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05篇
  免费   3425篇
  国内免费   3378篇
测绘学   228篇
大气科学   318篇
地球物理   5144篇
地质学   11435篇
海洋学   1154篇
天文学   24篇
综合类   1030篇
自然地理   1175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146篇
  2022年   375篇
  2021年   513篇
  2020年   485篇
  2019年   653篇
  2018年   553篇
  2017年   608篇
  2016年   668篇
  2015年   644篇
  2014年   797篇
  2013年   859篇
  2012年   863篇
  2011年   823篇
  2010年   726篇
  2009年   920篇
  2008年   1006篇
  2007年   969篇
  2006年   935篇
  2005年   779篇
  2004年   819篇
  2003年   730篇
  2002年   640篇
  2001年   592篇
  2000年   606篇
  1999年   540篇
  1998年   482篇
  1997年   411篇
  1996年   407篇
  1995年   385篇
  1994年   351篇
  1993年   279篇
  1992年   221篇
  1991年   152篇
  1990年   117篇
  1989年   124篇
  1988年   93篇
  1987年   66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8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2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In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North Singhbhum fold belt near Lotapahar and Sonua the remobilized basement block of Chakradharpur Gneiss is overlain by a metasedimentary assemblage consisting of quartz arenite, conglomerate, slate-phyllite, greywacke with volcanogenic material, volcaniclastic rocks and chert. The rock assemblage suggests an association of volcanism, turbidite deposition and debris flow in the basin. The grade of metamorphism is very low, the common metamorphic minerals being muscovite, chlorite, biotite and stilpnomelane. Three phases of deformation have affected the rocks. The principal D1 structure is a penetrative planar fabric, parallel to or at low angle to bedding. No D1 major fold is observed and the regional importance of this deformation is uncertain. The D2 deformation has given rise to a number of northerly plunging major folds on E-W axial planes. These have nearly reclined geometry and theL 2lineation is mostly downdip on theS 2surface, though some variation in pitch is observed. The morphology of D2 planar fabric varies from slaty cleavage/schistosity to crenulation cleavage and solution cleavage. D3 deformation is weak and has given rise to puckers and broad warps on schistosity and bedding. The D2 major folds south of Lotapahar are second order folds in the core of the Ongarbira syncline whose easterly closure is exposed east of the mapped area. Photogeological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easterly and westerly closing folds together form a large synclinal sheath fold. There is a continuity of structures from north to south and no mylonite belt is present, though there is attenuation and disruption along the fold limbs. Therefore, the Singhbhum shear zone cannot be extended westwards in the present area. There is no evidence that in this area a discontinuity surface separates two orogenic belts of Archaean and Proterozoic age.  相似文献   
982.
研究了阿尔泰地区NW走向高角度冲断构造中主干的阿巴宫—库尔提断裂带。详细研究了断裂构造岩的变形构造和组构及其所显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存在早、晚更替且性质不同的变形显微构造。早期以糜棱岩中的韧性变形构造为主,发育有递进变形的不对称构造(压力影、旋转变斑晶、S—C构造等),是断裂中剪切变形运动指向的主要判据。晚期为脆性破裂构造,与早期变形组构具继承、叠加关系。研究了石英光轴的组构形式,证实存在:早期共轴纯剪变形的小圆环带组构和非共轴简单剪切变形中,呈递变关系的点极密—大圆环带—交叉大圆环带组构型式。对变形构造和组构所作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阿—库断裂带的形成和变形历史为:①地壳早期NE挤压收缩环境,形成劈理化带;②在持续NE向挤压作用下,大规模剪切、逆冲叠置,和地壳加厚,产生重熔岩浆和流体再分配效应,促使糜棱岩带形成和发展;③晚期地壳NE向挤压下,以垂直差异抬升和大量碎裂岩化高角度逆冲断裂的继承、叠加为特征。在区域大地构造的关系上:①、②对应于地槽褶皱、封闭的地槽体制(海西期),③对应于地洼体制(后海西期)。  相似文献   
983.
软流圈     
大多数金属矿床的形成直接或间接与岩浆活动有关。岩浆在不同的深度产生,因而带来不同的有用矿物组合。例如,金、银、锡、铜、金刚石、铂族元素等矿床的形成与地幔成因的岩浆有关。有岩浆熔融体产于其中的那一个层称为软流圈。软流圈里发生的过程控制着全球的构造现象、岩浆现象和变质现象。本文用各种方法证实了软流圈的存在。根据最新的观点,软流圈是低粘滞度、低速度、低密度、低质量因数、高塑性、高流动性、高电导性和高地震波能吸收性的一个层。这些特性的异常习性是由于100-300公里深处地幔温度与地幔物质熔化温度互相接近所致。软流圈虽然在全球各地都有记录,但其分布极不均匀。在老构造(如加拿大地盾、波罗的地盾和北美地台)之下,软流圈表现微弱,或者完全缺失。在加拿大地盾和波罗的地盾之下,软流圈厚约加公里。但在现代构造活动区(如贝加尔裂谷带、亚洲-太平洋活动边缘、帕米尔-兴都库什地区)之下,软流圈发育良好,厚约100—200公里。 从贝加尔湖到太平洋的地区是软流圈构造变化最大的地区之一。这里软流圈顶部的深度从,10—20变化到200公里,厚度则达200—400公里。软流圈顶部的最小深度和软流圈的最大厚度见于贝加尔裂谷带和亚洲-太平洋活动边缘。这两处是现代构造活动区。介于其间的地区由?  相似文献   
984.
郯庐断裂带南段新活动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郯庐断裂带南段的第四纪地层不发育,尽管断裂构造岩松散而未固结成岩,也难以应用地层变位法来确定它的最新活动时代和活动方式。笔者在发育断层泥的断裂露头剖面上,采集断层泥样品9个,通过扫描电镜——石英碎砾刻蚀形貌法来确定它的新动活性。根据石英碎砾的刻蚀形貌类型判定断层的最新活动时代和活动方式;蠕滑?粘滑?从而确定郯庐断裂带南段的最新活动时代在N_2—Q_1或Q_2,活动方式以粘滑为主。  相似文献   
985.
谢原定  张生源 《地震研究》1990,13(4):370-376
本文重点讨论了断裂规模、断裂相交网络和断裂力学的性质对地下水力扩散的影响,及其与诱发地震的关系。指出断裂密集成带的地方,水力扩散大。根据流体流动规律,水力扩散沿断裂方向流体流速大,断裂越长越深,沿断裂方向水力扩散距离就越大。而水力扩散随深度的变化,由于不同深度上岩性变化和应力状态的不同,有的深度上的岩类可能出现扩容而增大水力扩散。因此它并不是随围压的增大而单值地减少。 文章指出断裂的末端和断裂的交汇处是地下水富集的地方,在水富集地方的四周,水力扩散比其它地方要大。另外现代活动的张性和张扭性断裂比压性和压扭性断裂的水力扩散大。文章还提出水沿断裂扩散是水库诱发地震的直接原因。水力扩散大的断裂,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大,规模大而活的断裂诱发地震的震级可能大。  相似文献   
986.
In this paper we solve analytically wave kinematic equations and the wave energy transport equation, for basic long surface gravity wave in the coastal upwelling zone. UsingGent andTaylor's (1978) parameterization of drag coefficient (which includes interaction between long surface waves and the air flow) we find variability of this coefficient due to wave amplification and refraction caused by specific surface water current in the region. The drag coefficient grows towards the shore. The growth is faster for stronger current. When the angle between waves and the current is less than 90° the growth is mainly connected with the waves steepness, but when the angle is larger, it is caused by relative growth of the wave phase velocity.  相似文献   
987.
地台活化与层控铅锌矿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大多数层控铅锌矿床是产在半封闭沉积盆地碳酸盐岩中,属同生沉积成因。在地台活化时期,由于扬子地台西南缘从稳定地块转向活化。在构造-岩浆作用时期,火山喷气导致了金属聚积。因此,所有的矿床均表现出受超壳大断裂控制,这些矿床可认为是同生沉积-火山喷气成因。  相似文献   
988.
新疆额尔齐斯地区裂谷火山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富蕴县西部上石炭统喀喇额尔齐斯组的变质火山岩,是一套多旋回双峰式古裂谷型火山岩.基性成员为玄武岩。酸性成员为流纹岩.基性岩套由拉斑玄武岩-碱性玄武岩组成.微量元素分配模式证明了地幔成分不均一性;玄武岩浆来自石榴二辉橄榄岩44%的分批熔融;证明古裂谷是在岛弧基础上演化形成。从而说明额尔齐斯断裂带经历了俯冲-碰撞-裂谷三个演化阶段.晚期的碱性玄武岩喷发,标志裂谷作用的消亡.  相似文献   
989.
郯—庐断裂带南延入湖南的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舜全 《湖南地质》1990,9(2):77-82
郯—庐断裂带纵贯中国东部,规模巨大,长期、多次活动,对该区的地质发展,岩浆活动和矿产的分布均起到重要的控制作用。目前,地学界对其北段和中段的存在已无异议,但南延问题仍处于众说纷纭的争论局面。笔者通过对郯—庐断裂带基本地质特征的认识,并与湖南、江西存在的深大断裂进行对比,同意前人将郯—庐断裂带与赣江断裂相连的意见,认为它南延进入湖南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990.
樊汝培 《湖南地质》1990,9(3):10-12
在湖南衡东县铅锌矿观察到一种似鱼形的断层角砾。利用单个角砾即可指示断层两盘位移方向和断层面产状。作者认为它将为变质岩区矿田构造研究、为钻孔岩心研究和矿山坑道地质研究中确定断层位移方向带来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