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573篇 |
免费 | 6352篇 |
国内免费 | 342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155篇 |
大气科学 | 2791篇 |
地球物理 | 5607篇 |
地质学 | 12455篇 |
海洋学 | 3838篇 |
天文学 | 56篇 |
综合类 | 1628篇 |
自然地理 | 381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4篇 |
2024年 | 602篇 |
2023年 | 609篇 |
2022年 | 842篇 |
2021年 | 1122篇 |
2020年 | 1094篇 |
2019年 | 1176篇 |
2018年 | 961篇 |
2017年 | 1118篇 |
2016年 | 1083篇 |
2015年 | 1136篇 |
2014年 | 1535篇 |
2013年 | 1727篇 |
2012年 | 1497篇 |
2011年 | 1525篇 |
2010年 | 1369篇 |
2009年 | 1391篇 |
2008年 | 1476篇 |
2007年 | 1497篇 |
2006年 | 1510篇 |
2005年 | 1205篇 |
2004年 | 1115篇 |
2003年 | 958篇 |
2002年 | 911篇 |
2001年 | 753篇 |
2000年 | 661篇 |
1999年 | 568篇 |
1998年 | 518篇 |
1997年 | 426篇 |
1996年 | 354篇 |
1995年 | 322篇 |
1994年 | 299篇 |
1993年 | 234篇 |
1992年 | 188篇 |
1991年 | 127篇 |
1990年 | 89篇 |
1989年 | 97篇 |
1988年 | 56篇 |
1987年 | 43篇 |
1986年 | 29篇 |
1985年 | 33篇 |
1984年 | 16篇 |
1983年 | 12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12篇 |
1977年 | 2篇 |
1971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该文从完整性、准确性、可靠性3个方面设计了自动气象站数据质量评估的流程,并对北京地区187个自动气象站1998—2009年逐时气温资料进行了质量评估。结果显示:北京地区自动气象站建设初期重点兼顾城区和山区的布设策略,为北京区域气候研究提供了较好的基础;北京地区正常运行的自动气象站发生中度和重度缺测的站点相对较少,离散和轻度连续的缺测较集中,具有较好的区域一致性;错误发生率最高为3.8%,大多数年份错误发生率均在1%以下,可见自动气象站错误数据相对较少;尽管可疑数据涉及的站点相对较多,但经空间一致性检查后,有超过50%可归并为正确数据。评估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地区自动气象站数据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较强的应用潜力和前景。 相似文献
93.
工作范围在乌兰布和沙漠北部,面积共约4200km2.年平均降水量85~140mm,由西南向东递增,降水同位素组成δD~δ18O恰与Craig线一致,并与阿拉善地区相同.测得地下水中同位素含量范围,δ18O为-74‰~121‰,氚为0~190TU,14C为17~97pMC.由地下水同位素组成区别出与降水线平行或相交的6种类型.从所有地下水水点,以及可能有补给关系的其它水点的各类同位素关系,包括δ18O,T,δ13C和pMC,识别出两类承压水的各3个补给源和潜水的3个补给源,并区别出一组氚含量极低的潜水,对不同位置的承压水和潜水,由其同位素关系估算出了各补给源的组成和变幅. 相似文献
94.
雾水的D和18O同位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凝结水的D、18O同位素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雾水方面,露水和土壤吸附水的相关研究仍属空白。由于形成时的温度较高,大多数雾水的D、18O同位素较当地雨水富集,但不同类型雾的同位素特征存在差异。平流式海洋雾为单级的蒸发—冷凝封闭循环系统的首次凝结,D、18O同位素较当地雨水显著富集;热带云雾林中的地形雾与降雨同时发生,且水分源于同一云团,δD、δ18O值差异较小;内陆辐射雾因部分水汽源于当地水分的再循环,过量氘和δD、δ18O值高于降雨。目前有少量研究用D、18O同位素指示雾水对植被、地下水和地表径流的补给作用,但以定性分析为主,基于端元混合模型的定量评价极少。露水和土壤吸附水的稳定同位素研究是干旱区凝结水研究的重要方向;D、18O同位素与其它同位素或化学指标的结合有助于促进凝结水生态水文效应的研究进展;短间隔、高密度的长期观测和用于稳定同位素分析的凝结水采样器的设计是需要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95.
滨海湿地咸水冲淡驱动机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海陆界面水体相互作用研究是当代国际海岸带生态水文学的热点。滨海湿地的生态水文环境脆弱,浅层地下水及盐度梯度变化对其生长和发育起着控制作用。咸水冲淡驱动力主要是地下水动力作用、盐度驱动下的水化学运动作用和海洋潮汐作用的叠加效应。通过国内外学者近30年的研究成果分析了滨海湿地咸水冲淡研究程度及进展情况,认为掌握咸水冲淡驱动机理及水盐运移行为,对于合理选择相应有效的滨海湿地保护和水文修复措施是十分重要的。国际上已有的相关研究较多,而国内相关研究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96.
Diffuse attenuation coefficient(DAC) of sea water i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in ocean thermodynamics and biology, reflecting the absorption capability of sea water in different layers. In the Arctic Ocean, however, sea ice affects the radiance/irradiance measurements of upper ocean, which results in obvious errors in the DAC calculation.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impacts of sea ice on the ocean optics observations, a series of in situ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in the summer of 2009 in the southern Beaufort Sea. Observation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files of spectral diffuse attenuation coefficients of seawater near ice cover within upper surface of 50 m were not contaminated by the sea ice with a solar zenith angle of 55°, relative azimuth angle of 110°≤φ≤115° and horizontal distance between the sensors and ice edge of greater than 25 m. Based on geometric optics theory, the impact of ice cover could be avoided by adjusting the relative solar azimuth angle in a particular distance between the instrument and ice. Under an overcast sky, ice cover being 25 m away from sensors did not affect the profiles of spectral DACs within the upper 50 m either. Moreover, reliable spectral DACs of seawater could be obtained with sensors completely covered by sea ice. 相似文献
97.
吉林省通榆、乾安县承压地下水氟污染的原因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针对吉林省通榆、乾安县潜水高区下部第四系承压地下水氟含量升高,引起氟地主病重新抬头的环境水千文地质问题,分析了氟升高的原因,主要是研发第四系承压地下水的过程中含水层顶板的大规模破坏,使高氟潜水下窜,污染了深层压水所致。对防治对策进行了探讨,提示人们在水资源开发过程中应保护开采层的地球化学环境,从违背自然的主观意识所造成的恶果中肖取教训。 相似文献
98.
鲫鱼(Carassius auratus)在微冻保鲜过程中的质量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研究鲫鱼 ( Carassius auratus)在微冻 ( - 3℃ )保鲜过程中的质量变化规律。以感官评价、细菌总数、T- VBN值、p H值、ATPase活性、K值等作为质量指标。实验结果表明 ,微冻可以明显抑制细菌总数的增长 ,维持较低的 T- VBN和 K值。但是 ,微冻条件下鲫鱼的 ATPase活性下降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