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77篇
  免费   841篇
  国内免费   1211篇
测绘学   411篇
大气科学   305篇
地球物理   1829篇
地质学   2670篇
海洋学   204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228篇
自然地理   36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146篇
  2021年   184篇
  2020年   175篇
  2019年   216篇
  2018年   181篇
  2017年   141篇
  2016年   201篇
  2015年   271篇
  2014年   278篇
  2013年   286篇
  2012年   304篇
  2011年   290篇
  2010年   280篇
  2009年   304篇
  2008年   280篇
  2007年   307篇
  2006年   312篇
  2005年   255篇
  2004年   280篇
  2003年   213篇
  2002年   174篇
  2001年   144篇
  2000年   124篇
  1999年   115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100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2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Post-earthquake field investigations of landslide occurrence have provided a basis for understanding, evaluating, and mapping the hazard and risk associated withearthquake-induced landslides. This paper traces the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knowledge derived from these investigations. Before 1783, historical accounts of the occurrence of landslides in earthquakes are typically so incomplete and vague that conclusions based on these accounts are of limited usefulness. For example, the number of landslides triggered by a given event is almost always greatly underestimated. The first formal, scientific post-earthquake investigation that included systematic documentation of the landslides was undertaken in the Calabria region of Italy after the 1783 earthquake swarm. From then until the mid-twentieth century, the best information on earthquake-induced landslides came from a succession ofpost-earthquake investigations largely carried out by formal commissions that undertook extensive ground-based field studies. Beginning in the mid-twentieth century, when the use of aerial photography became widespread, comprehensive inventories of landslide occurrence have been made for several earthquakes in the United States, Peru, Guatemala, Italy, El Salvador, Japan, and Taiwan. Techniques have also been developed for performing ``retrospective' analyses years or decades after an earthquake that attempt to reconstruct the distribution of landslides triggered by the event. The additional use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processing and digital mapping since about 1989 has greatly facilitated the level of analysis that can applied to mapped distributions of landslides. Beginning in 1984, syntheses of worldwide and national data on earthquake-induced landslides have defined their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and relations between their occurrence and various geologic and seismic parameters. However, the number of comprehensive post-earthquake studies of landslides is still relatively small, and one of the most pressing needs in this area of research is for the complete documentation of landslides triggered by many more earthquakes in a wider variety of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82.
泾阳4.8级地震的构造背景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8年1月5日烃阳Ms 4.8地震是陕西省近40年来发生的最大一次地震。研究了此次地震的构构背景和地球物理场特征。  相似文献   
83.
青藏公路铁路沿线生态系统特征及道路修建对其影响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6  
陈辉  李双成  郑度 《山地学报》2003,21(5):559-567
根据2001—08和2002—08月野外调查数据及2001年1:100万中国植被图、1996年1:400万青藏高原植被区划图和2000年青藏铁路沿线自然保护区分布及功能区界调整图,以青藏公路铁路沿线植被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ARCVIEW和ARC/INFO软件研究青藏公路铁路建设对沿线生态系统结构的影响,结论如下:①青藏公路铁路南北跨越9个纬度,东西跨越12个经度,共穿越青东祁连山地草原地带、柴达木山地荒漠地带、青南高寒草甸草原地带、羌塘高寒草原地带、果洛那曲高寒灌丛草甸地带和藏南山地灌丛草原地带6个自然区,对植被类型的统计结果显示了地带性。②青藏公路铁路的建设对生态系统产生直接的切割,使景观更加破碎。③青藏公路铁路的建设直接破坏沿线植被生态系统(主要为50m缓冲区内),年损失总净初级生产量为30504.62t,损失总生物量432919.25~1436104.3t/a。损失总净初级生产量占1km缓冲区年净初级生产量535005.07~535740.11t/a的百分比为5.70%,占10km缓冲区年净初级生产量3408950.45~3810480.92t/a的0.80~0.89%;损失生物量占1km缓冲区生物总量7502971.85~25488342.71t/a的5.70%,占10km缓冲区总生物量43615065.35~164150665.37t/a的0.80%~0.89%。  相似文献   
84.
利用遥感及物探资料通过对大同市万泉河盆地地质构造的分析,合理地解释了万泉河盆地地下水的成因机制及其补给、径流、排泄关系。同位素年龄测试,进一步提示出沿口泉断裂破碎带有远源地下水进入本区,使盆地内的地下水来源趋于多样化。  相似文献   
85.
晋祠泉断流与地下水资源保护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晋祠泉域岩溶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阐述了晋泉形成机理和断流原因,认为晋泉断流是多种因素的综合效应。说明地下水资源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应采取统一的、科学的、多层次的全面管理,才能有效地保护有限的地下水资源,唤醒人们在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要注意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  相似文献   
86.
通过对金风口片区地表的调查,分析了地面降沉、塌陷的原因;研究了塌陷对水源的影响;总结了水源干枯的规律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了防治的办法及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87.
山东省集雨增补地下水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克森 《水文》2003,23(1):28-31
分析了山东省水资源特点、开发利用状况以及水资源持续利用所面临的形势,在阐述山东省降雨、地理等自然特点的基础上,认为集雨增补地下水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提出了集雨增补地下水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8.
南京市玄武湖水下交通隧道环境地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玄武湖地下交通隧道既在城市,又在水下,环境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是一种脆弱环境下的典型的地质工程。本文对玄武湖地下交通隧道的环境地质条件特别是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评价,预测了可能出现的如水污染、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巷道突水等环境地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9.
探地雷达检测道路厚度结构的应用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9  
对探地雷达检测道路厚度结构的应用现状进行介绍,分析雷达检测道路厚度结构的物理前提.将探地雷达的道路厚度检测技术与常规的钻孔取芯方法进行对比,并根据笔者在工作中应用的实际情况,说明探地雷达在公路厚度结构检测方面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0.
现代抗震设计理论的发展过程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介绍了现代抗震设计理论的发展过程,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理论的提出背景、发展情况及研究内容;详细介绍了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理论的抗震设防方法;指出了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理论与传统抗震设计理论的主要区别及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