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4篇
  免费   206篇
  国内免费   286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56篇
地球物理   390篇
地质学   910篇
海洋学   186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78篇
自然地理   19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通过现场取样、显微镜检、细菌培养、组织病理、电镜观察以及PCR检测等研究手段,对2008年9月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某梭子蟹养殖塘混养的脊尾白虾"白浊病"进行了系统的病原学研究。结果表明,病虾体色发白,反应迟钝,血淋巴液呈浊白色,严重患病白虾血淋巴中的血细胞几乎没有或者极少,代之以大量与血细胞形似的寄生虫;组织病理切片及电镜观察发现,病虾心脏、肝胰腺、肌肉、鳃部等组织寄生有大量单细胞寄生虫,该寄生虫虫体形态特征、显微结构及宿主临床症状与本实验室之前研究报道的感染三疣梭子蟹和锯缘青蟹的血卵涡鞭虫类似;采用已建立的针对血卵涡鞭虫ITS1基因的引物对"白浊病"病虾的血淋巴样品进行PCR检测,可扩增出585bp左右的特异条带。综合以上研究结果,确定该寄生虫为血卵涡鞭虫(Hematodinium sp.)。有关脊尾白虾感染该寄生虫的报道在国内外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52.
海岸带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研究对海岸带地区地下水合理利用、保护和污染防治等具有重大意义。利用Piper图、矿物相平衡分析、离子比例系数和Gibbs分析,揭示了海南南部沿海黎安港Z1、三亚湾Z2和板桥Z3监测井在大、小潮时段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水岩交互作用、成矿趋势和地下水的成因。结果表明,Z1、Z2和Z3的地下水分别为盐水、淡水和极度咸水。水化学类型分别为Cl-Na型、HCO3·Cl-Na·Ca型和Cl-Na型。硬石膏、石膏和岩盐溶解是该区地下水中的主要离子来源。Z1和Z3的地下水来源与受蒸发浓缩控制型的高矿化度的海水紧密相关,Z2的水化学环境主要受含钠硅酸盐矿物的岩石风化溶解作用影响。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海岸带地下水环境监测和污染防治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3.
维生素C对胡子鲶生长、免疫与抗病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胡子鲶基础料中分别添加 0、5 0 0、10 0 0、15 0 0、2 0 0 0mg/kg的维生素C(VC) ,分别在饲喂不同实验料后的第 12、2 4、36和 5 2天 ,测定各组的生长指标、血清的溶血活力和杀菌活力 ;并在饲喂后的第 4 0天 ,用鲁氏不动杆菌进行攻毒实验 ,观察胡子鲶死亡情况。结果表明 ,添加VC对胡子鲶体重、特定生长率和体长增长率有提高作用 ,但无规律性 ;在添加后的第 12、2 4、36天对血清溶血活力有明显的提高作用 ;对血清杀菌活力没有增强作用。攻毒结果表明 ,VC能明显提高胡子鲶对鲁氏不动杆菌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54.
Results from long term microerosion meter (MEM) studies indicate that microenvironments are characterized by different erosion rates. A complementary study, carried out on the same sites, examines the microscale morphology in each environment. Optical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were used to identify a range of features thought to reflect different processes. Under subaerial conditions micromorphology is dominated by biological weathering features owing to the presence of microflora. Sites permanently covered by soil or stream water have only dissolution etch features, though stream sites may exhibit microfractures. Sites with periodic exposure exhibit both dissolution and biological etch features.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is more accurately reflected by allowing some microflora colonization of MEM sites rather than preventing colonization by artificial means.  相似文献   
55.
Understanding the diverse ways that landscape connectivity influences the distribution of microbial species is central to managing the spread and persistence of numerous biological invasions. Here, we use geospatial analytics to examine the degree to which the hydrologic connectivity of landscapes influences the transport of passively dispersed microbes, using the invasive plant pathogen Phytophthora ramorum as a case study. Pathogen occurrence was analyzed at 280 stream baiting stations across a range of watersheds – exposed to variable inoculum pressure – in California over a 7-year period (2004–2010). Using logistic regression, we modeled the probability of pathogen occurrence at a baiting station based on nine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We developed a novel geospatial approach to quantify the hydrologic connectivity of host vegetation and inoculum pressure derived from least cost distance analyses in each watershed. We also examined the influence of loca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within the immediate neighborhood of a baiting station. Over the course of the sampling period, the pathogen was detected at 67 baiting stations associated with coastal watersheds with mild climate conditions, steep slopes, and higher levels of inoculum pressure. At the watershed scale, hydrologic landscape connectivity was a key predictor of pathogen occurrence in streams after accounting for variation in climate and exposure to inoculum. This study illustrates a geospatial approach to modeling the degree to which hydrologic systems play a role in shaping landscape structures conducive for the transport of passively dispersed microbes in heterogeneous watersheds.  相似文献   
56.
本研究比较了饲料中添加粪肠球菌(Enterococcusfaecalis LYB1)、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acidophilus W2)和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 NJ17)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幼虾的生长、抗病力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以基础...  相似文献   
57.
海水养殖鱼类细菌性疾病研究概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概述性地介绍了发生在海水养殖中的常见细菌性疾病包括弧菌现、链球菌症、卡诺氏菌症、细菌性肾病、巴斯德氏杀菌症、爱德华氏症、滑走细菌症和杀鲑气单胞菌症等的主要症状、流行情况及病原菌特征,通过遗传育种筛选有抗病力的养殖品种是人们正在努力的方向,目前的研究重点主要在鱼类抗病能力方差分析研究及抗病育种的方法研究,免疫接种是提高养殖鱼类对某一特定性病原菌的最有效的方法,目前已有三十多种菌苗上市,通过使用免疫刺激剂提高鱼类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已显示一定的应用前景,虽然抗菌素由于存在抗药菌株和鱼体残留,但它仍是目前对细菌性疾病疾病的常规疗法,而海洋藻类提取物对细菌的抑制作用已被人们所认识,它将会成为一种有潜力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58.
雅丹沉积物蕴含丰富的区域环境变化和物源演变信息.以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的长垄状雅丹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地球化学元素的研究,探讨沉积物的化学风化特征及其对物质输移的指示意义.结果表明:(1)雅丹沉积物的常量元素以SiO2、CaO、Al2O3、MgO和Na2O为主,微量元素Cl、Sr、Ba和Zr含量较高.相较于上陆壳平均化学元素...  相似文献   
59.
硫酸参与的长江流域岩石化学风化速率与大气CO2消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流域的岩石化学风化过程是全球碳循环中的重要环节。以往的流域水化学碳汇通量估算大多是基于碳酸的风化作用。而实际上,硫酸和碳酸一样,也参与了流域碳元素的地球化学循环,从而对全球碳循环过程产生影响。长江流域水体近几年出现酸化现象,大部分河段SO42-和Ca2+含量增高,其对应的岩石风化过程和大气CO2消耗速率也发生变化。文章对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2013年不同季节的离子组成进行监测,利用水化学平衡法和Galy估算模型,对长江流域岩石化学风化速率和CO2消耗通量进行了估算,对硫酸参与下的长江流域岩石风化和碳循环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江流域水体离子主要来源于硅酸盐岩风化和碳酸盐岩风化。其中碳酸盐岩风化对河水离子贡献率为92%。在硅酸盐岩广泛分布的赣江流域,碳酸盐岩风化离子贡献也达85%。分析表明,硫酸参与了长江流域的岩石风化过程,对水体中离子产生一定影响。硫酸的参与加快了碳酸盐岩的化学风化速率,平均提高约30%,但是使流域大气CO2消耗速率降低。在不考虑蒸发岩溶蚀作用下,平均从516×103 mol/km2·a降至356×103 mol/km2·a,降低约31%。在各支流中,硫酸对乌江流域碳酸盐岩的风化和碳循环的影响最大,而对雅砻江的影响最小,这与乌江流域的含煤地层、矿床硫化物及大气酸沉降有关。  相似文献   
60.
江西省武宁县境内分布了众多的小型铁、锰矿床(点),前人称之为“武宁式”铁矿。通过对黄连坑锰矿区地层的含矿性、控矿构造及容矿构造、矿体特征、矿石类型等地质特征的论述,认为震旦系地层是“初始矿源层”,滑脱构造对成矿物质起迁移、富集及容矿作用。并与萍—乐断陷盆地内的沉积加热液叠改型乐华锰矿床进行了对比分析,二者在矿体规模、矿石类型、锰品位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别,应属不同成因类型的矿床。初步认为黄连坑锰矿床属构造控矿、风化淋滤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