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114篇
大气科学   357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36篇
海洋学   67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71.
东北冷涡强降水一直是东北地区气象预报的难点和重点。从提高东北冷涡降水数值预报质量着手,选择模式中可能对东北冷涡强对流有影响的不同辐射方案、边界层方案和积云参数化方案等多种物理过程,对东北冷涡降水预报的性能进行批量试验;利用天气学检验方法,选择预报结果较好的RRTM长波辐射方案、Gayno Seaman边界层方案、Grell积云参数化方案和混合相湿过程显式方案等物理方案,组合建立了东北冷涡数值预报系统。经检验表明:系统对东北冷涡降水预报的水平较东北区域中尺度数值预报业务系统有所提高。同时利用天气学检验方法,从降水预报的强度、落区和移速等方面着手,评估东北冷涡数值预报产品对冷涡降水预报的性能和系统误差,得出降水强度易偏强、落区易偏西偏南和范围易偏小等定性结论,可直接应用于预报业务,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2.
陈西利  王俊 《山东气象》2011,31(4):19-23
运用常规观测资料及济南齐河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分析了2004年6月24日鲁西北、鲁中地区的冰雹天气过程,结果表明:降雹过程是华北冷涡型天气系统影响下产生的;期间鲁西北、鲁中等地区先后出现4块冰雹云,冰雹云持续时间在1.5~5.5h,最大反射率在云的主要阶段都超过50dBz,最强时超过60dBz。最大VIL值在不同的冰雹云中差别很大,强雹云最大VIL值超过了50 g.m2弱雹云VIL值最大为29g.m2。0.5km以下的近地面层主要盛行东南风、东北风和偏东风,0.5~1km是东南风,大于1km高度则主要是西南风转西北风。  相似文献   
173.
蒙古冷涡影响下的北京降雹天气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蒙古冷涡是诱生北京地区冰雹天气的一种主要天气系统,通过对近8年几例冰雹天气过程的分析,得出在蒙古冷涡影响下,北京地区产生的冰雹天气与其他天气类型相比,具有分布范围广、局域性强的特点。对蒙古冷涡影响下的天气形势进行详细分析,可以进一步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是蒙古冷涡后部强冷空气与前部暖湿气流交绥,地面强冷锋造成的对流天气;另一类是主冷锋后,蒙古冷涡后部不断南下的冷空气,与增温、增湿的地面低涡或切变线系统而形成不稳定大气层结造成的对流天气。同时该两类天气也有许多共同特征。如对流层低层的能量锋,大气的斜压性和层结的条件对称不稳定激发了能量锋前蕴酿已久的湿有效能量得到了有效的释放,导致对流不稳定天气的发展。对流层中层干冷空气的侵入,正的差动假相当位温平流加剧了大气层结的不稳定,强的风垂直切变更促使对流上升运动的发展。尽管这两类冰雹的各项特征的强弱程度不同,所产生的冰雹天气强弱也有差别,但都表现了有利于冰雹天气发生和发展的动力、热力特点。与其它个例比较,可以综合提出蒙古冷涡影响下冰雹天气的预报着眼点,为北京地区强对流天气潜势预报和临近预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4.
利用1999—2008年5—8月中国160站月平均气温资料、每日2次的MICAPS资料及每日4次的NCEP 1°×1°资料,通过定义一个夏季华北冷涡强度指数(NCCVI),研究了夏季华北冷涡异常年西太平洋副高、东亚季风、高空急流及低层垂直运动的异常特征。结果表明:夏季NCCVI异常强年500 hPa上贝加尔湖地区有气旋性环流发展,从贝加尔湖至我国华北地区为一显著的高空槽所控制,冷空气较活跃并随槽后引导气流扩散南下影响华北地区。对流层各层偏暖湿,200 hPa上高空急流偏强,700 hPa上高纬冷涡后部偏北气流加强,低纬偏南气流加强,冷暖空气在华北交汇,华北和东北地区低层上升运动发展。同期副热带高压偏强,位置略偏南;东亚夏季风偏强, 加强了水汽输送。夏季NCCVI异常弱年相反。  相似文献   
175.
傅慎明  孙建华  张敬萍  李崴 《气象》2015,41(5):554-565
采用NCEP CFS 0.5°×0.5°的再分析资料,中国气象局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和FY 2E卫星TBB资料对2013年7月上旬的一次引发强降水过程的东北冷涡典型个例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诊断,研究表明:(1)本例冷涡的发展期是其降水和对流活动的最活跃时期,其对应的最小TBB在-60℃以下,最强6 h降水可达124 mm,南海、黄海和日本海是冷涡降水的主要水汽源地。(2)本例东北冷涡是一个深厚的斜压涡旋系统,其最强斜压区和动能大值区主要位于涡旋外围;冷涡的冷心结构主要位于对流层中高层和对流层低层。(3)涡度收支表明,与对流活动密切相关的垂直涡度平流是本次冷涡产生的主导因子;涡度垂直输送和辐合作用是冷涡快速发展的主导因子;而辐散作用则最终导致了冷涡的消亡。(4)能量收支表明,旋转风动能制造是冷涡生成过程中动能的主要产生方式,而冷涡发展期,旋转风动能输送是冷涡动能维持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176.
一次东北冷涡降水过程的结构特征与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加密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6年7月20~24日一次东北冷涡降水过程的发生、发展及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利用MM5模式对此次冷涡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冷涡发展阶段,对流层顶存在两条急流带,一条为南伸的高纬高空急流带,另一条为副热带西风急流带,两条急流带在东北地区汇合,强副热带西风动量的输送增强...  相似文献   
177.
利用2000—2014年6—8月常规资料、FNL资料和辽宁省逐时降水资料,将东北冷涡分为北涡、中间涡和南涡,统计每类冷涡短时强降水特征,并进行动态合成分析。结果表明:短时强降水共755次,冷涡下227次,冷涡强降水多发生在1~3 h内。6月短时强降水主要由中间涡引起,7、8月中间涡与北涡共同影响,有一定周期变化;而南涡没有在辽宁产生强降水。北涡水汽输送充沛,中间涡水汽条件较差,切变辐合场与水汽输送的结合是有利于强降水的重要因子。降水基本处于斜压区内,冷涡中心降水处在斜压区北侧和高空急流左前方,高空槽前或槽后的降水处在斜压区南侧和急流中心右后方,降水区附近多有高空急流形成的次级环流配合。槽后降水区干侵入活动明显,冷涡中心降水主要通过高位涡诱发气旋性环流而触发上升运动。  相似文献   
178.
东北冷涡发展减弱的温度条件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气象》1997,(3):25-27
对20例低涡的温压场进行了分析,并计算了其中9例的700hPa温度平流、温度及其平流的空间分布。经比较发现,冷涡减弱与强烈发展阶段的不同点是,发展的低涡前期在700hPa涡中心附近有一对冷暖平流中心,而将要减弱的涡没有这种特征;有利于涡发展的冷、暖平流强度分别为-12×10-5~-16×10-5℃/s。低涡强烈发展时要经历强冷空气向东南方向爆发,建立一支强锋区,即斜压带,它纵向穿过涡中心;温度场空间变化反映发展的涡中心位于300hPa以下的锋区上;涡随高层暖平流大幅度加强而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9.
东北冷涡的定义、识别与定量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婉昭  李辑  胡春丽  李晶  焦敏 《气象科学》2017,37(3):394-402
本文系统的回顾了切断低压中典型多发系统,东北冷涡的定义、识别方法及气候特征的相关研究进展。东北冷涡识别方法包括主观识别、客观识别及主客观识别结合等。主观识别工作量大且可重复性低,客观识别是东北冷涡未来研究的重点。现阶段东北冷涡研究主要侧重于气候学研究,其定量化研究以物理形态及相关指数两个方面为主。东北冷涡概念化及定量化定义的完善,公开客观的数据集及相关行业标准的建立,内部机理研究及业务转换等方面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80.
华北冷涡背景下强对流天气的基本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京津冀的危险天气报资料,统计分析2001-2008年5-8月华北冷涡背景下的强对流天气的时空分布及动力热力特征.结果表明:(1) 短时强降水在沿海地区发生的概率最大,尤其是下午至傍晚.河北西北山区上午发生大风和冰雹的概率最大,下午至傍晚的大概率区向东向南明显扩大.龙卷在上午发生的概率最大,其大概率中心位于北京.(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