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692篇 |
免费 | 1631篇 |
国内免费 | 79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78篇 |
大气科学 | 693篇 |
地球物理 | 715篇 |
地质学 | 2952篇 |
海洋学 | 511篇 |
天文学 | 6篇 |
综合类 | 480篇 |
自然地理 | 98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篇 |
2024年 | 168篇 |
2023年 | 164篇 |
2022年 | 258篇 |
2021年 | 324篇 |
2020年 | 280篇 |
2019年 | 288篇 |
2018年 | 202篇 |
2017年 | 268篇 |
2016年 | 277篇 |
2015年 | 281篇 |
2014年 | 345篇 |
2013年 | 323篇 |
2012年 | 385篇 |
2011年 | 380篇 |
2010年 | 306篇 |
2009年 | 320篇 |
2008年 | 327篇 |
2007年 | 341篇 |
2006年 | 278篇 |
2005年 | 238篇 |
2004年 | 196篇 |
2003年 | 165篇 |
2002年 | 150篇 |
2001年 | 157篇 |
2000年 | 116篇 |
1999年 | 102篇 |
1998年 | 103篇 |
1997年 | 94篇 |
1996年 | 64篇 |
1995年 | 53篇 |
1994年 | 42篇 |
1993年 | 34篇 |
1992年 | 35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197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132.
【研究目的】地热资源特征研究及开发潜力分析是开发区域地热资源的重要依据。【研究方法】本文将前人研究成果与最新钻井资料相结合,通过对沧县隆起北部地区地热地质背景、热储分布、地温场特征、水化学资源类型等主要因素进行剖析,建立了该区的地热成藏模式。【研究结果】沧县隆起北部地区是在渤海湾伸展型沉积盆地高大地热流值背景下,由北部燕山裸露区基岩接受的大气降水作为近源补给水源,进入基岩的冷水在深层循环过程中受到深部热源加热增温,沿断裂破碎带和不整合面向上运移富集,形成的以传导型传热机制为主的地热系统。【结论】本区地热资源特点为热储类型多、盖层地温梯度高、补给速度快、资源量巨大。主要表现为:区内分布馆陶组砂岩热储,奥陶系、蓟县系雾迷山组岩溶热储三套主力热水储集层;地温场分布主要受基底构造形态控制,基岩凸起区的平均地温梯度为45℃/km;地下水类型随着埋深的增加由HCO3-Na、HCO3·SO4-Na型水向成熟的Cl-Na型水过渡;本区内三套热储的可采地热资源量为1.67×1010GJ,折合标煤5.72×108t,年可开采地热资源量可满足供暖面积2亿m2,若在采灌平衡的条件下,沧县隆起北部地区年可采地热资源量为7.06×107GJ,折合标煤2.41×106t,可满足供暖面积0.85亿m2,具有良好的地热市场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33.
污染土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从岩土工程角度,针对研究内容、测试与试验技术、分析与评价方法,探讨国内污染土研究的现状,并提出今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4.
提出了两种新的生油岩测井评价方法,即基于砂泥岩导电机理,借助泥质砂岩导电方程:Waxman-Smith方程计算含水泥岩电阻率R0值及生油岩的电阻率孔隙度R.然后用实测Rt减去R0值,其差值反映了生油岩的有机质丰度(即重叠法);用三孔隙度测井计算的生油岩总孔隙度T,减去电阻率孔隙度R,其差值也反映了生油岩的有机质丰度(即双孔隙度法).该方法的最大优点是在现场缺少生油岩实验室分析样品时可以快速评价生油岩的有机质丰度。 相似文献
135.
以比例尺均为1∶50000的地质矿产图,土壤地球化学图,航放U含量、U/K等值线图建立空间数据库;经空间统计分析,应用MORPAS系统的证据权重法筛选证据层,以印支期岩体、200 m半径构造线缓冲区、岩浆岩组合熵等21个证据层作为预测变量;以广东省百顺地区为研究区,根据证据权重法所求得的后验概率圈出多个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36.
137.
基于灰色模糊聚类分析的吉林省黑土结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黑土结构指标的定量研究,确定颗粒组成、团聚性和孔隙性3个方面的9个结构指标,建立结构综合评价体系,并采用灰色模糊聚类分析法对黑土的结构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吉林黑土的结构质量及肥力状况。结果表明,肥力中-低等样品数量占总量的53%,吉林黑土总体肥力状况不容乐观。以灰色模糊聚类分析法评价土壤结构不需要建立评价的分级标准,可以根据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进行最优聚类分析,采用结构性指标对黑土肥力和退化进行评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8.
基于物元可拓法的地下水水质评价——以梨树县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鉴于水质评价指标的多样性和由单指标给出评价结果的不相容性,从物元分析和可拓集合的理论出发,建立了基于物元可拓法的地下水水质评价模型,以梨树县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水质综合评价。综合关联度和可拓指数的计算结果表明,东辽河沿岸的孤家子、东河以及金山一带水质已遭受污染,局部地区水质有从Ⅱ级向Ⅲ级转化的趋势。通过与综合评分法的评价结果对比,验证了该评价模型的可靠性,它不仅可以客观地反映地下水水质总体状况,而且可定性地分析样本水质的变化方向,使评价结果更接近于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39.
针对地下水质量评价中综合评价法的不足,应用信息熵计算评价指标的权重,并充分利用有序分隔概念,建立了基于熵权的属性识别模型。选择TDS、COD、总Fe、总Mn、Cl-、SO42-、NO2-、F-作为评价指标,运用基于熵权的属性识别法对开封南郊垃圾场浅层地下水进行地下水质量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基于熵权的属性识别法所得的评价结果水质明显优于综合评价法所得的结果;研究区内各样本的评价指标中,SO42-和NO2-的权重最大,Cl-、COD、总Fe和F-的权重次之,TDS和总Mn的权重最小;Ⅰ类、Ⅱ类、Ⅲ类、Ⅳ类和Ⅴ类水在研究区内的分布面积所占比例分别为1.7%、2.5%、26.7%、12.2%和56.9%;浅层地下水质的空间分布在研究区域内具有一定的规律,以靠近垃圾场的L01井和G54井为中心水质最差,为Ⅴ类水,以此为中心向外扩展,水质逐渐好转,依次分布Ⅳ类水和Ⅲ类水。Ⅲ类水的分布向研究区的东部和北部偏移,而在研究区的南部多分布Ⅰ类和Ⅱ类水,水质优良。 相似文献
140.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不确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不确定来源、特点及其对决策的影响基础上,提出了降低环境影响评价中不确定性的方法。通过研究认为: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不确定主要由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的不确定、环境信息的不确定和环境影响程度的不确定引起的,这些不确定性具有客观性、传递性、累积性,对决策会产生较大的干扰,但是可以通过使用基于情景分析的预测方法、多方协作的方式以及广泛开展公众参与等方法来降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