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10篇
  免费   793篇
  国内免费   1569篇
测绘学   211篇
大气科学   515篇
地球物理   461篇
地质学   4978篇
海洋学   334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312篇
自然地理   147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139篇
  2021年   175篇
  2020年   160篇
  2019年   217篇
  2018年   157篇
  2017年   252篇
  2016年   250篇
  2015年   223篇
  2014年   315篇
  2013年   261篇
  2012年   355篇
  2011年   346篇
  2010年   328篇
  2009年   334篇
  2008年   270篇
  2007年   337篇
  2006年   353篇
  2005年   284篇
  2004年   248篇
  2003年   241篇
  2002年   228篇
  2001年   199篇
  2000年   155篇
  1999年   138篇
  1998年   123篇
  1997年   137篇
  1996年   142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108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To develop indicator–based management tools that can facilitate sustainable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by non–specialists, meaningful participation of stakeholders is essential. A participatory framework is proposed for the identification, evaluation and selection of rangeland condition indicators. This framework is applied to the assessment of rangeland degradation processes and sustainable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with pastoralists in the southern Kalahari, Botswana. Farmer knowledge focused on vegetation and livestock, with soil, wild animal and socio–economic indicators playing a lesser role. Most were indicators of current rangeland condition; however 'early warning' indicators were also identified by some key informants. This demonstrates that some local knowledge is process–based. Such knowledge could be used to improve indicator–based management tools and extension advice on the livelihood adaptations necessary to prevent or reduce ecological change, capable of threatening livelihood sustainability. There is evidence that social background influences indicator use. Communal farmers rely most heavily on vegetation and livestock indicators, whilst syndicate and land–owning pastoralists cite wild animal and soil–based indicators most frequently. These factors must be considered if indicator–based management tools are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a diverse community.  相似文献   
92.
Four sediment cores from the Polar frontal zone and the Antarctic zone in the Indian sector of the Southern Ocean present an increase of authigenic uranium during glacial periods. We show that this increase in uranium is due to a combination of (i) an increase in the lateral transport of organic matter, (ii) a decrease in the oxygen in deep waters, and (iii) a process of diagenesis. It appears that uranium concentration cannot be used as a proxy of palaeoproductivity in the Southern Ocean, as previously suggested by Kumar et al. in 1995. To cite this article: L. Dezileau et al., C. R. Geoscience 334 (2002) 1039–1046.  相似文献   
93.
钾矿是我国目前紧缺的矿种之一 ,钾矿的寻找对我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塔里木盆地是我国第三系地层的广泛发育区域 ,有一定的找钾远景 ,尤其是库车、莎车等地区。通过对塔里木盆地 (坳陷 )西部的区域地质概况、成矿条件等的介绍 ,运用地球化学的分析测试手段 ,对塔里木盆地西部采集到的样品作了地球化学分析。论述了该区成盐沉积的地球化学特征 ,并讨论了该区形成钾矿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4.
试述福建顺昌南舟萤石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树超 《福建地质》2003,22(2):53-61
顺昌南舟萤石矿位于顺昌县埔上镇南舟村境内,1996年福建省区域地质调查队开展1:5万埔上幅区调时发现矿体,后开展普查工作表明该矿床规模大、交通方便,易于开采,现已投入开发利用。南舟萤石矿成矿地质特征在闽北丰富的萤石资源中具有一定代表性。  相似文献   
95.
范玉梅 《贵州地质》2003,20(4):216-219,215
本文根据雷公山背斜南段的几个锑矿床的勘查资料,结合1:5万区调和相应的科研成果,总结该区锑矿床的共同特征,并对其控矿条件进行分析,认为逆冲断层、剪切带控制锑矿田的分布,“褶皱 断层”控制锑矿床分布,单条剪切带及后期脆性断层控制锑矿体的产出。  相似文献   
96.
庐山星子群变质岩的变质作用P-T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分布于扬子块体南缘古元古代星子群变质宏的变质作用研究表明,它们普遍经历了角闪岩相的变质,其变质温度为480℃-580℃,压力在300MPa-500MPa之间。这与扬子块体南缘其他元古代地层仅经历了轻微变质的事实截然不同,表明星子群变质岩具有独特的构造演化历史。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星子群变质岩是由地壳伸展作用引发的、来源于下地壳的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它并不是来源于华夏块体的“飞来峰”。  相似文献   
97.
改变统计域,矿化参数的概率分布型式和相关关系并不改变,形成自相似的无穷嵌套的层次结构图像。本以上第三系陆相砂岩铀矿床为例,从统计意义上说明矿化空间分布的自相似结构。  相似文献   
98.
本根据野外调查及室内系列编图成果,分析了巴音宝力格隆起带中新生代盆地砂岩型铀矿成矿地质条件,认为下白里统巴彦花组是中新生代盆地的找矿目的层位,并存在古河道与潜水层间氧化带两种砂岩型铀矿类型。巴彦毛都、准巴彦塔拉、乌里雅斯太和伊勒门盆地是形成砂岩型铀矿的远景盆地。  相似文献   
99.
根据野外实地考察,综合前人的工作资料,从地层结构、层位、沉积体系、岩性及形成砂岩型铀矿的条件出发,概括了公婆泉盆地中生代地层的主要特征;确定了目的层并浅要分析了砂岩型铀成矿条件,对下一步铀矿找矿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0.
公婆泉盆地局部排泄源氧化还原属性与铀矿化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系统分析公婆泉盆地地质背景、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该区局部排泄源氧化还原属性与铀矿化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局部排泄源的存在对铀矿化具有重要作用,当局部排泄源属于还原性质时,铀矿体常常分布于该排泄源上游;若属氧化性质,排泄源铀矿体通常位于其下游或附近。公婆泉盆地存在相对氧化和相对还原的二种局部排泄源,北骆驼泉区的沙泉沟与平沙地、麻黄沟、北骆驼泉沟排泄源之间应为有利的铀矿化地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