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74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57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23篇
海洋学   225篇
综合类   49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对虾病毒病害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沿海各国对虾养殖业蓬勃发展,在许多国家甚至成为经济发月的支柱产业。然而,由于盲目的高密度放养,养殖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等原因,使得对虾n害,特别是对虾病毒性病害在世界养虾国家迅速蔓延。近几年来,一些毒力强、宿主范围厂泛的对虾病毒如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黄头症病毒(YHV)、Taura综合症病毒(TSy)宰相继出现。伴随对虾种苗与水产品国际贸易交流增多,许多原本是地区性的病毒逐步变成#界性的暴发病并广泛流行。它们除了给沿海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之外,而且对海洋级源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  相似文献   
62.
海水网箱养殖鲈鱼的一种病毒性疾病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首次报道了海水网箱养殖鲈鱼出血病发病季节在6-11月份,死亡率达50*10^-2。  相似文献   
63.
应用光镜和电镜对中国对虾淋巴器官的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淋巴器官的盲管主要由内皮细胞和基质细胞构成,细胞间隙内充满着大量的以颗粒细胞为主的血细胞,  相似文献   
64.
对虾病毒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岷  戴继勋 《海洋通报》1999,18(5):76-85
对虾病毒性疾病造成了全世界对虾养殖业的巨大经济损失,因此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焦点之一,本文对对虾病毒的种类,对虾病毒病的传播途径,检测方法及防治等方面的最新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65.
二温式RT-PCR检测对虾Taura综合征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设计了一对能扩增大小为231bp对虾Taura综合征病毒(TSV)某段基因的特异性引物,优化建立了能快速检测TSV的二温式RT-PCR。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二温式RT-PCR能对3个试验用TSV毒株的RNA进行扩增,并得到与预期大小一致的231bp的扩增产物,而其它3种对虾病原则无相同大小的特异性扩增产物出现;RT-PCR最低能检测到1pg的TSV RNA。应用RT-PCR对320份分别来自广西沿海不同对虾养殖场的对虾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共有85份检出TSV。说明TSV在广西沿海地区养殖对虾中已呈现出区域性流行趋势。同时也显示了RT-PCR在TSV临床检测中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66.
蔡海元  焦念志 《地球科学进展》2010,25(10):1031-1039
聚球藻是海洋浮游植物群落的优势组分,是全球碳循环的主要参与者和初级生产力的主要贡献者.聚球藻病毒对聚球藻有较高的致死率,聚球藻病毒对聚球藻的裂解对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聚球藻病毒的宿主、分类和生活方式作了简介,综述了聚球藻病毒研究方法、生态分布特征、遗传多样性与宿主的关系及其进展,评述了不同基因标记物在聚球藻病毒分子生态学应用上的优缺点,最后提出了聚球藻病毒的研究展望.旨在为海洋病毒生态学,海洋碳循环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7.
电镜观察是研究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形态和结构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采用不同浓度的多聚甲醛和戊二醛对纯化的WSSV粒子进行固定,从中寻找最优的固定条件用于病毒的透射电镜(TEM)分析.实验结果显示,经过多聚甲醛或者戊二醛固定的WSSV粒子对吸附、染色等实验操作的耐受性较未固定样品有显著提高,在制样过程中没有发生明显的结构破坏.其中1.00% (V/V)多聚甲醛常温固定20 min对WSSV粒子的结构保持得最好.进一步地分析表明,1.00%多聚甲醛固定后的病毒粒子更有利于金标免疫电镜的研究.  相似文献   
68.
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定鱼类淋巴囊肿病毒(LCDV)滴度.以牙鲆鳃细胞系(FG)作为感染细胞,将生长旺盛的FG细胞接种于48孔培养板中培养至形成细胞单层,用2倍连续稀释的LCDV粗提液分别接种FG细胞.固定各稀释度LCDV感染后的FG细胞,孵育抗牙鲆LCDV单克隆抗体,其后再运用生物素-亲合素反应系统,以碱性磷酸酶底物APRed试剂盒发色.倒置显微镜观察,被病毒感染的FG细胞的细胞质呈现红色,未被感染细胞的细胞质呈无色.记录各稀释度病毒感染的阳性细胞孔数,按Reed-Muench法计算组织细胞培养半数感染量(TCID0).结果显示,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得LCDV在FG的滴度为1.77×210 TCID50/mL.该法可以用来有效测定LCDV滴度,且结果直观、准确性较好,灵敏度较高.  相似文献   
69.
应用荧光显微直接计数法,研究了2006年夏季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浮游细菌、浮游病毒数量的分布特征,探讨了它们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浮游细菌数量为(6.92×105~5.54×106)个/mL,浮游病毒数量为(2.22×106~9.97×107)个/mL.浮游细菌和浮游病毒数量的平面分布特征较一致,均为近海过...  相似文献   
70.
<正>广州市南沙湿地公园位于南沙区万顷沙镇19涌,地处伶仃之滨,珠江口之畔,三面环海。公园有一片大面积的红树林湿地、围垦滩涂和鱼塘,生长着茂密的红树林、灌草丛和人工园林。林深树密,林、草、水相间,空气清新、景色宜人。登高眺望,清风吹过,林涛水波,此起彼伏。这里气候温和,林湖相依,是鸟类栖息、生活、繁衍的好地方,可谓是"百鸟乐园"、鸟的天堂"。南沙湿地公园是我国候鸟迁徙的三大路径之一,即东部候鸟迁徙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