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1篇
  免费   967篇
  国内免费   707篇
测绘学   431篇
大气科学   225篇
地球物理   2391篇
地质学   1611篇
海洋学   380篇
天文学   264篇
综合类   265篇
自然地理   19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131篇
  2021年   160篇
  2020年   157篇
  2019年   188篇
  2018年   172篇
  2017年   192篇
  2016年   182篇
  2015年   201篇
  2014年   235篇
  2013年   231篇
  2012年   242篇
  2011年   253篇
  2010年   234篇
  2009年   224篇
  2008年   228篇
  2007年   282篇
  2006年   264篇
  2005年   255篇
  2004年   255篇
  2003年   253篇
  2002年   186篇
  2001年   147篇
  2000年   182篇
  1999年   125篇
  1998年   116篇
  1997年   101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6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01.
鄂豫皖交界地区地震地质背景与中强地震复发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鄂豫皖交界地区位于东大别山西部,历史中强地震(M≥43/4)主要发生在土地岭-落儿岭及商城-麻城断裂带上,且“互动”和“连动”的特征较为显著。根据这一特征,在研究东大别山区域地质、地壳结构、断裂活动及地震构造应力场特征的基础上,可将鄂豫皖交界地区的中强地震作为秦岭-大别山活动地块中的次级地块的整体活动来看待。该区历史地震活动整体表现为丛集特征,而主要发震断层(土地岭-落儿岭断裂)的历史地震活动则具有相对较好的准周期性。地震复发周期研究提示,该地块近期发生M≥5.0左右地震的危险性较大,而霍山-六安地区为未来发生中强地震的主要危险区。  相似文献   
102.
数字地震数据的处理研究—真实地面运动的复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讨论了在频域中真实地面运动的复原问题,借助于一个稳定的六阶带通滤波器可使地震仪反演系统趋于稳定,最后由关分方程递归求出真实地动位移,结果表明,对同一个地震,不同的仪器其原始响应不同,但由其复原的真实地面运动结果却有相当好的一致性。这证明了所采用的复原方法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103.
PreliminaryresultsonkinematicmodeloftectonicblocksderivedfromhighprecisionGPSobservationsinSouthwestChinaLIRENHUANG1)(黄立人)...  相似文献   
104.
王向东  廖洞贤 《气象学报》1997,55(4):484-491
从原始方程出发,应用大气运动的对称反对称性理论,就赤道地区一呈偶极子分布的反对称冷热源对越赤道气流的形成和维持作用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表明,非绝热加热的反对称分布对越赤道气流的影响是通过诱发和维持反对称的气压场分量来实现的。即在热源上空低层形成低压,高层形成高压;在热汇上空形成相反的气压场。这样,在赤道上空高、低层就将形成与相应气压梯度方向一致的越赤道气流  相似文献   
105.
阿拉善活动块体的划分及归宿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王萍  王增光 《地震》1997,17(1):103-112
通过对阿拉善地区地震活动图象呈现显著的条带状、新构造变形表现为块体的隆升和向北的掀斜、周缘的内部性质各异的断裂活动状况、结晶基底与基底内推覆和滑脱构造发育等构造特征的分析,以及与相邻块体的比较,论证了阿拉善活动块体的存在,对其边界作了厘定,并将其归属到华北亚板块,强调了阿拉善块体为一活动构造,其内部存在一个NE向的阿拉善地震带,归属于华北地震区。该地区的地震危险性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06.
临兴区块上古生界储集层为致密砂岩,裂缝发育特征及对致密气富集影响尚不清楚,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甜点区预测。 根据岩心、露头、薄片及测井资料,分析了研究区裂缝发育特征,探讨了裂缝对致密砂岩气富集的影响。临兴区块上古生界主 要发育高角度缝,其次为中低角度缝及水平缝,微观上根据裂缝与矿物颗粒的相对位置关系,可识别出粒内缝、粒缘缝和穿粒 缝,其中粒缘缝最为发育。受塑性泥岩阻挡,裂缝垂向延伸较差,一般延伸1~2 m后消失于泥岩层中,受燕山期北西—南东向 地应力影响,裂缝走向多为北东—南西向,裂缝密度一般2~5条/m。裂缝可改善储集空间、提高油气充注效率,储层裂缝发育 区渗透率可增大1~2个数量级,含气饱和度高,此外,研究区裂缝是油气垂向运移的有效通道,影响着石盒子组及石千峰组致 密气的富集,在后期的勘探开发过程中应充分寻找裂缝发育区,并通过进一步压裂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07.
略阳─石泉边界地质体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略阳─石泉构造带是一板块缝合带,经历了长期复杂的演化历史。现由不同时期、不同构造体制下的断裂构造系统,裹挟不同构造演化阶段的各类建造─蛇绿混杂岩、陆缘楔状体,岛孤岩浆岩及外来岩块等,共同组成了分隔秦岭、扬子地块的一个特殊边界地质体。  相似文献   
108.
An analysis of the Zihuatanejo, Mexico, earthquake of 1994 December 10 ( M = 6.6), based on teleseismic and near-source data, shows that it was a normal-faulting, intermediate-depth ( H = 50 ± 5 km) event. It was located about 30 km inland, within the subducted Cocos plate. The preferred fault plane has an azimuth of 130°, a dip of 79° and a rake of −86°. The rupture consisted of two subevents which were separated in time by about 2 s, with the second subevent occurring downdip of the first. The measured stress drop was relatively high, requiring a Δσ of about a kilobar to explain the high-frequency level of the near-source spectra. A rough estimate of the thickness of the seismogenic part of the oceanic lithosphere below Zihuatanejo, based on the depth and the rupture extent of this event, is 40 km.
This event and the Oaxaca earthquake of 1931 January 15 ( M = 7.8) are the two significant normal-faulting, intermediate-depth shocks whose epicentres are closest to the coast. Both of these earthquakes were preceded by several large to great shallow, low-angle thrust earthquakes, occurring updip. The observations in other subduction zones show just the opposite: normal-faulting events precede, not succeed, updip, thrust shocks. Indeed, the thrust events, soon after their occurrence, are expected to cause compression in the slab, thus inhibiting the occurrence of normal-faulting events. To explain the occurrence of the Zihuatanejo earthquake, we note that the Cocos plate, after an initial shallow-angle subduction, unbends and becomes subhorizontal. In the region of the unbending, the bottom of the slab is in horizontal extension. We speculate that the large updip seismic slip during shallow, low-angle thrust events increases the buckling of the slab, resulting in an incremental tensional stress at the bottom of the slab and causing normal-faulting earthquakes. This explanation may also hold for the 1931 Oaxaca event.  相似文献   
109.
岩质边坡设计坡角和锚固方案的确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赤平极射投影、块体理论和岩体力学的基本原理, 试探求一种可供边坡工程设计采用的确定人工岩质边坡最大安全设计坡角和锚固方案的简易方法。  相似文献   
110.
本文提出延边地层区的晚石炭世地层有两种类型:一是原地系统的天宝山组;二是外来岩块,包括原山秀岭组。并建议停止使用山秀岭组一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