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91篇
  免费   2230篇
  国内免费   3119篇
测绘学   440篇
大气科学   1541篇
地球物理   1822篇
地质学   6466篇
海洋学   854篇
天文学   79篇
综合类   1106篇
自然地理   1232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20篇
  2022年   280篇
  2021年   347篇
  2020年   329篇
  2019年   419篇
  2018年   362篇
  2017年   391篇
  2016年   424篇
  2015年   469篇
  2014年   580篇
  2013年   528篇
  2012年   711篇
  2011年   731篇
  2010年   667篇
  2009年   679篇
  2008年   622篇
  2007年   691篇
  2006年   700篇
  2005年   582篇
  2004年   506篇
  2003年   420篇
  2002年   378篇
  2001年   388篇
  2000年   307篇
  1999年   318篇
  1998年   255篇
  1997年   227篇
  1996年   200篇
  1995年   166篇
  1994年   143篇
  1993年   143篇
  1992年   97篇
  1991年   70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1篇
  1977年   13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81.
Summary The newly developed light sectioning method has been used to investigate some of the causes and costs of overbreak and underbreak. Investigations at the Aquamilpa Hydroelectric Project in Mexico have shown decreased overbreak and increased underbreak as a result of increased rock quality and decreased explosive energy. A new measure of explosive energy, the perimeter powder factor (PPF), has been defined and shown to be useful in the context of tunnel-wall rock damage. Tentative results indicate that explosive energy (PPF) may be a more important factor in producing underbreak, whereas rock quality may be a greater factor in producing overbreak. A site-specific equation is given for predicting overbreak or underbreak as a function of rock quality and explosive energy, with an evaluation of the cost of underbreak and overbreak.  相似文献   
82.
The origin of accretionary lapill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in a recirculating wind tunnel of the mechanisms of formation of accretionary lapilli have demonstrated that growth is controlled by collision of liquid-coated particles, due to differences in fall velocities, and binding as a result of surface tension forces and secondary mineral growth. The liquids present on particle surfaces in eruption plumes are acid solutions stable at 100% relative humidity, from which secondary minerals, e.g. calcium sulphate and sodium chloride, precipitate prior to impact of accretionary lapilli with the ground. Concentric grain-size zones within accretionary lapilli build up due to differences in the supply of particular particle sizes during aggregate growth. Accretionary lapilli do not evolve by scavenging of particles by liquid drops followed by evaporation — a process which, in wind tunnel experiments, generates horizontally layered hemispherical aggregates. Size analysis of particles in the wind tunnel air stream and particles adhering to growing aggregates demonstrate that the aggregation coefficient is highly grain-size dependent. Theoretical simulation of accretionary lapilli growth in eruption plumes predicts maximum sizes in the range 0.7–20 mm for ash cloud thicknesses of 0.5–10 km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83.
通过对胶东牟平—乳山热液脉状金,铅锌矿床成矿动力学控制规律的研究,说明了建立热液成矿反应体系的方法,并得出以下认识:(1)区域断裂构造活动,通过影响成矿反应体系的热力学性质和条件,控制元素的富集和分散。(2)热液成矿过程中容矿断裂活动可划分为两种作用方式:脆性破裂和韧—脆性张开,构成热液成矿的两种构造动力学环境。(3)热液成矿反应体系是一种开放的动态的热力学体系。断裂的脆性破裂阶段,使体系处于强烈的过饱和状态,矿质在远离平衡状态下快速结晶,加剧物质分异;在脆—韧性张开阶段,矿质在接近平衡态体系中缓慢晶出。(4)热液演化晚期,金在残余溶液中富集;当断裂再次发生构造脉动震颤时,早期形成的块状黄铁矿矿石碎裂,富金溶液充填其中,形成含裂隙金和晶隙金的富矿石。成矿体系热力学演化与构造动力学条件有利的匹配控制着富矿石的形成。  相似文献   
84.
回顾了《山西地震》创刊20年的历史,叙述了《山西地震》.编辑部在自身建设、执行科技期刊编排标准、为防震减灾事业默默奉献的情况,总结了经验、教训,指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85.
黄幼才 《测绘学报》1993,22(4):289-293
本分析了杠杆点的几何含义和统计特征,从杠杆点的保差性,矩阵的摄动和参数估值可靠性的观点出发讨论了杠杆点的不利和有利的两个方面,提出了一个全面的设计空间抗差方案。  相似文献   
86.
桩基施工将引起周边地层位移和邻近隧道结构变形,以南京龙津桥改建项目桩基工程为背景,通过现场实测,分析研究钻孔灌注桩施工全过程各工况条件对地层位移场和邻近既有隧道结构变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由于钢套管的护壁作用,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最大地层位移和隧道结构变形较小,说明采用“钢套管边旋压边取土”、“群桩间跳施工”等工艺,对周围土体扰动影响程度较小,建议近隧桩基工程采用全套管灌注桩的施工方法,监测分析结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7.
太行山南段沟谷杂木林的群落学特征及起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鸿雁 《地理科学》1995,15(2):188-195
  相似文献   
88.
大理州2005年初夏出现了严重干旱气象事件.从500pHa高空环流特征、500pHa距平场特征、西太平洋副高特征量及北太平洋中低纬海温距平场、OLR距平场对这次干旱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2005年初夏(4月1日~6月10日)降水异常偏少气温明显偏高是发生干旱的主要原因,高空大气环流异常、西太平洋副高持续偏强偏西、冷空气活动偏北是导致干旱的直接原因;孟加拉湾南部4月OLR场呈明显正距平,抑制低值系统的发展和东北移影响云南,是影响2005年大理初夏干旱重要原因;北太平洋中低纬海温特征与大理州初夏干旱有一定的遥相关性.  相似文献   
89.
西安南郊丰水年秋季土壤水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艳花  赵景波 《中国沙漠》2006,26(1):113-116
 通过对西安南郊丰水年秋季土壤含水量的测定,研究了地下0~6 m之间土壤含水量的变化与土壤干层的恢复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丰水年西安南郊人工林下2~3 m的土壤含水量在20%左右,远远高于正常年份的土壤含水量,而且大于表层和深层的土壤含水量。分析得出,土壤干层发育较弱的地区在降水丰富的年份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西安地区基本适合进行人工造林;通过人工措施,增强降水入渗和土壤含水量,对树木成活和长期的生长应当具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90.
近50 a渭河流域洪水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张琼华  赵景波 《中国沙漠》2006,26(1):117-121
 通过对近50 a渭河流域洪水的年际变化、月际变化和潼关高程变化的综合分析得出,造成该流域洪水灾害的原因有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和年际变化大,滩面淤积加重,支流河口淤塞以及河势、流态的恶化等。针对这些原因,根据渭河流域洪水灾害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即降低下游高程,减少河道的淤积,增大河道泄洪能力;利用水库进行调水调沙,引进客水冲刷渭河下游;防洪工程要除险加固,提高防洪标准与抗洪能力;恢复林草植被,遏止水土流失,从源头上控制泥沙入河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