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11篇
海洋学   49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7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1998年 1 2月 1 1日至 1 999年 1月 1 3日在中山站近岸海域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生态环境监测 ,监测内容包括∶ p H、T、盐度 (电导率 )、浊度、DO、COD、营养盐 (NO3 - N、NO2 - N、NH4 -N和 PO4 - P)和叶绿素 ,部分监测站位海水样品分层采集 ;其间还进行两次中山站区排污口生活污水连续 2 4小时监测。结果表明 ,冰缝间以及海冰底层下 1 m内的海水为各种环境理化因子的急剧变化层 ,大于冰底 1 m深的海水中的各要素变化梯度趋于平稳 ,营养盐垂直分布具有一定规律。p H和 DO为一类海水水质 ,无机氮属一、二类水质 ,无机磷属超三类水质 ,表层海水中叶绿素 a的平均值为 0 .6 71 mg/m3。中山站排放的生活污水中 COD、p H和悬浮物均符合我国的废污水排放标准 ,仅无机磷超一级排放标准。文中还探讨了在中山站近岸海域开展生态环境监测的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32.
在 CHINARE- 1 5考察期间对中山站及毗邻地区的湖泊和冰雪进行了采样。它们的CODMn指数与中国《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相比 ,可分为三类 :一类水质所占比重最大 ,大约为56% ,二类和三类分别为 37%、7%。各类水体的 CODMn指数主要为自然源所贡献 ,人为污染不明显。湖水的 CODMn指数是生物生长状况、有机质含量、盐度和水体氧化还原程度的综合体现 ,新鲜降雪样的 CODMn指数指示了该地区的大气洁净度。  相似文献   
33.
利用1989—2020年南极中山站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风的变化特征及其趋势,并对风速减小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中山站风速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冬季风速最大,秋季次之,夏季最小,风速日变化呈单峰单谷型,峰值出现在凌晨5时,谷值出现在15时,春季和夏季风速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秋季和冬季风速日变化不明显;(2)中山站近31年的风速、下降风频数和大风日数均呈减小趋势,四季中夏季减小趋势最大,风矢量分解后显示,南风分量减小速率显著大于其他风分量,西风和北风变化趋势不显著,东风分量仅在夏季减小趋势显著;(3)中山站年平均风速的减小主要是由中大风和大风日数减少造成的。从大气环流的变化来看,中山站南部极地冷高压和北部南印度洋绕极低压带强度减弱,导致高、低压之间气压梯度减小,造成中山站风速减小。  相似文献   
34.
南极验潮进展及中山站验潮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鄂栋臣  黄继锋 《极地研究》2008,20(4):363-370
介绍了潮汐观测的方法、最新成果以及南极验潮的进展;分析了南极中山站潮汐观测现状,考虑了南极特殊的自然环境,并参考南极其他站的经验,为改进中山站目前的验潮系统提出了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35.
南极中山站电离层F2层临界频率变化特征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南极中山站数字式电离层测高仪1995~2002年观测数据的月中值进行了统计分析,揭示了中山站电离层F2层临界频率(foF2)的主要特征:foF2存在明显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日变化存在“磁中午异常”现象;年变化中中午foF2在太阳活动低年不出现“冬季异常”,在太阳活动高年出现“半年异常”,即两分点高于两至点.本文结合中山站所处的地理位置,考虑太阳辐射电离、磁层的驱动和中性大气成分变化等因素,分析了这些现象的产生机理.  相似文献   
36.
南极中山站与北极地磁活动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南极中山站和新奥尔松(NAL)等5个北极站2000年9月到2003年3月共719天的地磁观测数据,以20 min间隔内地磁北向水平分量的互相关系数大于0.9为判据,对南北极地磁活动相关的发生率进行了统计,并与T89地磁模型得到的中山站共轭位置的分布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南北极地磁活动相关的发生率与台站位置、季节、地方时和地磁活动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北极的5个台站中朗伊尔站(LYR)与中山站地磁相关的时间最多(占17%);在两分季发生相关的情况比冬季和夏季多;在傍晚发生相关的情况最多,中午发生相关的情况最少;地磁活动较强时,相关的情况比地磁宁静时更多一些.  相似文献   
37.
冰海荣光     
《海洋世界》2014,(8):80-80
<正>中国的南极科学考察,已经经历了近30年艰苦卓绝的历程。南极凝聚着无数中国人的美好向往和梦想。如果说长城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那么这长城已在海上日益隆起,正在向着地球最南端延伸……《冰海荣光:"雪龙"号船南极救援脱困全纪录》再现了当年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在冰雪南极发生的故事,全景式地展现了"雪龙"号船在严酷的南极冰海上演的惊心动魄的一幕一幕。2013年11月7日上午,从黄浦江边,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  相似文献   
38.
南极洲东南极中山站附近深部构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东南极恩德比地所接受到的5张深源远震地震图P波直达波形的理论地震图拟合,探讨南极洲的壳幔构造特征,结果表明,我国中山站附近的地壳厚度约43Km,深部结构简单,说明南极大陆是较为稳定的板块,它所经历的构造运动轮回或造山运动相对要弱一些。  相似文献   
39.
中山站-Dome A断面考察是国际横穿南极科学考察计划(ITASE)的核心考察路线之一,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中国第31次南极科学考察内陆冰盖考察期间,采集了中山站-Dome A断面上约10 km间隔的表层雪样品,通过离子色谱实验分析,得出了断面上含硫化合物(SO_4~(2-)与MSA)的含量。在整个断面上,nssSO_4~(2-)和MSA含量表现出微弱的递减变化趋势,呈现出区域性变化趋势。在内陆高原区域(Dome A区域),nssSO_4~(2-)与MSA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MSA]=0.1158×[nssSO_4~(2-)]–1.1497,r~2=0.75)。MSA/nssSO_4~(2-)比值在断面上的变化范围为0.04—0.47,均值为0.14,比值表现为沿海区域高于内陆区域,与低温条件下MSA/nssSO_4~(2-)比值大相矛盾,原因是由于源区的不同或风场而造成的。通过对断面上含硫化合物的研究,为进一步利用冰芯SO_4~(2-)与MSA记录研究过去气候环境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0.
L&R-ET重力仪在南极中山站记录到“不明地学事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郝晓光 《极地研究》1997,9(3):54-55
本文首次报告了Lacoste&Romberg-EarthTide21地球潮汐重力仪在南极中山站记录到“不明地学事件”的情况,并对这种有待进一步证实的现象进行了简单描述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