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6篇
  免费   786篇
  国内免费   1616篇
测绘学   71篇
大气科学   983篇
地球物理   473篇
地质学   2177篇
海洋学   1540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300篇
自然地理   157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25篇
  2022年   178篇
  2021年   187篇
  2020年   165篇
  2019年   199篇
  2018年   149篇
  2017年   152篇
  2016年   170篇
  2015年   162篇
  2014年   318篇
  2013年   233篇
  2012年   254篇
  2011年   242篇
  2010年   250篇
  2009年   250篇
  2008年   238篇
  2007年   228篇
  2006年   204篇
  2005年   205篇
  2004年   147篇
  2003年   161篇
  2002年   143篇
  2001年   120篇
  2000年   123篇
  1999年   117篇
  1998年   111篇
  1997年   110篇
  1996年   101篇
  1995年   114篇
  1994年   100篇
  1993年   87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75篇
  1990年   74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5篇
  1949年   2篇
  1947年   4篇
  1943年   3篇
  1936年   3篇
  193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李学刚  杨坤光  王军 《现代地质》2012,26(2):308-316
运用α石英热活化ESR定年法对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南、北缘58件样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南、北缘ESR年龄范围主要集中在晚白垩世以来(99.2~3.4 Ma)。结合区域地质事实分析,晚白垩世以来,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南缘的构造演化可划分为73.1~52.3 Ma伸展断陷期、39.1~27.2 Ma伸展-挤压的转换期和22.8~3.4 Ma挤压期;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北缘的构造演化可划分为89~70.1 Ma挤压隆升期、61.6~43.2 Ma伸展断陷期、37.2~22.6 Ma伸展-挤压的转换期和15.6~3.9 Ma挤压期。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南缘和北缘新生代构造演化特征基本相同,但是受多种因素控制,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南、北缘晚白垩世的构造演化存在较大差异。ESR测年结果与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南、北缘已有的地质事实相吻合,验证了ESR测年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2.
新疆东准噶尔成矿条件优越,是中国重要的金成矿带之一。本次研究选取该矿带典型成因类型的金矿床——库布苏金矿和金山沟金矿,运用岩石地球化学的方法,对比分析矿床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以探讨其成矿地质条件、成矿构造环境、成矿流体来源等方面的联系。研究表明,库布苏金矿火山岩类型可能属于正常太平洋(钙碱性)型,而金山沟金矿可能为造山期的陆相火山岩,2个矿床的火山岩类型均为壳幔熔岩;矿脉和围岩在成矿物质来源上均具有同源或继承上的联系;库布苏金矿成矿环境与海相岩浆岩活动有关,而金山沟金矿与陆相火山喷溢喷发建造有关。  相似文献   
93.
东昆仑山东段北坡河流阶地发育及其与构造隆升的关系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河流系统的发育往往能反映相关地质作用的细节.对东昆仑山东段北坡众多河流阶地及其沉积物的研究表明, 该区在早更新世晚期昆仑-黄河运动之后形成的东西向盆岭相间的地貌特征奠定了早期河流为东西向外流水系的基础; 中更新世晚期以来的又一次强烈构造抬升事件———共和运动, 导致昆仑山北坡各主要河流迅速溯源侵蚀发展, 伴随河流袭夺而形成现今的水系格局; 晚更新世晚期存在一段相对较长的构造稳定期, 河谷普遍发生堆积作用, 形成分布广泛且厚度较大的晚更新世冲积层; 接近全新世以来构造运动频繁而隆升的幅度趋于减弱, 形成了5级河流阶地, 并且阶地的发育类型普遍为以高级阶地(T5) 为基座的上叠阶地, 河流至今未能切穿晚更新世稳定期形成的厚冲积层.   相似文献   
94.
豫西洛宁沙坡岭钼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东秦岭钼矿带东段,是新近发现的赋存于太古宙太华群变质岩中的细脉浸染型钼矿床。本文对其地质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初步测定了1个辉钼矿样品的Re-Os同位素年龄,获得模式年龄为126.8±1.7Ma,表明沙坡岭钼矿形成于燕山期,接近金堆城、雷门沟钼矿的形成时代,Re同位素含量显示其地幔来源的特征。沙坡岭钼矿形成机制错综复杂,有待进一步研究,特别是深部钻孔工程验证工作,对于验证深部是否隐伏着与成矿相关的斑岩体、储量更大的斑岩型钼矿有着重要作用,找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95.
通过对塔东地区古城4井上寒武统和中、上奥陶统碳酸盐岩围岩及充填物的碳、氧、锶同位素地球化学和流体包裹体成分的对比研究表明,充填于中、上奥陶统和上寒武统的流体分属于2个不同来源的流体体系。充填于中、上奥陶统灰岩裂缝中方解石脉的w(87Sr)/w(86Sr)介于0.7084~0.7088,它与早奥陶世海水的w(87Sr)/w(86Sr)相近;流体体系为CH4-H2O体系;充填物与围岩间具有明显的碳、氧同位素差异,表明上部流体体系中的流体来自于奥陶系地层本身。上寒武统白云岩裂缝中方解石脉的w(87Sr)/w(86Sr)为0.7138,明显地高于同时代海水的锶同位素值;流体体系为CO2-H2O体系;下部流体体系中的流体为外来富锶流体。上、下流体体系间互不连通暗示着上寒武统地层具有相对较好的保存条件。  相似文献   
96.
李国胜 《地质与资源》2008,17(4):286-291
通过对东太平洋CC区洋底地质取样及实验测试分析,运用洋底照相、多频探测等多种地球物理方法手段,进一步阐明了CC区多金属结核的形态、主要类型、丰度、覆盖率、品位、化学成分及分布特征.通过对CC区区域地质背景及地形地貌的综合研究,深入探讨了多金属结核的形成环境.通过对CC区多金属结核的分布规律与形成环境的综合研究,揭示了该区多金属结核的形成与地质环境之间的内在关系,这对于分析研究该区多金属结核的形成机理,为多金属结核资源评价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对于大力开发与利用洋底多金属矿产资源,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97.
印度与欧亚板块碰撞以来东喜马拉雅构造结的演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丁林  钟大赉 《地质科学》2013,48(2):317-333
在野外填图,构造观察及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识别并描述了东喜马拉雅构造结中的推覆断裂、正断裂及走滑断裂、背斜(形)和向斜(形)等构造类型,讨论了这些构造位置及与印度板块挤入,印支地块旋转的关系,还探讨了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对印度板块持续向北推挤下的特殊应变调节方式。在印度大陆部分,东喜马拉雅构造结由3个向外逐渐变新的构造结组成,即北东向的南迦巴瓦峰复式背斜、北西向的桑复式向斜及北东向的阿萨母复式向斜。上述3个构造结是协调印度板块的挤入、喜马拉雅弧的扩展及印支地块的旋转的构造。在欧亚大陆内部的冈底斯岛弧,在派区及阿尼桥走滑断裂协调下,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的基底挤入冈底斯岛弧内部,在大拐弯顶端形成向上的挤出构造。在南迦巴瓦峰构造结的北西侧,由于掀斜式抬升及重力滑动,使得冈底斯盖层与结晶基底脱耦,上盘盖层沿东久向北西方向滑动。在南迦巴瓦峰构造结北东侧,由于印支地块的挤出和旋转,形成一系列的北西向走滑断裂,如实皆断裂、嘉黎—高黎贡断裂、澜沧江断裂及红河断裂等。  相似文献   
98.
结合山东龙口洼东煤矿软岩巷道支护实践,通过主要含煤地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分析和软岩岩层的工程地质特征研究,指出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巷道围岩应力和变形量明显增大、返修率高,成为影响巷道层位及其支护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应采取符合围岩工程地质特征和力学机制特点的联合支护方法取代单一支护。研究结果对软岩巷道支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
谭兆波  吴东兴 《云南地质》2013,32(1):18-22,17
成矿燕山中晚期花岗岩受构造、岩性联合控制,沿断裂“扎根”部位显岩舌、岩枝状产出,形成多层次凹陷,其中的锡铜多金属矿床是个旧矿区最低赋矿标高(900m),也是深部找矿的突破,从而建立深部有利部位四类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00.
论东秦岭秋树湾铜钼矿区扩大找矿的有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臻 《地质与勘探》2013,49(2):205-216
作为东秦岭铜钼矿带上重要的铜钼矿区,秋树湾及其外围的找矿工作一直未取得重大突破,因此,明确秋树湾岩体形态及位置是扩大找矿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分析成矿母岩、蚀变及矿化分带,结合遥感、地球物理探测技术,总结出研究区矿化蚀变分带模型,并利用钻孔验证,在秋树湾矿区先期取得了找矿突破。在理论和实践上指出:秋树湾斑岩体为本区的成矿母岩;埋深在1000m以下仍存在花岗斑岩体,深部斑岩体是重要的找矿方向;近南北向断裂为岩浆沿断裂从东向北西倾入提供了通道,岩体具有西浅东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