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195篇 |
免费 | 1645篇 |
国内免费 | 402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3篇 |
大气科学 | 29篇 |
地球物理 | 1235篇 |
地质学 | 11352篇 |
海洋学 | 334篇 |
天文学 | 8篇 |
综合类 | 425篇 |
自然地理 | 42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9篇 |
2023年 | 207篇 |
2022年 | 268篇 |
2021年 | 363篇 |
2020年 | 359篇 |
2019年 | 470篇 |
2018年 | 377篇 |
2017年 | 370篇 |
2016年 | 514篇 |
2015年 | 448篇 |
2014年 | 589篇 |
2013年 | 574篇 |
2012年 | 655篇 |
2011年 | 643篇 |
2010年 | 497篇 |
2009年 | 599篇 |
2008年 | 630篇 |
2007年 | 662篇 |
2006年 | 626篇 |
2005年 | 499篇 |
2004年 | 463篇 |
2003年 | 476篇 |
2002年 | 398篇 |
2001年 | 364篇 |
2000年 | 356篇 |
1999年 | 399篇 |
1998年 | 359篇 |
1997年 | 288篇 |
1996年 | 272篇 |
1995年 | 206篇 |
1994年 | 180篇 |
1993年 | 146篇 |
1992年 | 119篇 |
1991年 | 95篇 |
1990年 | 62篇 |
1989年 | 64篇 |
1988年 | 59篇 |
1987年 | 48篇 |
1986年 | 26篇 |
1985年 | 17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4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5篇 |
1977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73年 | 3篇 |
1972年 | 1篇 |
1954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抚顺浑南地区成矿条件有利,找矿信息较多,但以往相应的地质科研工作投入甚少。作者以该区找矿勘查资料为依据,着重阐述了成矿地质背景,并系统分析了该区成矿地质条件、矿体地质特征以及分布规律,同时提出了进一步找矿的方向。 相似文献
52.
53.
54.
55.
东营凹陷下第三系深部碎屑岩储层次生孔隙垂向分布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东营凹陷下第三系埋深大于 30 0 0 m的深部碎屑岩储层普遍发育 2~ 4个次生孔隙带 ,Φ=10 %~ 30 % ,K=0 .1× 10 - 3μm2~ 30× 10 - 3μm2 ,为中孔低渗低孔低渗油气储层。综合有机质热演化过程、成岩作用和构造断裂等分析 ,认为东营凹陷埋深大于 30 0 0m碎屑岩地层中 ,第一、二个次生孔隙带埋深在 30 0 0 m~ 390 0 m之间 ,其形成主要与有机质成熟过程释放有机酸对长石等颗粒的溶解有密切关系 ,在深大断裂附近储层同时受到大气淡水的影响 ,而深陷带包裹于暗色泥岩中的浊积砂岩的次生孔隙发育情况还与泥质岩异常压力带有关 ;第三个次生孔隙带埋深一般为 390 0 m~ 430 0 m,主要成因于粘土矿物转化造成的还原环境 ,同时受到硫酸盐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这三个次生孔隙发育带对储集油气有效。第四个孔隙发育带埋深在 470 0 m以下 ,主要是构造成因的微裂缝 ,较难成为有效的油气储层。 相似文献
56.
57.
58.
59.
我国岩溶资源环境领域的创新问题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中国岩溶地区资源环境问题突出,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十八大”以来国家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创新不仅有助于解决和应对岩溶地区的资源环境问题,也将推动岩溶科学的发展,服务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今后的岩溶研究应当落实地球系统科学在岩溶学中的应用,发挥我国岩溶研究的地域优势,探索我国岩溶关键带的特征和重要过程;加强岩溶作用应对全球变化、岩溶碳汇速率和稳定性的研究,建立应对极端气候的长效机制;考虑古纬度和古气候对古岩溶形成的影响;深入探索微生物对深部碳酸盐岩岩溶形成的作用;系统梳理和总结我国第一期石漠化治理工程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指导下一步的治理工作;思考从南北方岩溶分界线的角度开展岩溶自然遗产地的申报工作;将现代大数据等技术运用到岩溶资源环境、水文地质研究中,做好地质灾害的预警预报和应对资源短缺问题的研究,服务国家需求。 相似文献
60.
三峡水库周期性蓄水改变了岸坡内的地下水渗流场和应力场,降低岩土体的剪切强度,对库岸边坡、岩体稳定性影响很大。以往库区岸坡岩体形变监测主要通过设置固定点进行观测,难以发现岩体整体变化情况。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方法能获取岩体整体表面厘米精度的点云数据,具有无需接触目标、获取速度快、精度高等特点,非常适合库区高陡危岩体表面三维形变监测。以巫山箭穿洞危岩体为例,采用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方法对箭穿洞危岩体进行了为期2年(2017—2018年)共3期监测,以第一期观测目标周围稳定岩体数据为基准,对数据进行重叠点云迭代配准,点云配准精度优于±2.7 cm。针对箭穿洞危岩体在观测时段内的变化情况,构建危岩体区域的基准不规则三角网模型,以点到基准面最近距离法结合危岩体变化区间分析其变形。通过对比分析箭穿洞危岩体3期观测数据,发现相对于2017年,2018年箭穿洞危岩体左侧岩体有变形趋势;在库区蓄水阶段,危岩体局部多处存在明显凹陷变化,局部因蓄水影响发生约−0.03~−0.07 m变形。结果证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库岸高陡边坡形变监测中的有效性,为三峡库区高陡危岩体形变监测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