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132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73篇
地球物理   77篇
地质学   283篇
海洋学   16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裂隙岩体宏观力学参数的二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云跃 《地质与勘探》2015,51(2):376-382
岩体通常含许多不同尺度的裂隙,因而力学性质非常复杂。由于现场测试及常规实验室试验常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因而其不能准确反映岩体的宏观物理力学性质。本文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二维情况下的完整岩体和含不同倾角的软弱夹层的岩体在单轴和双轴压缩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岩体变形的应力-应变曲线。该类曲线能反映裂隙对岩体力学参数的影响,对于指导工程实践有一定的意义,并且为获取岩体力学参数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3.
李利波  付虹  李琼  何德强 《地震》2019,39(3):115-126
以鲁甸MS6.5地震震中附近的鲁甸大坪子泉水氡、 水质观测资料为基础, 通过对其地震前后的异常特征进行差异性对比, 分析认为震前地震活动丛集, 水氡、 水质异常持续时间较长, 幅度较大, 表现为破年变异常现象; 震后为小震群弱活动, 水氡、 水质异常幅度相对较小, 持续时间较短, 多次出现同步转折, 表现为介质弱化区的前兆异常特征。 从水样测试结果, GNSS位移观测资料、 GPS时间序列曲线及地震活动性等方面分析了鲁甸水氡、 水质的异常机理, 认为鲁甸的水质离子组分群体异常, 与区域的变形活动有关, 局部应力的不断积累, 加剧了地下深部物质活动及构造活动; 近期的同步转折现象属于介质弱化区应力调整状态下的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74.
焦磷酸根在即时合成阴离子粘土结构中的嵌入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污染物在矿物结构中的嵌入是固化、净化污染物的一种有前景的矿物学方法。焦磷酸根离子是工业废水中较难处理的工业磷污染源之一,研究新的除磷技术是水污染控制技术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通过人工配制焦磷酸盐废水,初步研究镁一铝盐水解共沉淀法即时合成阴离子粘土去除焦磷酸根的效果、影响因素和焦磷酸根离子在阴离子粘土结构中的嵌入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镁一铝盐水解共沉淀法即时合成阴离子粘土,焦磷酸根离子有效地嵌入阴离子粘土结构中,对焦磷酸根有非常好的去除效果。影响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是pH值和Mg/Al比值。pH值为9.0~10,Mg/Al比1:1~3:1时,都可以获得较好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75.
利用常规高空观测资料、浙江多普勒雷达产品、ERA5逐小时再分析资料(0.25°×0.25°),统计分析了2015—2021年浙江夏季(6—8月)弱天气尺度强迫背景下午后局地热对流(根据移动速度分为移动型和少动型两类)的时空分布特征、生命周期特征、环境参数特征等。(1)两类热对流触发频次相当,年际变化均较大,但年、月、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午后出现少动型局地热对流的可能性更大,而傍晚出现移动型局地热对流的可能性更大。(2)局地热对流的触发与地形密切相关,对流高频区位于浙东沿海、浙西北、浙西南山区,浙中北平原和盆地均为低频区,热对流触发频次均随高度增加而减少,多触发于山脉及其附近的中低海拔处,中高海拔地区更容易触发少动型局地热对流。(3)两类对流均在弱垂直风切变环境下即可触发,移动型单体更容易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76.
地震作用下含软弱夹层顺层岩质边坡表面放大效应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研究地震作用下含软弱夹层顺层岩质边坡表面的放大效应,借用FLAC3D软件,建立了含软弱夹层顺层岩质边坡动力分析数值模型;在合理考虑地震动输入、边界条件、网格划分与模型参数的基础上,分析了地震动峰值、频率、持时以及初动方向等因素影响下的边坡表面放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①地震动峰值、频率和初动方向对边坡表面放大效应的影响较显著,而地震动持时对边坡表面放大效应的影响微小;②随着地震动峰值的增加,放大效应由软弱夹层之上的坡面及坡顶面向坡肩点逐渐增大,坡肩点的放大效应最大;③当输入地震动频率小于边坡的自振频率时,边坡表面加速度放大倍数较小,且频率越小,放大倍数越小,当输入地震动频率大于边坡的自振频率时,边坡表面加速度放大倍数较大,且频率越大,放大倍数亦越大。  相似文献   
77.
在箱包CT检测中,当放射源活度很低的情况时,对CT成像进行了实验研究。利用多次累加的方法降低统计涨落和噪声的影响,使CT图像质量得到提高。实验证明对于弱信号情况下,利用多次累加的方法,CT成像具有比较高的质量,能够实现物性判别的要求。另外对于A/D量化误差也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8.
本文对天津市典型老旧民居进行了抗震能力分析,介绍了它们的结构形式,抗震性能。并根据相应的规范和标准,对其中一幢民居楼进行了抗震能力分析和鉴定。研究表明,在遭受Ⅶ度小震时,顶层中等破坏;Ⅷ度中震时,顶层严重破坏;Ⅸ度大震时,顶层倒塌。建议尽快进行抗震加固。本文指出了抗震薄弱环节,并给出了抗震加固措施。本文可为天津市典型老旧民居的抗震加固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9.
软基真空预压加固的注气增效机制与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屠红珍  徐衍徽  谢立全 《岩土力学》2014,35(Z2):600-606
无砂垫层真空预压技术已成功应用于软土地基加固工程,但软土的低透水性致使其工期很长。为此提出联合间歇性注气以改进真空预压技术,提高其排水速率、缩短工期。建立联合注气的真空预压法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注气位置与注气压力的改变,对比分析注气前后土体中渗流速度、排水速率、渗透比降等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注气能显著提高真空预压法的排水速率,增强真空预压法的加固效果;由于气体的轻质特性,在排水板下方注气更有利于排水效果;在不冲破土层的情况下,注气压力越大,促进加固的效果越好。联合注气能有效增强真空预压加固软土地基的排水效率,有着较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0.
倪小东  赵帅龙  王媛 《岩土力学》2014,35(12):3627-3635
为了揭示发育薄弱区对管涌发展的影响机制,进行了管涌砂槽模型试验和颗粒流数值模拟,建立了3组模型,以研究孔隙通道的空间发育对颗粒运移过程的影响,分析了土体内部细颗粒运移引起管涌破坏的动态过程。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管涌发展过程中试样细观及流体的变化规律,并与砂槽模型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模拟与模型试验结果较吻合。结果表明,薄弱区越发育,压力分布调整的趋势越强,颗粒运移的趋势相应增加,达到破坏需要的时间越短。数值模拟获得的临界水力梯度与室内试验以及理论分析结果均比较接近,证明了采用颗粒流程序研究管涌问题是合理的,对研究存在薄弱区的砂土管涌现象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所揭示的结果有益于管涌机制的更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