋的影响。结果发现 ,除西北太平洋之外 ,发生在其他区域的热带低压 /气旋有半数以上生成在向东移动的MJO的湿位相中。伴随MJO的向东传播 ,热带低压 /气旋平均生成位置也随之向东移动 ,而生成在西北太平洋的热带低压 /气旋分别受到向东和向西传播的MJO影响  相似文献   
146.
青藏高原影响亚洲夏季气候研究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40,自引:6,他引:40  
文中回顾了近 10a来吴国雄等在青藏高原影响亚洲夏季气候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通过分析东西风交界面的演变证明 ,由于青藏高原的春季加热 ,亚洲季风区对流层低层冬季盛行偏东风转变为夏季偏西南风最早发生在孟加拉湾东部 ,与其相伴随的激烈对流降水出现在其东面。因此孟加拉湾东部至中印半岛西部是亚洲季风最早爆发的地区。同时也指出盛夏伊朗高原和青藏高原加热所激发的同相环流嵌套在欧亚大陆尺度的热力环流中 ,从而加强了东亚的夏季风 ,加剧了中西亚的干旱 ;并通过其所激发的波动对夏季东亚的气候格局产生重要影响。文中还比较了夏季南亚高压的伊朗模态和青藏模态性质的异同及其对亚洲夏季降水异常分布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47.
SARS流行时期天气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艳玲  寿绍文  张鹏  陈铁 《气象》2004,30(2):46-49
对 2 0 0 3年 1~ 5月我国大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SARS)疾病流行时期的天气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 ,气温偏高、空气潮湿以及冷暖多变的天气可能为SARS疫情的发展提供了“温床”  相似文献   
148.
一次冬季降雹过程的CINRAD/SA回波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冯晋勤  罗保华 《气象》2004,30(5):21-24
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 (CINRAD/SA)对 2 0 0 2年 1 2月 1 9日一次冬季降雹观测资料进行分析 ,从中得出冬季降雹的回波特征 ,并对这次过程中出现的三体散射现象及相应的雷达产品做初步分析 ,得出“三体”散射现象是降大雹的一指示性标志和降雹的一些雷达产品指标。  相似文献   
149.
研究了2-[2-(6-氯苯并噻唑)偶氮]-5-二乙氨基苯甲酸(6-Cl-BTAEB)与Ni2+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4.5~7.6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及十二烷基硫酸钠存在下,试剂与Ni2+形成稳定的蓝紫色配合物,组成为n(Ni2+)∶n(6-Cl-BTAEB)=1∶2,最大吸收波长65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59×105L·mol-1·cm-1,Ni2+浓度在0~400μg/L内符合比尔定律。用铝合金和合金钢中的微量镍验证该分析方法,所得结果与推荐值相符,6次测定的RSD<2%。  相似文献   
150.
按构造环境控岩控矿特点,划分区内铜镍型矿成矿(岩)带,分析成矿条件,研究了与该类矿床成矿有关的镁铁质岩、超镁铁质岩分布规律及铜镍硫化物成矿特征,提出了找矿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