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99篇
  免费   1293篇
  国内免费   1027篇
测绘学   1467篇
大气科学   941篇
地球物理   2460篇
地质学   1584篇
海洋学   871篇
天文学   137篇
综合类   569篇
自然地理   390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159篇
  2021年   212篇
  2020年   224篇
  2019年   307篇
  2018年   228篇
  2017年   272篇
  2016年   307篇
  2015年   346篇
  2014年   373篇
  2013年   395篇
  2012年   385篇
  2011年   407篇
  2010年   338篇
  2009年   411篇
  2008年   372篇
  2007年   449篇
  2006年   410篇
  2005年   323篇
  2004年   308篇
  2003年   262篇
  2002年   244篇
  2001年   175篇
  2000年   163篇
  1999年   147篇
  1998年   175篇
  1997年   151篇
  1996年   133篇
  1995年   90篇
  1994年   94篇
  1993年   96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4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使用压力式TGR-2050型验潮仪,在珠江口等河道入海口测量潮汐时,误差比较大;针对珠江口潮汐的特点,分析和研究了大气压扰动、潮流、海水密度、压力感应零点漂移等因素对潮汐测量带来的误差,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并通过实验证明了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92.
针对测量船特别是中大型测量船的动态吃水问题,提出了单船和双船载波相位差分GPS测定方法,给出了动态吃水计算公式。根据装备现状,对比分析了三种测量方法的适用范围,例举了典型参数值的动态吃水观测误差,旨在为测量作业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93.
分析比对了GPS单点测速技术与其他已有测波手段的不同,讨论了基于多普勒频移的GPS测速方法,并分析了各类误差对测速精度的影响。分别利用原始多普勒值和导出多普勒值进行了静态测速试验和动态测速试验,将导出多普勒测速结果与RTK(RealTimeKinematic,实时动态测量系统)位置差分测速进行了比测。结果表明,使用静态数据采用高频导出多普勒值测速的精度可以达到亚厘米级每秒,而采用原始多普勒观测值进行测速因接收机型号的不同,结果差异较大;动态测速试验中,采用导出多普勒测速的方法与RTK位置差分测速的符合精度可达cm/s。  相似文献   
994.
介绍了一种用于海底沉积物取样的静水压力取样器,它能依次利用重力势能和静水压力能,将其转换为冲击动能,以冲击形式将取样管插入海底沉积物进行取样。结合既定取样器对其冲击头的冲击速度进行了理论推导,并提出相关经验公式。通过取样器冲击试验,验证了静水压力取样器冲击头冲击速度理论模型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在理论推导和实验验证的基础上,对影响取样器冲击头冲击速度三个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提高冲击头冲击速度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95.
Residual undrained shear strength, s u_res , i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for analyzing the response of structures buried within potentially unstable soil mass. A framework for estimating s u_res of fine grained sediments from gravity corer penetration has been developed considering viscous drag during free fall of the corer through seawater and cohesive energy loss during sediment penetration. The procedure was used to estimate s u_res using data from a submarine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in western Canada. Comparison of the results with alternative estimates of s u_res from miniature torvane tests on the gravity core samples and CPTs performed nearby reveals a reasonable agreement.  相似文献   
996.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泥石流平均流速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泥石流平均流速是泥石流防治工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参数,准确地预测泥石流平均流速对于泥石流防治工程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将BP神经网络应用于泥石流平均流速的预测:将泥石流平均流速的影响因素--泥沙平均粒径、泥深、沟床比降和泥石流密度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单元,通过对云南东川蒋家沟泥石流观测数据的训练与预测建立了泥石流平均流速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将预测结果与东川公式和曼宁修正公式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曼宁修正公式和东川公式预测结果最大误差分别为27%和7.3%,BP神经网络的预测结果最大误差仅为3.2%,BP神经网络的预测精度是最高的,可见此方法对泥石流平均流速预测具有适用性和准确性。最后应用此方法预测了乌东德水电站近坝库区内的3条泥石流的平均流速分别为12.8 m/s、11.3 m/s和13.0 m/s,为库区泥石流防治工程提供了可靠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997.
推导了基于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的叠前深度偏移层析速度分析公式,提出一种共散射点(CSP)道集与角道集串级优化叠前偏移的速度分析方法。该方法通过基于CSP道集的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分析获取初始速度,利用基于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ADCIGs)的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分析进行速度更新。实现步骤概括为:将叠前地震数据映射为CSP道集,利用CSP道集叠加速度谱拾取能量团获取均方根(RMS)速度场;通过Dix公式将RMS速度转换为层速度作为层析的初始输入速度,基于ADCIGs实现叠前深度偏移层析速度反演,最终得到高精度的叠前偏移速度场。断层模型和实际资料试算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8.
多级速度梯度的建立理论上可为絮体的成长创造更理想的环境。目前对流化床混凝工艺的研究多是基于单级速度梯度开展的。以粒径为800 μm 和1 200 μm的树脂颗粒为固相,建立多级速度梯度流化床混凝装置,探讨絮体的成长与形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单级速度梯度流化床混凝装置中,当以1 200 μm树脂颗粒为固相颗粒、混凝时间为50.3 s时,絮体发生破碎,混凝效率较混凝时间为41.8 s时降低3%;相同初始填充高度的多级速度梯度条件下,絮体尺寸随着混凝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由5.7 μm成长至70.0~75.0 μm,同时混凝效率也较单级速度梯度下提高了5%~10%。絮体之间的碰撞为絮体成长的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999.
2009年9月对祁连山冷龙岭宁缠河3号冰川外围建立控制网, 于冰川表面布设了13根标志杆, 随后分别于2010年7月、2010年9月再次对设立在冰川表面的花杆点进行测量, 获取2009/2010年度、2009年9月-2010年7月与2010年7-9月3个时段宁缠河3号冰川表面流速.结果显示: 2009/2010年度宁缠河3号冰川最大流速出现在海拔4 430 m附近, 为3.76 m·a-1;2009年9月-2010年7月表面流速最大值出现在海拔4 430 m附近, 为0.32 m·月-1;2010年7-9月最大流速出现在海拔4 380 m附近, 为0.47 m·月-1.总体来看, 2009/2010年度宁缠河3号冰川纵剖面上流速变化较为缓和, 显示出流速随海拔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但不同季节表面流速在纵剖面上的分布情况不同, 横剖面上主流线附近流速最大, 向冰川两边逐渐递减, 各观测点均平行于主流线方向向冰川末端运动, 表现出冰川运动一般规律. 在冰川表面运动速度观测区域内东南边缘流速略大于西北边缘, 同时与规模相近的冰川运动速度相比, 宁缠河3号冰川运动速度较大.  相似文献   
1000.
This article presents an application of a procedure to modify the intensity distribution by assessing the reliability. There are two potential possibilities that may influence the intensity distribution: (1) For the interpolation error, we generate a measured grid across the calculation region. When the point to station spacing is <5 km, we consider the results precise; however, some points have less precision because these are farther from the corresponding stations. When the spacing is between 5 and 50 km, we consider the results imprecise and define a reliability factor that correlates with the distance. (2) Some records may have errors that result from local site conditions, equipment problems, or some disturbance such as lightning stroke, which will lead to some grid points having an incorrect intensity. We regress the attenuation relation for sites with abnormal intensities and consider the results to be accurate when the standard deviation (STD) is <σ and inaccurate when the STD is > 2σ. We then define a reliability factor to correlate with STD between σ and 2σ, such that the intensity distribution is in accord with both wave propagation theory and the investigation intens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