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02篇
  免费   706篇
  国内免费   499篇
测绘学   221篇
大气科学   751篇
地球物理   1977篇
地质学   1657篇
海洋学   533篇
天文学   33篇
综合类   158篇
自然地理   977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140篇
  2020年   214篇
  2019年   205篇
  2018年   184篇
  2017年   250篇
  2016年   226篇
  2015年   212篇
  2014年   256篇
  2013年   513篇
  2012年   204篇
  2011年   233篇
  2010年   210篇
  2009年   283篇
  2008年   338篇
  2007年   329篇
  2006年   305篇
  2005年   280篇
  2004年   236篇
  2003年   194篇
  2002年   136篇
  2001年   123篇
  2000年   157篇
  1999年   141篇
  1998年   132篇
  1997年   130篇
  1996年   105篇
  1995年   98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5篇
  1971年   4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671.
中国区域总云量和低云量分布变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徐兴奎 《气象》2012,38(1):90-95
据1960—2009年606个气象台站总云量和低云量观测数据分析显示,我国总云量总体处于下降趋势,相对于20世纪60至70年代云覆盖年变化平稳阶段,1980 2009年全国平均总云量下降了0.6%,但长江以南沿海地区和新疆少部分地区总云量一直变化比较平稳。低云变化空间不均性差异较大,以四川盆地为中心区域50年间低云持续减少,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平均每10年年平均下降幅度达4.0%;长江以南、东北东部和新疆西部至青藏高原北部区域低云却增加了,平均每10年增加4.8%。  相似文献   
672.
利用不同资料研究我国大陆上空柱水汽含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71—2001年探空资料以及ERA-40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别得到地面到300 hPa我国大陆上空大气柱水汽含量,对3种不同资料所得的柱水汽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线性趋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种资料得到的柱水汽含量年平均和季节平均的空间分布特征一致;3种资料年平均的线性变化趋势在东北地区、内蒙古东部地区,西南地区北部、华南沿海和新疆北部地区均呈增加趋势;在华北和华东的部分地区,ERA-40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为降低趋势,而探空资料得到的柱水汽含量变化相对较小,但未通过信度检验;探空资料得到的柱水汽含量的相对变化显示我国东北地区、内蒙古东部地区、新疆地区的增加更显著。  相似文献   
673.
近40年甘南草原生命地带偏移趋势及干湿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Holdridge生命地带系统对1971—2010年甘南草原的Holdridge生命地带偏移趋势及干湿变化进行分析,发现甘南草原目前仍属于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地区的亚高山高寒草甸生命地带,但由于甘南草原生物温度明显升高,甘南草原南部和北部降水量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位于青藏高原边坡地带的甘南草原的Holdridge生命地带距平均中心的偏移趋势逐年增大,甘南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在减弱;甘南草原潜在蒸散率以0.02/10 a~0.03/10 a趋势上升,其中以玛曲上升最明显,达0.03/10 a;20世纪90年代后,甘南草原呈明显的暖干化趋势,其中以位于南部的碌曲、玛曲变化最为明显,碌曲已由极湿润区转变为湿润区;玛曲有从极湿润区向湿润区过渡的趋势。影响甘南草原潜在蒸散率上升的主要气候因子是温度,其次为降水和空气湿度,温度上升是甘南草原暖干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74.
摘 要:利用车尔臣河流域1955-2010年气温、降水、云量、浮尘、沙尘暴和大风等气象资料,分析了近56a来流域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车尔臣河流域年、季平均气温均呈明显上升趋势,以冬季增暖最显著;且在1990年前后出现了冷暖突变,2001-2010年是近56a来最暖的时期。(2)年、季降水量呈小幅增加趋势,春季降水增加趋势达显著水平;降水在1962年出现干湿突变,而1980s后降水增加则趋于平稳。(3)年、季平均总云量呈增加趋势,其中夏季云量的增加最明显。(4)年浮尘、沙尘暴和大风日数呈显著减少趋势,但值得注意的是2005年以后沙尘日数不降反升。总体上看,近56a车尔臣河流域气候朝暖湿方向发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75.
根据阜新地区2个观测站1951-2010年逐月和逐年降水资料,通过趋势分析、Mexicohat小波变换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了阜新地区降水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阜新地区近60 a来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为10.7 mm/10a;降水量年际变化明显,极易出现旱涝灾害。除春季降水略有增加外,其他三季均呈减少趋势。年降水量和季节降水量均有准12 a和18 a的周期振荡。除春季降水量没有明显突变点外,夏、秋、冬三季均存在突变点,其中夏季降水量存在3个突变年份,分别为1967年、1978年和1986年,秋季降水量在1996年存在突变,冬季降水量在2004年存在突变。  相似文献   
676.
基于累积相似度表面的空间权重矩阵构建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康  李满春  刘永学  程亮  陈焱明 《测绘学报》2012,41(2):259-265,272
将地理要素相似度定义为属性相似度与空间相似度,提出累积相似度表面的概念,引入曲线演化理论和快速行进方法生成累积相似度表面,构建空间权重矩阵。通过趋势面模拟数据与ASTER GDEM数字高程模型数据的实验分析证明,相比于利用欧氏距离等距离测度方法,通过累积相似度表面构建的空间权重矩阵综合考虑了地理要素的属性相似度与空间相似度,体现了地理要素的局部空间特征,能够更为准确地描述地理要素空间特征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677.
张良  马洪超  邬建伟 《遥感学报》2012,16(2):405-416
首先,联合机载激光雷达(LiDAR)数据提取的海岸带数字表面模型(DSM)与验潮站数据提取的高、低潮面进行相交运算,生成"水陆二值图像",然后对其以提取边缘的方式提取高、低潮潮位线;针对LiDAR光束无法穿透水体导致低潮线附近DSM为无效值的缺陷,采取移动趋势面拟合法外推概略低潮线附近DSM,在此基础上重新提取更精确的低潮潮位线。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在较少人工干预的情况下有效提取高、低潮潮位线。  相似文献   
678.
根据北京市观象台1971~2007年"数九"时节的逐日气象要素资料,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北京"数九"时节的气候特征及其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北京的寒冷阶段在"三九"至"五九",这期间在"三九"末到"四九"初日平均气温连续4天维持在最低值-3.8℃,各"九"的极端最低气温是-18.3℃,出现在"五九"的第1天;各"九"平均气温的最低值是-3.5℃,出现在"三九",因此,最冷的时段是"三九";"数九"时节81天的平均气温在70~90年代变暖较快,其增温幅度为1.25℃·(10 a)~(-1);各"九"平均气温随年代顺序变化亦属变暖趋势,"五九"的变暖幅度最大,达到1.38℃·(10 a)~(-1).  相似文献   
679.
ISCCP产品和我国地面观测总云量差异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际卫星云气候计划ISCCP是国际上较权威和客观的云气候性研究计划, 自1983年以来为研究全球云和辐射平衡、云水资源分布等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在分析总云量卫星和地面两种观测方式差异的基础上, 研究了1984-2006年ISCCP D2产品和我国地面观测云资料数据集总云量空间及时间差异。尽管两套资料能一致揭示我国总云量的分布形势和气候变化特征, 但区域性差异仍比较明显。天基、地基数据可对比格点上, 全国平均而言总云量卫星观测结果比地面观测偏高8.46%, 华南地区差异最小、东北地区差异最大。气候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近23年我国总云量呈减少趋势, ISCCP D2产品总云量每年减少速度为0.015%, 小于地面观测的总云量每年减少速度 (0.063%); 东北地区总云量缓慢增多, 而青藏高原、西北地区总云量减少。利用卫星和地面资料均以累积距平法检测出1984—2001年总云量减少、2002-2006年总云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680.
本文运用重庆市主城区1993~2007年降水pH值监测资料,分析了重庆市最近15年来酸雨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重庆市主城区降水pH值较低,15年来平均pH值介于3.8~4.5之间。重庆市年降水pH值基本呈递增趋势,倾向率达0.23/10a;最近5年的月际变化中,降水酸度夏高冬低,酸雨频率夏低冬高;各季节中,秋季pH值年际变化呈明显的波动状升高的趋势,其余3个季节呈弱波动,升降趋势不明显。重庆市酸雨(pH〈5.6)频率较高,各季节的酸雨频率基本在80%以上,且有增大的趋势;各季节中春季呈明显的升高趋势,其余季节略升高或趋势不明显。重庆市较强级别以上强度的酸雨(pH〈4.5)频率年际变化幅度较大,介于30~80%之间,变化趋势不明显。重庆市酸雨强度的变化主要受污染源排放量及其它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