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66篇
  免费   1074篇
  国内免费   1939篇
测绘学   100篇
大气科学   339篇
地球物理   2396篇
地质学   3494篇
海洋学   785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324篇
自然地理   62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140篇
  2021年   170篇
  2020年   209篇
  2019年   286篇
  2018年   260篇
  2017年   235篇
  2016年   286篇
  2015年   277篇
  2014年   325篇
  2013年   421篇
  2012年   308篇
  2011年   368篇
  2010年   320篇
  2009年   386篇
  2008年   364篇
  2007年   400篇
  2006年   385篇
  2005年   322篇
  2004年   304篇
  2003年   252篇
  2002年   222篇
  2001年   185篇
  2000年   223篇
  1999年   200篇
  1998年   175篇
  1997年   162篇
  1996年   157篇
  1995年   117篇
  1994年   112篇
  1993年   90篇
  1992年   89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6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2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4 毫秒
541.
对于国内外不同的规范、手册中对于桩基软弱下卧层验算的不同方法进行了分析。提出以下的一些建议:承台底面以上的原地基土自重在附加应力计算时可以扣除,在总应力计算时再加上;扣除的群桩实体基础四周的摩阻力应使用群桩四周地基土的摩阻力特征值,而不是极限值;对于地下室中的独立柱的桩基础和内墙的条形桩基础,应当从地下室地面而不是原地面起算进行验算。  相似文献   
542.
Clayey sand can be considered as a composite matrix of coarse and fine grain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oarser and finer grain matrices affects the overall stress–strain behavior of these soils. Intergranular void ratio, es (which is the void ratio of the coarser grain matrix) can be utilized as an alternative parameter to express the compressive response of such soils. Oedometer tests conducted on reconstituted kaolinite–sand mixtures indicate that initial conditions, percentage of fines, and stress conditions influence the compression characteristics evidently. Tests showed that, up to a fraction of fines, which is named as transition fines content (FCt), compression behavior of the mixtures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sand grains. When concentration of fines exceeds FCt, kaolinite controls the compression. It was found that FCt varies between 19% and 34% depending on the above mentioned factors. This range of fines content is also consistent with various values reported in literature regarding the strength alteration. Performed direct shear tests revealed that there is also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ition fines content and shear strength, which is harmonic with the oedometer test results.  相似文献   
543.
由多个震源机制解分析甘肃及边邻地区应力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震源断层面解的空间取向和断层滑动方向,由相应力轴张量在地理坐标系中的表达式,通过坐标旋转、代数平均可求得多个震源机制解的P、B、T轴参数的平均应力场。据甘肃及边邻地区的分区活动特征,将研究地区分为8个小区域,由各个区域内多个地震震源机制解,采用力轴张量计算法,得到了各个区应力张量的定量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544.
石寒 《岩土力学》2007,28(7):1491-1494
根据主应力可分解为静水应力和偏应力,以及它们在应力莫尔圆和变形方面的相关性,推导出修正的莫尔-库仑理论的数学表达式。从理论上解决了库仑理论和莫尔理论存在的许多缺陷,特别是中间主应力对材料抗剪强度的影响。它的四参数准则的计算结果与一些混凝土的试验数据相当吻合。  相似文献   
545.
山西某矿位于构造堆积盆地,属黄土匠陵地貌,区内被第四系黄土覆盖,为解决该矿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问题,采用三维地震勘探与瞬变电磁法、直流电测深法相结合的勘探方案。利用三维地震勘探解决目的层赋存形态及其地质构造问题,再利用瞬变电磁法进行平面控制,以使平面及深度解释误差达到勘探要求;应用直流电测深法及瞬变电磁进行勘探,在正反演解释的基础上对其资料综合分析、对比,并结合三维地震资料,确定地质构造的富水及导水性。  相似文献   
546.
三峡引水工程秦巴段隧洞总长占线路总长的80%。为了分析隧洞施工及运营中可能发生的工程地质问题,在地质调查、地应力测量和岩石力学参数测试的基础上,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引水工程北部不同深度、不同截面形态的隧洞围岩的应力重分布情况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到了圆形隧洞、城门形隧洞和马蹄形隧洞围岩的应力分布结果。利用Hoek-Brown强度准则,得到了隧洞围岩的强度/应力比值,进而对不同深度、不同截面形态的隧洞围岩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初步认为:隧洞埋深小于1000m时,应优先考虑圆形隧洞和马蹄形隧洞;埋深大于1000m时,应优先考虑城门形隧洞。这项研究成果为引水工程深埋隧洞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47.
实践证明,桩网复合地基同时具备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与水平向增强体复合地基的加固优点,能很好地提高地基土体承载力,减小不均匀沉降,特别是桥头过渡段地基处理中能有效控制“桥头跳车”现象的产生。本文主要对桩网复合地基的加固机理进行分析,并结合自然平衡拱理论和加筋垫层拉膜效应理论推导出路堤下桩网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计算公式,同时分析了各设计参数变化对桩土应力比的变化规律。工程实体试验表明,本文所推导的桩土应力比计算公式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548.
连拱隧道施工对洞口仰坡影响的三维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西某高速公路一浅埋偏压连拱隧道为例,采用Marc有限元程序对其出口段进行了动态施工的三维数值模拟。从施工过程中的应力集中、塑性区的分布形态和发展规律、仰坡轴向地表位移的分布特征等方面,系统研究了偏压连拱隧道施工对强风化岩体洞口仰坡的影响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在模拟施工过程中塑性区和应力集中区只出现在洞体附近,可能的仰坡失稳往往是隧道施工失稳的累进性响应;洞口仰坡的轴向水平位移前缘大、后缘小,垂直位移后缘大、前缘小;隧道上方和近山脊一侧仰坡位移比近山谷一侧大,仰坡失稳往往从隧道上方和埋深较大一侧开始。  相似文献   
549.
利用290个ML ≥ 2.5的景谷6.6级地震序列事件的数字波形资料,计算得到其震源参数。结果显示,地震矩M0数值范围为1012~1016 N·m;拐角频率fc为3~16 Hz;视应力数值范围为0~15 MPa,平均值是2.14 MPa,中位数为1.39 MPa。同时,各个震源参数之间均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景谷地震序列余震空间分布可分为北段、中段与南段,其视应力高低分布依次为:南段 > 中段 > 北段;表明主震发生后,震源区南段区域的应力水平最高,这可能是后续5.8级\,5.9级强余震均发生在南段的根本原因。在视应力时间变化特征方面,5.8级、5.9级强余震的发生前,震中所在的南段视应力数值存在"逐渐变大-维持稳定"的特点。而后续未发生强余震的北段和中段,其视应力时间变化为早期快速调整,后续逐渐变化到各自区域的视应力均值水平;这类变化表明对于震源区南段,在强余震发生前的短时间内,南段区域首先出现局部应力不断挤压增强,并随后维持相对高值应力水平的"闭锁"状态,直到强余震的发生。因而,震后震源区余震视应力的空间分布对强余震可能产生地点判定有指示作用,其时间变化特征与地震序列中较强地震的发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余震视应力的时空变化对序列后续地震活动的判定有重要指示作用,可为强余震的时空判定提供相应参考。  相似文献   
550.
为了研究复杂应力条件下原状黄土的增湿变形特性,利用改进的非饱和土湿陷真三轴仪,在测量吸力条件下对原状黄土进行双线法分级浸水增湿试验,探讨力?水耦合作用下吸力的变化特性,研究真三轴浸水试验的增湿变形特性,以及吸力、净围压、中主应力和应力比对增湿变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由ei-lgp压缩曲线确定了非饱和土的屈服点,屈服点之前,曲线的斜率近似相等;屈服点之后,曲线的斜率随着初始吸力的减小而减小,且非饱和土与饱和土的交点随着初始吸力的增大呈右下方移动趋势。等向压缩过程中,吸力随着净平均应力的增加近似呈线性减小趋势,初始吸力越小,吸力减小的速度越慢,且吸力变化量越小。均压分级浸水增湿时,吸力s随着浸水量w的增加而减小,增湿体变 随着浸水量w的增加而增大,不同净围压下的 -w关系曲线相互有交叉。交叉区域之前,净围压越大,增湿体变越小,而交叉区域之后,净围压越大,增湿体变越大。在同一净围压条件下,浸水量相同时,初始吸力越大,增湿体变越大。真三轴剪切增湿试验中,应力比k、中主应力参数b值和净围压?3皆对增湿变形有一定的影响。当q/p≤1时,增湿变形曲线前段下凹后段上凹,主要表现为体积增湿变形;当q/p>1时,增湿变形曲线只有下凹部分,主要表现为剪切增湿变形。增湿变形曲线的形态取决于k值和b值的不同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