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681篇 |
免费 | 3583篇 |
国内免费 | 192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621篇 |
大气科学 | 1209篇 |
地球物理 | 2125篇 |
地质学 | 6404篇 |
海洋学 | 1221篇 |
天文学 | 119篇 |
综合类 | 855篇 |
自然地理 | 63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5篇 |
2024年 | 336篇 |
2023年 | 573篇 |
2022年 | 721篇 |
2021年 | 817篇 |
2020年 | 731篇 |
2019年 | 731篇 |
2018年 | 544篇 |
2017年 | 633篇 |
2016年 | 608篇 |
2015年 | 692篇 |
2014年 | 971篇 |
2013年 | 782篇 |
2012年 | 863篇 |
2011年 | 826篇 |
2010年 | 675篇 |
2009年 | 693篇 |
2008年 | 697篇 |
2007年 | 624篇 |
2006年 | 596篇 |
2005年 | 523篇 |
2004年 | 447篇 |
2003年 | 448篇 |
2002年 | 417篇 |
2001年 | 382篇 |
2000年 | 336篇 |
1999年 | 291篇 |
1998年 | 275篇 |
1997年 | 290篇 |
1996年 | 236篇 |
1995年 | 194篇 |
1994年 | 191篇 |
1993年 | 152篇 |
1992年 | 161篇 |
1991年 | 198篇 |
1990年 | 133篇 |
1989年 | 132篇 |
1988年 | 32篇 |
1987年 | 26篇 |
1986年 | 27篇 |
1985年 | 24篇 |
1984年 | 17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14篇 |
1981年 | 10篇 |
1980年 | 8篇 |
1979年 | 17篇 |
1978年 | 9篇 |
1958年 | 9篇 |
1954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932.
依托“西部煤炭资源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工程,对晋城矿区进行了旨在提高小断层,小陷落柱探测能力的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根据面元选择因素及该区地质任务,采用5m×5m网格进行野外数据采集;考虑炮检距、方位角、覆盖次数、排列片横纵比及煤层埋深(350~500m)等因素,采用中点放炮、60道接收,24次覆盖(横向4次,纵向6次)的8线16炮束状观测系统,基岩中激发。原始资料经同一处理流程后,获得5m×5m×1ms、5m×10m×1ms、10m×10m×1ms及2.5m×2.5m×1ms不同单元的三维数据体多个,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小断层,小陷落柱在其小面元叠加时间剖面、顺层切片及相干切片都有清晰的反映。实例说明,小面元采集技术可以提高对小构造的纵、横向分辨能力,满足山区对三维地震精确勘探的要求。 相似文献
933.
934.
就服从非关联流动法则软化型砂的临界状态本构模型,在不同应力路径下的分叉进行了理论和数值分析。理论分析表明:分叉现象强烈依赖于应力路径,即当平均应力p一定时,应力路径在洛德角在-25o~15o之间时,均会在应力-应变关系硬化阶段出现分叉现象,而其他应力路径下不会产生分叉。并且分叉时对应的应力比、主应变及剪切带倾角都随洛德角的增加而变化,其值是先增加而后减小。采用回映应力更新算法,编写了该本构模型材料子程序,借助有限元软件ABAQUS及材料子程序,通过数值计算方法预测到了分叉点所对应的应力状态,表明了分叉现象在数值计算中的存在性,并通过数值预测值和理论解的对比,两者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35.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09,(2):F0003-F0003
国际合作与交流
目前,常务副校长宫辉力教授代表首都师范大学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与管理部Shahhaz Khan主任签署了“软件应用与技术支持的科学教育国际合作协议”。协议规定,首都师范大学将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与管理部免费提供100套Image Info遥感影像处理平台软件(英文版),以支持其在世界范围内的科学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936.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井周缝洞型储集体靶向酸压改造工艺针对性强,对于靶向目标精准定位与表征要求很高。围绕井周酸压增储提效,精准定量表征井筒附近储集体主应力方位、距离、规模、空间分布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从井孔与井周储层识别角度切入,采用一维资料-三维资料,多方法结合定量识别与刻画不同储层类型,在分类表征基础上,实现了模型的分类整合,构建了单元级次的多类型缝洞融合储层模型。然后,在单元级次模型基础上,创建了井周不同范围的可视化三维定量模型构建技术方法,建立了实际单井定量模型,并基于酸压靶向目标体三级八因素分类划分指标体系,确定了7种类型靶向目标体及适应的酸压技术方法。靶向酸压工艺矿场应用显示:靶向酸压井措施效果显著,同样区块范围井,比常规酸压方法平均增产倍比大,显著提高了酸压工艺的针对性和靶向性,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37.
利用三维角点法以及空间物体旋转的几何变换理论,建立断层向错与地表重力变化的关系,并进行数值模拟计算。选取断层下盘左端点为旋转基点,分析断层埋深和倾角对其向错引起的重力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断层向错引起的重力变化与断层埋深有明显的相关性,在W1、W2、W3向错模式下,重力变化均表现为随断层深度增加而逐渐衰减;重力变化对断层倾角有着不同的响应。断层运动产生的重力变化空间分布特征与断层的向错模式以及旋转基点的选择有关。 相似文献
938.
西藏朱诺斑岩铜 钼 金矿区侵入岩锆石U Pb年龄、Hf同位素组成及其成矿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诺斑岩铜钼金矿位于冈底斯成矿带南缘,是近年来在冈底斯斑岩铜矿带最西端新发现的另一大型斑岩型铜-钼-金矿床,但一直以来对该矿区花岗岩年代学及成因分析缺乏系统的研究。本文选择矿区内主要岩浆岩体开展LA-ICP-MS锆石U-Pb定年,Hf同位素研究。获得黑云母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年龄为14.14±0.32Ma,76 Hf/177 Hf介于0.282484~0.282750,εHf(t)介于-9.87~-0.49,二阶段模式年龄TDMC介于1.13~1.73Ga、似斑状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14.05±0.31Ma,176 Hf/177 Hf介于0.282633~0.282769,εHf(t)介于-4.61~0.21,二阶段模式年龄TDMC介于1.08~1.39Ga之间;角闪闪长玢岩锆石U-Pb年龄为14.10±0.29Ma,除4.1号为继承锆石外,其余测点176 Hf/177 Hf介于0.282607~0.282761,εHf(t)介于-5.53~-0.07,二阶段模式年龄TDMC介于1.10~1.45Ga之间。年代学与Hf同位素结果表明,朱诺斑岩铜矿与斑岩铜矿带中段和东段成岩成矿时代一致,集中在15~13Ma之间,指示了冈底斯在中新世的构造岩浆活动事件。花岗岩Hf同位素组成明显与中-东段斑岩矿床不同,具有富集Hf同位素特征以及古老二阶段模式年龄(1.08~1.73Ga)等特点,反映出朱诺矿区中新世岩浆岩源区与中-东段中新世斑岩矿床明显不同,可能指示古老拉萨地体的印迹。 相似文献
939.
乌兰巴托以西断裂活动时代的光释光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乌兰巴托周边发育了多条活动断裂.以乌兰巴托以西的Emeeh和Hustai断裂为例,对相关断层开挖探槽,进行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Emeeh断裂以走滑运动为主,根据剖面错断地层和其上覆、下伏地层的光释光年代学研究结果,推断出该断层最新活动时间介于距今(9.6±1.0)ka和(11.3±1.3)ka之间;对Hustai断裂开挖的新鲜剖面显示其为正断层,通过分析错断地层和其上覆堆积物的光释光定年结果,推断该断裂最新活动时间介于距今(0.87±0.08) ka和(24.2±4.9) ka之间,且可能更接近距今(0.87±0.08)ka. 相似文献
940.
利用混合法构建三维数字岩心(英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弹性波有三维数字岩心描述了岩石的微观孔隙结构。X射线CT扫描是获取三维数字岩心最准确和直接的方法,但实验成本高。本文结合沉积过程模拟和模拟退火算法,提出了重建三维数字岩心的混合法,基于岩石二维图像重建三维数字岩心。利用岩石颗粒沉积算法构建初始数字岩心,作为模拟退火算法的初始状态。运用模拟退火算法调整岩石颗粒和孔隙的相对位置,使三维数字岩心与岩心二维图像具有相似的自相关函数,从而建立三维数字岩心。与传统模拟退火算法相比,该方法计算时间明显减小。运用局部孔隙度理论定量比较了重建数字岩心和岩心X射线微CT图像,两种数字岩心具有相似的均质性和孔隙连通性。利用有限元方法和格子玻尔兹曼方法分别模拟了重建三维数字岩心的地层因素和渗透率,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符。相比传统模拟退火算法,混合法重建数字岩心的传导特性更接近真实岩心的传导特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