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8篇
  免费   423篇
  国内免费   484篇
测绘学   32篇
大气科学   53篇
地球物理   88篇
地质学   1877篇
海洋学   835篇
综合类   247篇
自然地理   343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126篇
  2021年   141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135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176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155篇
  2011年   142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70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88篇
  1997年   90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88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75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2年   1篇
  1965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2年   1篇
  192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5 毫秒
311.
敞流沉积环境中“浅水三角洲前缘砂体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新近纪渤海湾盆地具有构造稳定、沉降缓慢、地形平缓、坡度小等特点;古气候资料证实渤海海域新近纪中期(明下段沉积时期)湿润亚热带到暖温带气候,广泛发育浅水三角洲及浅水湖泊沉积。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将黄河口凹陷新近纪明下段划分为1个三级层序、3个体系域,即低位域、湖侵域、高位域,识别出不同体系域内拼合板型、孤立型、席状型三种砂体结构,分别对应分流河道型、砂坝型及席状型浅水三角洲类型。同时借鉴现代浅水沉积、水槽实验模拟研究,探讨浅水三角洲沉积演化过程中砂体分布规律与湖平面相对变化之间响应关系,最终建立了黄河口凹陷新近纪明下段温凉型、湿热型两种浅水三角洲层序成因模式,认为古气候影响的湖平面相对变化控制了浅水三角洲前缘砂体的微相类型、结构及分布。  相似文献   
312.
赵俊峰  屈红军  林晋炎  刘祥  杨扬  林川 《沉积学报》2014,32(6):1026-1034
客观、精细刻画储集体内部结构已成为油气精细勘探开发的必然要求.沉积露头为地下储层地质模型的建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鄂尔多斯盆地裴庄剖面延安组为例,采用沉积学和构型要素的分析方法,详细剖析了湖泊三角洲水下沉积的内部结构.研究表明,裴庄剖面发育9种岩相类型,3类岩相组合,进而可识别出前三角洲、席状砂、远砂坝、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等6类沉积结构单元.在水下分流河道中可识别出5级界面.研究认为,浅水三角洲前缘的砂体并非仅有水下分流河道,还有河口坝、远砂坝以及席状砂等多种类型.裴庄剖面总体为一套向上变粗的沉积序列,三角洲前缘的前积结构表现不明显.加强露头研究并开展针对性的物理模拟实验,是解答浅水三角洲研究争论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13.
广花盆地南部金沙洲岩溶演变及环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大量的地质钻探资料结合多种物探手段,在查明金沙洲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金沙洲岩溶发育的控制因素、岩溶发育程度及岩溶发育的分布规律,并对碳酸盐岩的溶蚀机理进行了探讨。分析研究表明,金沙洲大面积碳酸盐岩岩溶发育受到矿物组分、结构构造、机械破坏、溶蚀面积和溶蚀率等多方面的综合影响;受断裂构造影响越强烈部位,岩溶越发育,沿断裂两侧各100m范围内,单孔岩溶率、单个溶洞高度及溶洞发育层数均明显强于外部范围;总体上,石磴子组及壶天群灰岩岩溶属中等-强发育等级,大塱山组泥质粉砂岩岩溶属弱发育等级;纵向上,灰岩岩溶发育强度随深度增加而呈递减态势,而可溶性泥质粉砂岩由于可溶岩组分分布不均匀,纵向岩溶发育强度的规律性不明显。进一步分析显示,在岩溶强发育地段有利于土洞的形成,并容易发生岩溶地面塌陷。  相似文献   
314.
柴北缘牦牛山地区牦牛山组沉积相组合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柴达木盆地北缘牦牛山地区出露的牦牛山组是一套由冲积扇和扇三角洲相共同构成的陆相沉积组合,冲积扇相砾岩-粗砂岩组合主要分布于研究区SE侧,扇三角洲相砂岩-泥岩组合主要分布于研究区NW侧。古水流分析表明牦牛山组沉积物主要来自其SE侧古隆起,但后期扇三角洲相包含少量来自NW和NE向的沉积物。该套沉积组合序列特征与区域上分布在牦牛山西侧同时期形成的湖泊相、滨浅海相沉积共同表明,柴达木盆地北缘在晚志留-早泥盆世时期存在一NW向倾斜的古斜坡,且晚期北侧发生抬升。砾岩和砂岩碎屑组成与区域岩石组合类型对比表明,牦牛山组沉积碎屑物主要来自于滩间山群。沉积组合序列特征、碎屑组成和区域构造背景综合研究表明,牦牛山组可能为柴达木板块向北俯冲过程中形成的局部断陷盆地的充填物。  相似文献   
315.
叠覆式三角洲——一种特殊的浅水三角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于常规三角洲以分流河道体系所形成的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等微相为三角洲朵体的基本单元,叠覆式三角洲以内部结构简单的朵体为基本构成单元,朵体相互叠置,形成复合叠合体,进而构成三角洲骨架。单个朵体由河道扫描或扩展而成,复合朵体则是由单朵体侧向迁移或前(退)积而成。三角洲因大量朵体叠置而形成厚层状、内部结构复杂的复合砂体。不同朵体形成于不同时期,因而不存在统一的分流体系,单一沉积体具有层状特征,但不同期朵体受可容空间和地貌控制,呈三维叠置,而非简单的层状叠加,从而使得三角洲内部呈现出拼合式、立体式特点。单朵体是结构的基本单元,发育范围有限,与相邻朵体发育于不同时间单元,因而只能在复合体约束下小范围追踪。单一朵体接触关系及接触界面的渗流能力决定了油气富集和注水开发响应特征。朵体迁移、叠置造成大面积、巨厚的砂层可形成大型油气藏,而同时朵体间泥岩的不均匀分布也造就了砂体局部不连通或朵体间连通性变化,为岩性油气藏形成创造了条件,并且影响了注水开发中的注采对应性,进而影响水驱采油效果。  相似文献   
316.
认知冲突是认知发展过程中,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与现实情境之间的冲突或矛盾,是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知识不一致而暂时心理失衡的一种认知状态。在一轮复习中,很多学生囿于经验的认知,常会在试题或者情境中产生认知冲突,陷入迷茫和混乱的状态。究其原因,大多是真实情境中的认知冲突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因此,本文以“三角洲堆积地貌”为例,通过深入和切换课堂情境,诱发一系列认知冲突,让学生在“经验—个体—集体”的认知冲突过程中,实现一轮复习的深度学习与知识建构,以期在一轮备考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17.
<正>1引言积温是影响植物发育的一个重要气象要素,在农业气象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自1735年,法国A.F.de Réaumur首次提出积温的概念以来[1],农学、气象学等众多专家学者对积温,特别是积温对农业影响及应用问题进行了广泛研究。已有的研究指出,积温对作物的生长过程有很好的指示作用,特别是在光照、水分等环境因子处于正常范围或非敏感时期时,使用积温指标推算许多植物发育进程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18.
广花盆地岩溶发育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国祥  郑建生 《热带地理》1991,11(2):144-151
  相似文献   
319.
马氏珠母贝育珠贝插核手术后的第1、第2、第3、第10、第15、第20、第30和第60天,抽取育珠贝血清,并研究其非特异性免疫因子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溶菌酶(LSZ)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在珍珠囊发育初期(插核后3~10d),育珠贝血清的免疫因子ACP、AKP、CAT、SOD均比对照组(未经插核的马氏珠母贝)显著性增大(P<0.05),LSZ在插核后1~3d比对照组LSZ活性显著性增大(P<0.05);在珍珠囊发育中期(插核后第15~20天),各种免疫酶活性都逐渐降低;珍珠囊发育后期(插核30d后),育珠贝血清中的各种免疫酶活性都已恢复到对照组水平。  相似文献   
3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