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933篇
  免费   12094篇
  国内免费   16295篇
测绘学   6032篇
大气科学   7926篇
地球物理   14976篇
地质学   42131篇
海洋学   9912篇
天文学   3345篇
综合类   5191篇
自然地理   12809篇
  2024年   425篇
  2023年   1143篇
  2022年   2205篇
  2021年   2699篇
  2020年   2717篇
  2019年   3070篇
  2018年   2475篇
  2017年   2811篇
  2016年   3007篇
  2015年   3226篇
  2014年   4045篇
  2013年   4159篇
  2012年   4304篇
  2011年   4573篇
  2010年   3985篇
  2009年   4680篇
  2008年   4635篇
  2007年   5067篇
  2006年   4993篇
  2005年   4363篇
  2004年   4077篇
  2003年   3821篇
  2002年   3484篇
  2001年   3039篇
  2000年   2771篇
  1999年   2549篇
  1998年   2175篇
  1997年   1933篇
  1996年   1699篇
  1995年   1467篇
  1994年   1441篇
  1993年   1235篇
  1992年   980篇
  1991年   705篇
  1990年   595篇
  1989年   530篇
  1988年   359篇
  1987年   260篇
  1986年   159篇
  1985年   112篇
  1984年   48篇
  1983年   39篇
  1982年   37篇
  1981年   33篇
  1980年   33篇
  1979年   36篇
  1978年   45篇
  1977年   31篇
  1975年   5篇
  1954年   1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塔里木盆地西部海相白垩系—第三系界线划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郭宪璞 《地球科学》1990,15(3):325-335
  相似文献   
992.
樊汝培 《湖南地质》1990,9(3):10-12
在湖南衡东县铅锌矿观察到一种似鱼形的断层角砾。利用单个角砾即可指示断层两盘位移方向和断层面产状。作者认为它将为变质岩区矿田构造研究、为钻孔岩心研究和矿山坑道地质研究中确定断层位移方向带来方便。  相似文献   
993.
漳州热田地下热水的循环深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漳州热田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目前所见温度(121.5℃)最高的一个。热田地热地质、地球化学以及地温场的研究结果表明,漳州热田属于深循环对流型热田。为了计算热田的热水循环深度,本文采用管道模型的方法,利用热田中心钻孔的测温资料计算地下热水上涌的流速,利用热田内水化学资料计算热储温度,然后用图解法求出漳州热田热水的循环深度为3.4—4.0 km,为漳州热田的成因分析和热水资源的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94.
本文是根据“康滇地轴”的地壳演化历史和铀的地球化学特性来探讨“康滇地轴”的铀成矿环境,认为“康滇地轴”既有有利于铀成矿的地质环境和条件,又有不利的因素,因此,应加强基础地质研究,以各种成矿理论为指导选择有利地段,对“康滇地轴”进行第2轮找矿。  相似文献   
995.
岩浆岩Nd、Sr同位素特征表明,扬子地块基底有着和华北地块很不相同的早期演变历史。这意味着华北和扬子两地块在历史上曾经是相互独立的,后来才拼合在一起。Nd、Sr同位素研究还表明,华北和扬子两地块的会聚在泥盆纪以前就已经在进行中,它是通过位於两地块之间的古秦岭海洋壳俯冲消亡在华北地块之下实现;华北和扬子两陆块最终相碰撞至少发生在二叠纪以前。  相似文献   
996.
吉林省岩溶洞穴旅游资源及其开发中的问题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在吉林省中部和东南部地区,发现了一批岩溶洞穴,尚未开发利用者为多数,它们分布在奥陶系马家沟组灰岩和石炭系磨盘山组石灰岩中,规模多为中小型,个别较大,具有开发意义,建议从速开发,面向旅游事业,为振兴吉林省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997.
开敞水域中航槽流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了一个模拟开敞水域中航槽流场的平面二维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计算得到的流速分布与袁美琦、李安中等人试验值相吻合,并计算了相当于天然情况下(各种水深、挖深比及航槽与水流的不同交角)的流场,得到了各种航槽与水流交角、不同挖深比的航槽流速折减系数变化规律图,及各种航槽与水流交角、不同挖深比的航槽中流向与航槽轴线交角的变化规律图,为开敞水域中航槽选线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98.
柯礼聃 《水科学进展》1994,5(4):328-332
水利科学是在有关基础学科的发展和水利事业的实践中建立和逐步发展起来的。新中国成立后,大规模水利建设推动了水利科学的不断进步,使其进入一个综合发展的新阶段。现在,随着水利事业发生的战略性转变,水利问题中的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显着增多,正确处理水利与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等各方面的关系,愈来愈成为水利发展中的重大课题。水利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加强水利学科中的软科学建设是今后水利科学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9.
为了研究土壤和稻米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及影响稻米中重金属质量分数的主要因素,对浙江省东部农田根系土-稻谷样品进行了采集和分析。结果表明:各研究区均有重金属元素质量分数高于区域地球化学背景值,尤其是温州南郊地区的Hg、台州泽国地区Cd、绍兴北郊地区的Hg,其质量分数分别是背景值的6倍、5倍及9倍;7个研究区中,只有嘉兴新胜地区的As质量分数超过背景值。其原因是这些地区工业化进程迅速,人为活动频繁,污染较严重。绍兴北郊、嘉兴新丰、嘉兴新胜和桐乡崇福地区稻米中As、Cd、Cr、Hg、Se和Pb质量分数均未超过标准限值。稻米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富集主要受土壤有机质、pH、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黏粒组成等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土壤有机碳越丰富越有利于稻米对As、Cd、Cr和Ni的吸收;稻米对As、Cd、Mn和Ni的富集系数随着pH上升而下降;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黏粒组成与水稻As、Cu、Hg、Mn、Pb、Se和Zn的富集系数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00.
The development of soft‐sediment deformation structures in clastic sediments is now reasonably well‐understood but their development in various deltaic subenvironments is not. A sedimentological analysis of a Pleistocene (ca 13·1 to 15 10Be ka) Gilbert‐type glaciolacustine delta with gravity‐induced slides and slumps in the Mosty‐Danowo tunnel valley (north‐western Poland) provides more insight, because the various soft‐sediment deformation structures in these deposits were considered in the context of their specific deltaic subenvironment. The sediments show three main groups of soft‐sediment deformation structures in layers between undeformed sediments. The first group consists of deformed cross‐bedding (inclined, overturned, recumbent, complex and sheath folds), large‐scale folds (recumbent and sheath folds) and pillows forming plastic deformations. The second group comprises pillar structures (isolated and stress), clastic dykes with sand volcanoes and clastic megadykes as examples of water‐escape structures. The third group consists of faults (normal and reverse) and extensional fissures (small fissures and neptunian dykes). Some of the deformations developed shortly after deposition of the deformed sediment, other structures developed later. This development must be ascribed to hydroplastic movement in a quasi‐solid state, and due to fluidization and liquefaction of the rapidly deposited, water‐saturated deltaic sediments. The various types of deformations were triggered by: (i) a high sedimentation rate; (ii) erosion (by wave action or meltwater currents); and (iii) ice‐sheet loading and seasonal changes in the ablation rate. Analysis of these trigger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deformational mechanisms, have resulted – on the basis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various types of soft‐sediment deformation structures in the delta under study – in a mode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oft‐sediment deformation structures in the topsets, foresets and bottomsets of deltas. This analysis not only increase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deformation processes in both modern and ancient deltaic settings but also helps to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various subenvironments in ancient deltaic deposi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