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0篇
  免费   825篇
  国内免费   1555篇
测绘学   43篇
大气科学   440篇
地球物理   734篇
地质学   3835篇
海洋学   292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193篇
自然地理   54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190篇
  2020年   172篇
  2019年   173篇
  2018年   156篇
  2017年   177篇
  2016年   175篇
  2015年   177篇
  2014年   291篇
  2013年   275篇
  2012年   351篇
  2011年   306篇
  2010年   295篇
  2009年   247篇
  2008年   242篇
  2007年   307篇
  2006年   279篇
  2005年   247篇
  2004年   277篇
  2003年   222篇
  2002年   194篇
  2001年   175篇
  2000年   164篇
  1999年   132篇
  1998年   109篇
  1997年   129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1.
论卡以头组的时代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有关人员 (1980 )曾做过大量地层古生物工作 ,证实卡以头砂页岩层或卡以头组的时代为三叠纪最早期 ,是飞仙关组底部地层的相变。“论卡以头组”一文认为该组下部的时代为二叠纪 ,上部则属三叠纪。对该文提供的地层古生物资料进行分析后 ,本文作者认为该论点缺乏证据 ,不能成立 ;将陆相的威宁哲觉剖面代替标准地点宣威羊场的过渡相剖面作为卡以头组的标准剖面 ,也是不合适的  相似文献   
92.
云南元谋古猿动物群化石埋藏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云南元谋小河-雷老一带含古猿新近系(上第三系)是一套紫红色含砾细砂-粉砂岩,夹有多层黄色砂砾石层。化石埋藏学研究及含化石层岩性特征、组合及沉积构造表明,该层以山前洪积堆积为主,并有发育的扇上河道沉积。通过30余个发掘地点化石野外埋藏资料及数千件化石标本的分析鉴定,化石埋藏类型有两种,埋藏Ⅰ型的化石数量稀少、保存完整,赋存在扇体细粒沉积物中;理藏Ⅱ型化石保存丰富但相当残破,赋存在粗粒沉积的扇上河道各个部位。化石埋藏类型与古气候、古生态有着密切的关系,化石埋藏特征表明该区自然环境分带已形成。元谋古猿动物群的生存时代是一个从森林向草原-灌丛环境过渡的动荡时期。  相似文献   
93.
对滇西上芒岗红色粘土型金矿的主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主元素Al2O3,Fe2O3和K2O在红色粘土剖面中共迁移同沉淀,SiO2的变化却与它们相反,这揭示了上芒岗红色粘土型金矿的红色粘土层除了残积带红土化程度高外,总体上SiO2含量高,去硅作用不完全,红土化程度低;与地层,矿化蚀变岩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红色粘土是在加勐嘎组泥岩基础上经红土化作用形成的,红色粘土的微量元素表现为Au,Hg,As,Sb,Cu,Pb,Zn和Mo等元素的共生,在红土化好的残积带明显富集;红色粘土的大离子元素分布模式与矿化蚀变岩和嘎组的相似,红色粘土的稀土分布模式与矿化蚀变岩和地层的相似,表现为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型平缓曲线,稀土元素分蚀明显的地方金富集,以上分析揭示,此金矿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矿化蚀变岩,红色粘土主要来源于勐嘎组和矿化蚀变岩。  相似文献   
94.
云南银(铅)-锌矿开发史料与找矿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步高  吴良士 《矿床地质》2002,21(3):298-303
云南是银铅锌矿开发较早的省份之一,史料丰富。本文从史料的角度,阐述了与云南古代有关银(铅)-锌矿的开发概况,基本特点以及如何保护,继承这份丰富的历史遗产,进而对目前有关史料的研究和古代采矿遗址清理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今后找矿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95.
滇西北地区富碱岩体(脉)地质学及岩石化学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喜山期富碱岩体广布于滇西北地区 ,通过对其地质学和岩石化学特征的研究 ,认为富碱岩体 (脉 )由正长 (斑 )岩、二长斑岩、花岗斑岩及相关的火山岩组成 ,具有多次活动的特征 ,并形成区内富有特色的岩浆岩系列 ;该系列岩浆岩以富碱高钾为突出特点 ,具有正常的岩浆演化趋势 ,不同岩带岩石地质学和岩石化学方面有区域性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6.
应用流体包裹体滤液分析方法,测定了川滇7个MVT铅锌矿床成矿流体的Na,Cl,Br含量,结果表明成矿流体的x(Na/Br)和x(Cl/Br)的平均值分别为185和73,并与高度蒸发浓缩的残留海水的x(Na/Br)和x(Cl/Br)相近。成矿流体的Na,Cl含量呈正相关,在lgNa-lgCl图解中呈线性分布。根据这些事实以及矿床地质特征,认为原始成矿卤水起源于蒸发浓缩的残留海水,原始含矿卤水与富含有机质的大气降水混合导致矿质沉淀而成矿。  相似文献   
97.
MVT型铅锌矿是西昆仑地区重要的铅锌矿床类型之一.为了探明西昆仑地区该类型矿床的成矿作用过程和成矿物质来源,本文以塔木矿床为例,在野外调研基础上,进行了光片鉴定、铅硫同位素、稀士元素和成矿元素研究,得到矿石中方铅矿的δ34SCDT为-5.04‰~+3.67‰,反映出油田卤水与深层卤水的混合特征;由铅同位素分析结果计算出表面年龄为461~481 Ma(早于泥盆纪438~410 Ma);由稀土元素分析数据得出岩(矿)石/球粒陨石标准化分配模式图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地层.因而判定主要成矿物质可能来源于前泥盆系地层.喜马拉雅期逆冲推覆构造作用所引发的大规模热卤水运移、循环过程,导致矿质的进一步富集、沉淀.  相似文献   
98.
豫西地区铝土矿中镓的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镓是一种价格昂贵的稀散金属,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豫西地区的铝土矿石中含有丰富的镓资源。通过对区内铝土矿石中镓的分布特征做了多方面的对比研究,归纳出镓的分布规律:空间上,在不同铝土矿区的矿石中镓的平均质量分数变化显著,在矿体平均厚度最大的张窑院矿区,矿石中的镓高度富集。时间上,沉积成矿相对较早的铝土矿层,因其长期遭受强烈的表生富集作用,矿石中镓的平均品位较高。从矿石结构类型来看,土状和峰窝状矿石中的镓品位明显高于短、鲕状和致密状矿石。另外,矿石中镓平均含量的变化总与铝土矿富矿体的产出位置关系密切。并且,探讨了铝土矿中镓分布规律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99.
金小赤 《地球学报》2002,23(1):37-41
空树河组是滇西腾冲地块北部的石碳-二叠纪冈瓦纳相沉积。菱铁矿结核见于该组顶部的黑色泥岩中。将一个结核通过中心切开,在切面上由中心向边缘用牙钻等间隔提取10个样品。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δ^13C自中心向边缘逐渐由-8.09%减为-16.12%,最外一个样例外(-15.39‰),而δ^18O自中心向边缘逐渐由-10.64‰增加为0‰左右。δ^13C的变化情况表明,菱铁矿结核可能形成于硫酸盐还原带。在解释δ^18o的变化情况时,推测在结核开始生长时可能有δ^18O亏损的大气降水掺入,随着埋藏深度的逐渐加大,孔隙水的O同位素逐渐趋近正常海水的值(0‰)。  相似文献   
100.
Sm-Nd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eight lamprophyre samples, which come from the Gezhen gold-bearing shear zone on western Hainan Island, are measured. The Sm-Nd isochron age is 495.98±13.14 Ma, (143Nd/144Nd) 0=0.512094, εNd(t) ranges from +1.80 to +2.00 and TDM from 982 Ma to 1196 Ma (average: 1060 Ma). The authors point out that the whole-rock Sm-Nd isochron age (495.98 ± 13.14 Ma) really represents the petrogenetic age of lamprophyre and the time of magmatism during subsequent subdu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