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2篇
  免费   383篇
  国内免费   1083篇
测绘学   63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122篇
地质学   3376篇
海洋学   1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82篇
自然地理   10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192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172篇
  2011年   207篇
  2010年   178篇
  2009年   206篇
  2008年   223篇
  2007年   203篇
  2006年   201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154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123篇
  2001年   143篇
  2000年   112篇
  1999年   143篇
  1998年   128篇
  1997年   98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781.
煤矿中煤层断层与层间滑动构造(简称层滑构造)发育普遍,可出现不同形式的组合。进行煤层断层与层滑构造及其组合型式的研究,对分析区域构造变形史、查明和预测煤层赋存规律、研究煤的耗散流变、煤层气的开发以及预防煤与瓦斯突出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淮北矿区海孜煤矿为例,在现场观测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7、8、9和10煤层的断层与层滑构造的组合型式,并探讨了其形成机制。由于7、8、9和10煤层及顶、底板岩层组合的差异,不同煤层构造变形有较大区别。由于海孜煤矿岩层和煤层经历了多次构造活动,断层和层滑构造间产生了不同的空间组合,具体表现为3种型式:断层与层滑构造的同期扩展、断层与层滑构造组成块体及断层与层滑构造间的相互切割和限制。煤层的构造组合型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构造应力作用、含煤地层的岩石力学性质和应变环境等。  相似文献   
782.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大通孔开闭式钻头\[1\]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对不同工况下的速度场进行分析,获得了最佳钻进风量,并发现流场中存在“阻塞漩涡”。对最佳流量工况下的压力场进行分析,发现流场中还存在“抽吸压差”。获得了“阻塞漩涡”和“抽吸压差”对排渣和散热的影响机理,为钻头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一些参考依据,为松软突出煤层全孔筛管护孔瓦斯抽采技术在煤矿中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83.
长庆气田奥陶系风化壳气藏、气源研究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戴金星  夏新宇 《地学前缘》1999,6(Z1):195-203
对10年来长庆气田奥陶系风化充气藏气源问题存在的不同观点(上古生界煤成气和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气何者为主)及相应的证据进行了总结和讨论,认为“奥陶系自生自储为主”的观点对地质和地球化学现象的解释存在疑问,包括用次要组分来判别混源天然气的主要来源,用不确切的端员气地球化学特征来计算混源比,对本溪组底部岩石的封盖性和下奥陶统碳酸盐岩的原始生烃潜力评价偏高,忽略了石炭系存在能够生成油型气的海相源岩。因此,长庆气田不能作为海相贫有机质的碳酸盐岩生成的大、中型油气田的实例。根据天然气及气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提出长庆气田奥陶系风化壳气藏气是以上古生界煤成气为主、石炭系海相源岩生成的油型气为辅的混合气。  相似文献   
784.
王强  杨瑞东  鲍淼  魏怀瑞  王伟 《贵州地质》2006,23(4):292-295
对取自毕节地区晚二叠世11个可采煤层的13个样品的稀土元素(REE)的物质来源进行分析。发现:海洋来源对稀土元素的富集作用极其微弱;来自植物成因的物质来源小于1%;煤样中δEu负异常,而陆源岩具有Eu负异常的特点。结合晚二叠世多期喷发的峨眉山玄武岩,因此认为稀土元素的物质来源主要受陆源影响和控制。  相似文献   
785.
矿床工业指标的运用直接关系到矿体的圈定、勘查类型的划分、资源储量类别的确定和资源储量总量。作为煤炭资源大国,我国现行煤炭资源工业指标存在不尽合理的问题,它将影响到资源利用率评价数据的可靠性,给矿产资源储量监督管理工作带来不便。通过分析现行规范推荐的一般工业指标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了目前工业指标管理中存在的漏洞。认为目前亟待制订科学合理、适时有效的工业指标,据此估算资源储量,掌控我国煤炭资源家底,以实施有效的煤炭资源监督。修定新的煤炭工业指标应有利于指导勘查单位合理地圈定资源储量,并对维护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益、促进矿产资源积极作用和综合利用、提高矿政管理水平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86.
化学反应动力学是评价煤的生烃过程和生烃特性行之有效的方法。目前,煤生烃动力学模型理论研究和标定得到了不断的深化,煤生烃动力学研究在认识煤源岩成烃规律方面也有长足发展,并在煤源岩评价中初见成效。但是在压力条件下,关于生烃动力学在煤源岩定量和动态评价方面的研究则报道较少。另外,对单体化合物形成动力学的研究还处于探索之中。这些研究将代表煤源岩生烃动力学领域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787.
采煤对大同市水环境影响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华 《地下水》2003,25(4):247-248
由于煤炭的大量开采引发许多环境地质问题,特别水环境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径流减少、地下水枯竭、水质恶化及水文地质条件改变等。本文通过对实际资料分析,总结了煤炭开采引起水环境变化的几个主要方面,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788.
为研究煤层气在排采过程中不同煤阶煤储层渗透率动态变化规律,利用煤岩三轴应力应变(基质收缩膨胀)测试系统,对褐煤、气煤和无烟煤样开展了有效应力与基质收缩双重效应物理模拟实验。固定轴压和围压不变,改变气体平衡压力,模拟开发过程中储层压力变化特征,测试其动态渗透率。利用实验结果,分析了不同煤阶煤岩在排采过程中动态渗透率反弹特征,并对比分析煤岩动态渗透率改善效果的差异性。研究表明:气体平衡压力从5 MPa降至1 MPa过程中,在有效应力和基质收缩双重效应作用下,褐煤样的归一化渗透率依次为1. 00、0. 60、0. 57、0. 57、0. 52,气煤样依次为1.00、0. 64、0. 50、0. 54和0. 55,无烟煤样依次为1.00、0. 74、0. 58、0. 50和0. 56。随气体平衡压力下降,中阶及高阶煤样动态渗透率先下降后上升,整体呈不对称“V”型变化规律,但拐点略有不同;低阶煤样动态渗透率呈先下降后基本稳定的趋势,整体呈斜“L”型变化规律。在有效应力和基质收缩双重效应影响下,中阶及高阶煤样动态渗透率改善效果优于低阶煤样。  相似文献   
789.
文章通过小角X 射线散射(SAXS) 的方法研究了自然演化系列不同煤级煤的纳米孔隙结构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随着煤级的增高,孔隙表面分形呈多阶段变化: Ro<0.89%,壳质组开始逐渐液化,发育大量孔隙,分形维数不断增大; Ro 为0.9%~1.5%,因挥发分生油充填孔隙和原油沥青的芳构化等作用,而使微孔表面平整光滑,分形维数减小;Ro 为1.5% ~3.5%,镜质组裂解生气发育了大量纳米孔隙,分形维数再次增大;随后逐渐石墨化,表面分形再次降低。煤中纳米级孔 隙主要集中在50~100 nm 范围内。其中细介孔(2~10 nm) 体积百分比占0.21%~3.12%,中介孔(10~25 nm) 体积百分比占 5.06%~11.28%,粗介孔(25~50 nm) 体积百分比占21.06%~26.36%,大孔(50~100 nm) 所占体积百分比最大,高达 64.63%~68.36%。随着煤级升高,煤样的最可几孔径不断减小,最可几孔径由80 nm 减小到10 nm,减小的速度由缓到快; 中介孔和细介孔体积百分比不断增大,与成熟度分别呈对数和线性关系;粗介孔和大孔百分比不断减少,与成熟度呈对数 关系。最可几孔径变化也十分明显,在低煤化烟煤阶段时,随煤化程度增高最可几孔径略有下降(峰值处的孔径范围在 75~71 nm 内),中高煤化烟煤阶段时,随煤化程度的增高最可几孔径呈较明显的下降趋势(峰值处的孔径范围在78~53 nm 内),到无烟煤阶段时,其孔径则快速下降(峰值处的孔径范围在72~9 nm)。  相似文献   
790.
陕北煤炭资源可持续发展之开发思路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论述了陕北煤炭资源主要特点及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探讨了矿区开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认为应该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规模、分散开发、就近转化、保水采煤的开采总方针,坚决杜绝小煤窑的滥采乱挖,组建大型集团公司统一开发,作好煤炭液化、气化、水与煤关系的研究工作,确保矿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