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0篇
  免费   161篇
  国内免费   380篇
测绘学   66篇
大气科学   66篇
地球物理   163篇
地质学   782篇
海洋学   157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75篇
自然地理   10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6年   1篇
  1947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21.
北太平洋副热带逆流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分析了从1992年10月到1996年10月的TOPEX/POSEIDON卫星高度计和POCM模式输出的海平面高度(SSH)资料、Levitus气候平均温盐资料、NCEP/NCAR再分析纬向流资料以及沿137oE剖面的海流资料。分析结果表明,在年平均和月平均意义下,向东的副热带逆流(STCC)位于18oN~25oN、130oE~157oW间150 m以内的海洋上层,其强度大约为0.02~0.04 m/s,在西太平洋夏季(7月)最强,冬季(1月)最弱。在STCC以下650 m以上,还存在一支向西的流,流速也约为0.02~0.04 m/s。在STCC区域内,SSH有明显的准90天振荡。在天气时间尺度上,一些气旋和反气旋涡出现在STCC海域,使该海域的流在方向和强度上变化很大。  相似文献   
222.
大别山北部镁铁-超镁铁质岩带中榴辉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Sr,Nd同位素组成表明:(i)本区榴辉岩的原岩主要为拉斑玄武岩和少数可能为辉长岩,并且大多数可能属于扬子俯冲陆壳的一部分,为扬子陆壳(下地壳)俯冲变质成因,少数可能属扬子与华北大陆板块之间的古洋壳残片;(ii)本区榴辉岩大多具有Nb正异常、K负异常等,排除了它们形成于岛弧环境下的可能性;(iii)磨子潭-晓天断裂以南含榴辉岩和变质橄榄岩的变质镁铁-超镁铁质岩带可能代表扬子与华北两个大陆板块之间的碰撞缝合带.其中除含有扬子俯冲陆壳外,还混有古洋壳残片.  相似文献   
223.
框架边节点组合试件90°弯折钢筋锚固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钢筋混凝土框架边节点组合试件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对试验现象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着重讨论了90°弯折钢筋水平段锚固长度变的化对锚固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24.
王纯厚 《贵州地质》2000,17(4):273-278
构造不连续带是与构造区段相对应的构造单元,在构造变形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①控制其两侧的构造变形,成就不同的构造样式;②运动面的作用,两则地块相向、相背或旋转运动,错综复杂的构造图像,就是构造不连带控制、调整的结果,大尺度的构造不连续带围限同尺度或小尺度的构造区段,大尺度的构造区段包容小尺度的构造不连续带,这种围限与被围限、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揭示了不同尺度构造的控制与序次的关系。提出构造不连续带  相似文献   
225.
Concentrations and distributions of Rb and Sr in loess and palaeosol samples from the Luochuan profile have been studied, in grain-size fractions and chemical forms. Results show that Rb is quite rich in the fraction of less than 2μm, and exits only in the residual phase, while Sr is distributed in sand and silt fractions, occurring in the residual and carbonate phases. Therefore, variations of the concentrations of Rb and Sr in loess and palaeosols are closely related not only to dustfall compositions depending on winter monsoon wind strength but also to summer monsoon-induced pedogenic intensity. This indicates that variations of Rb/Sr ratio in Chinese loess sequences represent cyclic alternations of East Asian summer and winter monsoon climates on the orbital time-scale. Variations in Sr concentrations along the sequence bear a high similarity to the oxygen isotope record of the deep sea sediments over the past 2.5 Ma, whereas variations in Rb concentration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record of  相似文献   
226.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法测定海水中挥发性卤代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挥发性卤代烃(VHC)是大气中的痕量气体,对臭氧层损耗和温室效应有重要作用。海洋是大气中VHC的主要自然排放源,开展海洋VHC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海洋对大气VHC和全球变暖的贡献。本文建立了吹扫-捕集与气相色谱-微池电子捕获检测器联用技术(P-T-GC-(ECD)分析海水中6种VHC的方法,确定了吹扫-捕集条件和气相色谱分离条件。该方法的检测限在0.003~0.369 ng.L-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是1.83~3.97;加标回收率为98.1%~110.2%;相关系数在0.997 3~0.999 8之间。可准确地测定海水中6种VHC。  相似文献   
227.
牛磺酸的生物活性及其在海洋生物中的分布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相似文献   
228.
本文用三维非连续变形与有限元相结合(DDA+FEM)的方法,在青藏川滇地区三维构造块体相互制约的大背景中,通过用GPS资料做位移速率边界约束和震源机制约束,计算得到研究区的初始位移场和应力场与该地区GPS测量结果和震源机制分布结果基本一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数值模拟1997年玛尼7.9级大震的发生过程,研究大震引起研究区各块体边界断层应力状态变化的特征.(1)发震断层两侧发生左旋走滑错动,最大水平位错大约7 m;(2)深部位错面上位错分布与用地震波资料震源反演的结果类似;(3)最大差应力变化等值线图与由星载D\|INSAR技术获取的地表形变场图像相似;(4)地表垂直位移表明地震断层面略向北逆冲.计算模拟得到了玛尼地震发生引起青藏川滇地区构造块体系统各边界断层上库仑破裂应力变化的分布,表明玛尼大震的发生除了使其发震断层的两端库仑破裂应力增大,应力进一步集中外,位于上地壳层上东昆仑断裂中段的2001年昆仑山8.1大震(H=11 km)发震断层段的库仑破裂应力增加约2 MPa,位于中地壳层上喀拉昆仑断裂带中的2008年改则6.9级地震(H=30 km)发震断层段的库仑破裂应力也增加约0.7 MPa,可见这两个已接近破裂强度地段的失稳对发生大震起了一定促进作用.研究结果也表明:作者发展的三维DDA+FEM方法能有效地用于大震活动与各构造块体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229.
农牧交错带边界判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农牧交错带是我国传统农业区域与牧业区域相交汇的地带, 是我国生态环境的一条过渡带和生态安全的 重要屏障, 为此国内外学者对农牧交错带做了大量的研究, 但是迄今为止对于农牧交错带边界的认识尚未达成共 识。不同学者划分方法不一, 划分标准和指标不一致, 导致划分的农牧交错带在空间上差异很大, 因此有必要对农 牧交错带的边界做进一步的研究。农牧交错带的分布主要受降水等自然因素的限制, 但也与人类对土地利用的方 式密切相关, 因此它更是作为一种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现状存在的。本文在总结以前农牧交错带边界判定研究中主 要用到的方法及存在不足的基础上, 建议从土地利用的角度考虑农牧交错带, 并就边界确定的研究方法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230.
罗布莎蛇绿岩地幔橄榄岩同位素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罗布莎蛇绿岩岩石单元出露齐全,以地幔橄榄岩为主,构造变形强烈;在堆积杂岩中上部产出有仰冲型斜长花岗岩小岩块;辉绿岩以脉状形式产出于地幔橄榄岩的方辉橄榄岩中;壳层岩石相对很薄且比较复杂.Sr、Nd和Pb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罗布莎地幔橄榄岩绝大多数样品具有高ISr值(0.705489~0.714625);低INd值(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