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67篇
  免费   1950篇
  国内免费   2733篇
测绘学   2030篇
大气科学   1906篇
地球物理   2342篇
地质学   5916篇
海洋学   2340篇
天文学   185篇
综合类   2354篇
自然地理   5077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238篇
  2022年   352篇
  2021年   369篇
  2020年   306篇
  2019年   484篇
  2018年   262篇
  2017年   224篇
  2016年   296篇
  2015年   376篇
  2014年   1627篇
  2013年   1003篇
  2012年   1248篇
  2011年   1293篇
  2010年   1162篇
  2009年   1314篇
  2008年   1114篇
  2007年   961篇
  2006年   841篇
  2005年   1170篇
  2004年   920篇
  2003年   1050篇
  2002年   855篇
  2001年   730篇
  2000年   553篇
  1999年   543篇
  1998年   414篇
  1997年   371篇
  1996年   332篇
  1995年   269篇
  1994年   270篇
  1993年   175篇
  1992年   202篇
  1991年   203篇
  1990年   179篇
  1989年   168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5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5篇
  1943年   5篇
  1941年   5篇
  1936年   4篇
  1935年   4篇
  193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东海蛾螺属二新记录种(腹足纲,蛾螺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整理近年来东海采集的蛾螺科Buccinidae标本时,鉴定出属于蛾螺属Buccinum Linnaeus,1758的两个中国新记录种:(1)白肋蛾螺Buccinum leucostoma Lischke,1872,采自于东海300—400m深的泥沙质海底;(2)古式蛾螺Buccinum koshikinum Okutani,1988采自于东海400m深的泥沙质海底。文中分别对这两个新记录种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等进行了描述,并与相似种进行了分类学讨论。此外,文中还列出了中国海已报道的其他蛾螺属种类。  相似文献   
992.
一、南、北极冰冻圈雪冰是研究全球变化的关键地区。南、北两极是地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极地冰冻圈的雪冰又是影响大气与海洋运动的关键环节。极地冰冻圈雪冰作为地球的最大冷源,与赤道共同作用,形成了地球大气环流的主要驱动力;南极冰盖融水形成的底层水又是驱动全球大洋环流运动的关键因素。因此,极地冰冻圈雪冰状态的变化,会对地球大气和海洋环流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影响整个地球气候系统。  相似文献   
993.
三种海产帘蛤目贝类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大竹蛏、紫石房蛤和中国蛤蜊的鳃组织为材料,经注射植物血球凝集素和秋水仙素处理,低渗作用后,采用滴片法和压片法制片,对3种贝的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贝类的二倍体染色体数均为38条,大竹蛏的核型为26m+6sm+2st+4t,NF=0;紫石房蛤的核型为32m+2sm+4st/t,NF=2;中国蛤蜊的核型为20m+16sm+2st/t,NF=4.在3种贝类的染色体中均未发现随体及性染色体.  相似文献   
994.
闽浙沿岸上升流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将闽浙沿岸作为研究海区,采用坐标下三维斜压非线性的浅海陆架模式,综合考虑风、边界流(台湾暖流、黑潮、长江冲淡水)及地形等动力因子对上升流形成的影响,较好地模拟了闽浙沿岸上升流的分布。得出夏季闽浙沿岸近海岸区域有三个比较强的上升流中心,分别位于2520′N,12000′E、2640′N,12015′E、2720′N,12045′E附近,并且在对闽浙沿岸水文结构的模拟中,同样得出夏季沿岸的低温高盐区与计算出的三个较强的上升中心一致。冬季沿岸上升流的强度和范围都明显减弱,但在2520′N,12000′E和2600′N,12030′E及2830′~3000′N,12200′E附近仍有相对较强的上升流存在。  相似文献   
995.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在生物机体免疫,特别在无脊椎动物免疫中的作用近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由其催化产生的一氧化氯(NO)除具有已知的神经传导、松弛平滑肌等功能外,还具有抗菌、抗病毒、抗寄生虫等作用。作者通过硝基四氯唑蓝(NBT)法和血细胞形态观察等方法,对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血细胞中存在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进行了初步鉴定。在此基础上,通过亚硝酸盐法和L-瓜氨酸法对比,研究了感染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后中国明对虾血细胞中一氧化氯合成酶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中国明对虾在感染WSSV后,iNOS活性在12h内有上升趋势,实验36h后酶活性显著下降,至60h后酶活性降至对照组的一半左右。同时,被脂多糖(LPS)诱导的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与对照相比也有显著下降。与此对应的是,核酸探针斑点杂交法检测病毒的结果显示:实验36h后在对虾体内能够检测到白斑综合症病毒。对照组中国明对虾血细胞的iNOS在实验过程中基本保持稳定。这说明WSSV在感染中国明对虾初期可以诱导血细胞产生iNOS,但随着WSSV在中国明对虾体内的大量增殖及其对血细胞的破坏,使得iNOS活性显著降低,对虾也趋于死亡。因此,iNOS能够作为反映对虾在病毒感染过程中健康状况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996.
1980-2000年中国耕作土壤有机碳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分析我国1980年来耕作土壤有机质的实测数据,对比研究了9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两个时段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变化特征,并对变化的原因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总体上我国实测点位(或区域)耕作土壤平均有机碳密度在此期间略有增加。其中,华北黄淮海潮土和褐土区、下辽河平原棕壤农业区和长江以南的水稻土区增幅分别达19%(0.24 kg/m2)、14%(0.29 kg/m2)和16%(0.29 kg/m2);相反,云南砖红壤区、东北和内蒙的黑土和黑钙土区有机碳损失,下降幅度分别达27%(1.01 kg/m2)和3%(0.11 kg/m2)。黄土高原的黑垆土和黄绵土区,山西北部的褐土区、新疆西北部的灌耕土区没有明显变化。两时段有机碳密度的空间分布与气候带总体一致,但20年间有机碳含量变化与80年代初的初始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有机碳含量在低值区增加与近年来农田轮作、施肥和灌溉面积增加等农作措施的改善有关,而高值区的下降则与耕作时间短、强度大和初始含量高有关。根据现有耕作土壤与未耕作状态的碳损失状况估算,如果能在未来30~50年通过合理的农业措施使土壤有机碳损失量恢复50%,则华北、西北、华中南、西南和东北地区分别可能具有约51%、26%、7%、17%和30%的增长空间,指示我国耕作土壤具有较大的碳汇潜力。  相似文献   
997.
水产养殖环境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据预测,人类对鱼类的消费量在今后15a内将增加50%,水产养殖业发展迅猛。但是由于水产养殖业发展不规范,养殖与水域生态环境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水产养殖已对周围环境产生了较大压力。中国是世界水产养殖第一大国,养殖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更为严峻,李秋芬等的调查表明中国黄渤海沿岸重要对虾养殖区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有机污染,许多地区难以满足对虾养殖的需要,更不能满足苗种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998.
中国龙虾生长特点及促生长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蜕壳后新甲壳完全硬化之前是中国龙虾(Panulirus stimpsoni)个体蜕壳生长过程的延续,对中国龙虾正常快速生长具有重要意义。环境因子、营养条件对中国龙虾的蜕壳与生长具有显著影响。24-27℃是中国龙虾蜕壳生长的适温范围;盐度24-32适宜中国龙虾生长,最适生长盐度是28;在6种试验饵料中翡翠贻贝饲养中国龙虾效果最好,其次是杂虾、杂蟹、牡蛎,投喂杂鱼的中国龙虾蜕壳增长率和阶段生长率都很低;龙虾饲料中添加蜕壳素能够縮短蜕壳周期,实现蜕壳率和蜕壳增长率的同步增长。摘除眼柄也能促进中国龙虾的蜕壳与生长,电刺激等外源刺激则只能促进蜕壳,而不能加速中国龙虾的生长,甚至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中国龙虾生长存在种内性别间的差异,同等条件下雄性个体的蜕壳增长率高于雌性个体。  相似文献   
999.
齐飞 《海洋与湖沼》2006,37(6):575-576
1 “大海之子” 2005年的1月20日,为中国和世界海洋科学事业奋斗了76年、96岁的“大海之子”——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曾呈奎先生带着他实施海洋开发战略的种种思考与世长辞了。而在此前一个月,在曾呈奎先生弥留之际,由他担任总主编的435万字的巨著——《中国现代海洋科学丛书》由山东教育出版社隆重推出。科学巨星陨落,令人痛惜;鸿篇巨制面世,又令人振奋,使人不禁更加怀念曾呈奎先生。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解决传统全局模型应用遥感影像反演水深的不足,提出地理自适应模型应用于八所港Landsat-8 OLI多光谱卫星影像。采用归一化水体指数进行水陆分离,在产生模拟数据时,为保证数据的合理性,对光谱灰度值进行自然对数求解。地理自适应模型将整个区域细分为5个小的区域单元,模型参数是自适应变化的,一般数学形式与传统全局模型一样。通过反演15m以浅的水深,发现光谱中对水体的敏感波段出现"红移";水深反演结果证明地理自适应模型有效地缓和了全局传统模型在底质类型和水体性质空间不均匀的问题,水深反演精度得到明显提高,并控制在1m以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