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8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20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131篇
地质学   122篇
海洋学   43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0篇
自然地理   4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241.
于2007年4月对山东南部近海进行了32个站位的大型底栖动物研究,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170种,其中多毛类87种,软体动物25种,甲壳类47种,棘皮动物7种,其他类群4种。排名前3位的优势种是背蚓虫(Notomastus latericeus)、东方缝栖蛤(Hiatella orientalia)和寡鳃齿吻沙蚕(Nephtys oligobranchia)。研究海域大型底栖动物总平均丰度为1494 ind/m~2,总平均生物量为13.88 g/m~2,生物多样性指数H′、J′和d的平均值分别为:3.856、0.805和4.004。在30%相似度水平上,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可划分为4个群落。综合H′和ABC曲线的结果,山东南部海域底栖生态环境较好。  相似文献   
242.
长江口邻近海域的氮循环过程一直是近海富营养化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 然而目前较少有针对短周期的调查研究。本文调查了该区域氮、磷、硅等主要营养盐及多种形态的氮稳定同位素的在潮周期周日变化特征。结果显示, NO_3~-、NH_4~+、PO_4~(3-)和SiO_3~(2-)的浓度范围分别为 14.09—55.85、0.21—2.26、0.82—1.08 和 16.80—33.85μmol/L, 而δ~(15)N-NO_3~-、δ~(18)O-NO_3~-、δ~(15)N_P和δ~(13)C_P 等的分布范围分别为 4.7‰—11.1‰、-2.0‰—7.8‰、-1.2‰—7.9‰和-22.9‰— -14.7‰。NO_3~-、PO_4~(3-)和SiO_2~(3-)均与盐度呈现明显的负相关特征, 说明三者的主要来源为长江冲淡水; 4NH(10)则随盐度升高而浓度增加, 且在底层高浓度出现时刻与高盐水团输入时刻一致, 说明外海输入是该区域铵盐的主要来源。另一方面, 氮稳定同位素(δ~(15)N-NO_2~-和δ~(15)N_P)未表现出随盐度的变化规律, 而δ~(18)3O-NO_3~-和δ~(13)C_P 则随盐度升高而增加, 说明淡水输入的同位素值低于海洋水平。通过对比中、高浓度叶绿素水体中NO_3~-、δ~(15)N-NO_3~-、δ~(18)O-NO_3~-的变化特征可以看出, 随NO_3~-浓度降低, δ~(15)N-NO_3~-值升高, 且呈现 6.2‰的分馏系数, 且氧同位素也随之增大, 指示水体中浮游植物对硝酸盐的同化吸收作用。而另一方面, 两种同位素的增加差值表现出△δ~(18)O︰△δ~(15)N1 , 说明硝酸盐在被消耗的同时还发生着补充作用。在较高盐度的水体中, 发现4NH(10)呈现出向硝酸盐的转化趋势并引起δ~(15)N-NO_3~-降低, 指示了底部明显的硝化过程, 与此前的研究结果一致。本文结果以期丰富对河口区氮循环和迁移转化的认知。  相似文献   
243.
为了改善现有的反向散射强度传播损失改正方法在混浊水域适应性较弱的问题,提出了混浊水域声传播损失计算模型。首先利用不同深度的海洋环境参数构建声波吸收系数剖面,然后基于声速,沿波束传播路径,对每个波束分层计算传播损失。实验分析表明,本方法传播损失改正效果最佳,其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绝对值仅为0.04,远小于传统模型和TVG改正,大大减弱了混浊水域情况下多波束回波强度与传播距离的相关性,有效改善了多波束声呐图像的质量。  相似文献   
244.
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对厦门西海域2001年2~6月的浮游植物色素进行了测定,并首次运用CHEMTAX软件对该海域进行了浮游植物群落组成的分析,同时分析了环境因子对群落组成的作用.我们首先改进了RP-HPLC分离方案,分离的时间缩短了近1/3,达到了提高分离效率的目的.利用改进后的RP-HPLC方案进行色素分析显示,厦门西海域2001年2~6月期间,主要的特征色素是岩藻黄素(fucoxanthin)、19’-丁酰基氧化岩藻黄素(19’-butanoyloxyfucoxanthin)、19’-己酰基氧化岩藻黄素(19’-hexanoyloxyfucoxanthin)和多甲藻素(peridinin),月平均含量分别在267.824~655.076、20.118~126.764、65.693~214.115、26.955~203.927μg/m3的范围变动.CHEMTAX计算的结果进一步表明:硅藻是主要优势类群,其次是定鞭金藻和甲藻,分别占总生物量的36.14%~79.27%、4.50%~37.40%和4.83%~21.37%.总生物量从2月到6月呈增长趋势,温度是主要的决定因子.硅藻和定鞭金藻所占生物量的份额呈相反趋势变化,表明种间竞争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45.
肖瑜璋  王蓉  欧强  方宏达 《台湾海峡》2010,29(4):488-495
根据2004~2007年春季珠江口水域10个站位的鱼卵和仔稚鱼调查资料,着重就鱼卵和仔稚鱼的数量分布和年际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鱼卵和仔稚鱼隶属于9目33科58种(类),以鲈形目种类数所占比例最高(为53.4%),其次为鲱形目(为20.7%).鱼卵和仔稚鱼大致分成半咸水性、近岸性和近海性3个生态类群.鱼卵和仔稚鱼优势种类共9种,其中鱼卵优势种为6种,仔稚鱼的也为6种.青洲附近水域是春季鱼卵和仔稚鱼的最主要分布区域之一.鱼卵和仔稚鱼数量的年际变化明显,鱼卵和仔稚鱼个体数量的最大值均出现在2006年.水温、pH值和溶解氧含量是影响鱼卵个体数量的较显著因子,盐度和溶解氧含量为影响仔稚鱼个体数量的较显著因子.盐度、pH值及溶解氧、悬浮物、叶绿素a含量对鱼卵和仔稚鱼种类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46.
福建沿岸海域主要赤潮生物的生态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翠娅  黄美珍  杜琦 《台湾海峡》2010,29(3):434-441
福建沿岸海域是中国的赤潮多发海区之一.据统计,1962~2008年间,福建沿岸海域共发生赤潮180起以上,潜在的赤潮生物有124种,已经引发过赤潮的种类有27种.本文对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角毛藻(Chaetocerosspp.)、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裸甲藻(Gymnodinium spp.)和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等福建沿岸海域主要赤潮生物的生态学特征和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评述了福建沿岸海域赤潮发生的特点.福建沿岸海域引发赤潮频率最高的赤潮生物是夜光藻,米氏凯伦藻造成的水产养殖损失最大.其赤潮多发季节在春夏季的4~7月.其赤潮多发区主要分布在3个区域:宁德沿岸海域(以四礵列岛为中心)、厦门西港海域和平潭沿岸海域.对福建沿岸海域几种主要赤潮生物的研究表明,赤潮的发生与水温、盐度、气象、水动力、营养盐等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47.
浙江南部外海鱼类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2006年5月、9月、11月和2007年2月浙江南部外海渔业资源调查结果,用渔获率作为鱼类资源分布的数量指标,对浙江南部外海的鱼类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季节变化趋势作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浙江南部外海调查海域鱼类种类约有205种,其中海南鲽鲆、长臂沙鲽是2个东海区新记录种。刺鲳、竹笑鱼、发光鲷、条尾鲱鲤、尖牙鲷、短鳍红娘鱼、短鳄齿鱼、带鱼、多棘腔吻鳕、花斑蛇鲻等22种鱼类是调查海域底拖网的主要捕捞鱼类,约占鱼类总渔获量的64.58%,而其它种类的渔获量较少。不同季节的经济鱼类渔获物组成相差较大,渔获量高峰期主要出现在夏、秋季,主要捕捞刺鲳、竹笑鱼、条尾鲱鲤、短鳍红娘鱼、黄鳍马面钝等,而带鱼主要出现在春、夏季和冬季。资源数量分布较高的海区是27°30′-28°30′N海域以及26°00′-27°00′N、121°30′-123°00′E海域,而春季、秋季和冬季虽然资源密度没有夏季高,秋季和冬季调查海域的鱼类资源数量明显下降,但其数量的地理分布趋势与夏季基本相同。主要种类的空间分布特点如下:刺鲳、带鱼、海鳗、日本红娘鱼、日本方头鱼等的主要渔场分布在80-100m水深海域;黑鲮蟓、真鲷、鲐鱼、高体若鳕等的主要渔场分布在100-200m水深海域;而竹笑鱼、条尾鲱鲤、短鳍红娘鱼等则在整个调查海域都有分布,属于分布范围广的种类。  相似文献   
248.
We used a new experimental device called PASS (PArticle Sinking Simulator) during MedFlux to simulate changes in in situ hydrostatic pressure that particles experience sinking from mesopelagic to bathypelagic depths. Particles, largely fecal pellets, were collected at 200 m using a settling velocity NetTrap (SV NetTrap) in Ligurian Sea in April 2006 and incubated in high-pressure bottles (HPBs) of the PASS system under both atmospheric and continuously increasing pressure conditions, simulating the pressure change experienced at a sinking rate of 200 m d−1. Chemical changes over time were evaluated by measuring 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 (POC), carbohydrates, transparent exopolymer particles (TEP), amino acids, lipids, and chloropigments, as well as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 and dissolved carbohydrates. Microbial changes were evaluated microscopically, using diamidinophenylindole (DAPI) stain for total cell counts and catalyzed reporter deposition-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CARD-FISH) for phylogenetic distinctions. Concentrations (normalized to POC) of particulate chloropigments, carbohydrates and TEP decreased under both sets of incubation conditions, although less under the increasing pressure regime than under atmospheric conditions. By contrast, dissolved carbohydrates (normalized to DOC) were higher after incubation and significantly higher under atmospheric conditions, suggesting they were produced at the expense of the particulate fraction. POC-normalized particulate wax/steryl esters increased only under pressure, suggesting biochemical responses of prokaryotes to the increasing pressure regime. The prokaryotic community initially consisted of 43% Bacteria, 12% Crenarchaea and 11% Euryarchaea. After incubation, Bacteria dominated (90%) the prokaryote community in all cases, with γ-Proteobacteria comprising the greatest fraction, followed by the Cytophaga–Flavobacter cluster and α-Proteobacteria group. Using the PASS system, we obtained chemical and microbial evidence that degradation by prokaryotes associated with fecal pellets sinking through mesopelagic waters is limited by the increasing pressure they experience.  相似文献   
249.
测定了中国团扇鳐和林氏团扇鳐肌肉中的水分含量、灰分含量及能值.中国团扇鳐肌肉水分含量为75.86%,灰分含量为5.15%,能值为21.49MJ/kg;林氏团扇鳐肌肉水分含量为76.66%,灰分含量为5.04%,能值为21.29MJ/kg.中国团扇鳐、林氏团扇鳐的体重与体长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中国团扇鳐、林氏团扇鳐的水分含量随体重的增加而减小,能值随体重的增加而升高;中国团扇鳐肌肉的能值与水分含量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递减的趋势,林氏团扇鳐水分含量与灰分含量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递增的趋势.此外,中国团扇鳐、林氏团扇水分含量、灰分含量及能值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这与鱼体自身的生物学特性有关。也受到环境因子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50.
青岛近海春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2007年4月在青岛近海进行的大型底栖动物定量采集样品资料,研究了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优势种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生物量、丰度和群落等级聚类分析(CLUSTER)以及群落受污染扰动情况。本次调查中共获得青岛近海大型底栖动物89种,其中多毛类41种,甲壳动物32种,软体动物5种,棘皮动物6种,其它类群动物5种。群落中优势种以日本美人虾(Callianassa japonica)和日本倍棘蛇尾(Amphioplus japonicus)贡献率较高。平均生物量和丰度空间分布高值区均出现在近岸海域。群落结构聚类分析表明,15个取样站的群落结构相似性程度都非常低,为10%~30%,仅有S10站和S13站、S3站和S9站Bray-Curtis相似性系数达到40%。ABC曲线表明,S6,S7,S12,S13站的底栖动物群落已受到中度扰动,其它各站ABC曲线状态正常,表明底栖动物群落基本未受干扰,处于较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