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081篇 |
免费 | 6948篇 |
国内免费 | 986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515篇 |
大气科学 | 4846篇 |
地球物理 | 7275篇 |
地质学 | 25904篇 |
海洋学 | 5421篇 |
天文学 | 3407篇 |
综合类 | 2598篇 |
自然地理 | 592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22篇 |
2023年 | 774篇 |
2022年 | 1537篇 |
2021年 | 1771篇 |
2020年 | 1657篇 |
2019年 | 2004篇 |
2018年 | 1520篇 |
2017年 | 1794篇 |
2016年 | 1887篇 |
2015年 | 2004篇 |
2014年 | 2454篇 |
2013年 | 2407篇 |
2012年 | 2536篇 |
2011年 | 2719篇 |
2010年 | 2365篇 |
2009年 | 2905篇 |
2008年 | 2797篇 |
2007年 | 2825篇 |
2006年 | 2847篇 |
2005年 | 2631篇 |
2004年 | 2268篇 |
2003年 | 2160篇 |
2002年 | 1894篇 |
2001年 | 1641篇 |
2000年 | 1664篇 |
1999年 | 1432篇 |
1998年 | 1241篇 |
1997年 | 889篇 |
1996年 | 744篇 |
1995年 | 622篇 |
1994年 | 576篇 |
1993年 | 496篇 |
1992年 | 347篇 |
1991年 | 302篇 |
1990年 | 220篇 |
1989年 | 159篇 |
1988年 | 145篇 |
1987年 | 83篇 |
1986年 | 55篇 |
1985年 | 43篇 |
1984年 | 32篇 |
1983年 | 17篇 |
1982年 | 18篇 |
1981年 | 13篇 |
1980年 | 9篇 |
1979年 | 6篇 |
1978年 | 16篇 |
1977年 | 7篇 |
1976年 | 6篇 |
1954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降水是干旱区水文循环研究不可缺少的水文要素,为了揭示我国西北地区大气降水的氢氧同位素时空分布特征,合理开展不同尺度水文循环研究和建立对比标准,系统搜集分析了乌鲁木齐、银川、张掖、兰州、平凉、西安和拉萨七个地区多年大气降水的氢氧同位素数据资料。分析结果表明:乌鲁木齐、银川、张掖和兰州四个地区的δ18O值夏半年明显高于冬半年,从全年尺度上来看只是受到了温度效应的影响;而位于关中盆地的西安地区则由于复杂的水汽来源,冬半年表现出受温度效应的控制,夏半年转为雨量效应控制为主。平凉地区δ18O与其它海拔相近地区(如兰州)相比5~9月份均偏负,这与平凉地区较弱的城市热岛效应有关。西北地区大气降水δD和δ18O的变化范围均在全球大气降水的变化范围之内,除平凉和拉萨外,其它几个地区大气降水线方程的斜率和截距均小于全球大气降水线,说明这些地区的降水是在干旱环境下经历较强程度的蒸发条件下进行的,且在降水过程中还可能受到了局地二次蒸发凝结等水汽循环的影响。而该区域大气降水的氘盈余(d值)表现出冬半年高、夏半年低的特点,表明冬半年和夏半年水汽来源不同或者水源地的蒸发条件不同。 相似文献
72.
阿巴拉契亚-阿钦塔造山带是北美乃至世界著名的大陆边缘挤压碰撞推覆造山带,是地质学研究的经典地区之一,也是许多经典地学理论和概念的发源地.其中,对地质学影响最大的当属地槽学说.继20世纪60年代由深海钻探带来地学革命之后,由COCORP实施的地震反射剖面和深钻揭示了该造山带的巨大推覆构造.人们惊奇地发现,在巨大推覆体之下... 相似文献
73.
不同采出程度下石油组分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GHM烃分析仪对水驱模拟实验过程中不同阶段的采出原油进行分析,研究其原油组成的变化规律,探索原油组成与采出程度之间的内在关系。实验表明 :原油的采出程度与采出流体PV数之间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随着采出程度逐渐提高,原油中正构烷烃的碳数范围及主峰碳数逐渐后移,原油的轻 /重比值呈现降低趋势。实验还证明,某些在空间上呈圆柱型、具有规则支链的分子比相近碳数的直链分子更容易被驱出。该项研究对于从微观角度深入探索驱油机理、提高原油采收率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4.
煤岩的显微构造特征及其与瓦斯突出的关系——以南桐鱼田堡煤矿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煤瓦斯突出与煤岩显微结构构造密切相关。除部分显微结构构造与成煤阶段的环境等有关外,大部分都是构造变形的结果。因此,我们从构造变形类型和特点来划分煤岩显徽构造类型,既简便又利于应用。根据四川南桐鱼田堡煤矿4号及6号煤层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可将煤岩划分成5类:非构造煤、微裂隙煤、微劈理煤、碎裂构造煤和糜棱构造煤。文中详述了各类煤的特点,指出它们所代表的构造意义,并讨论了它们与瓦斯突出的关系。还特别提出糜棱构造煤的一系列塑性变形特征。得出结论:若其他条件均具备,有糜棱构造煤产出的地段,就可能是瓦斯突出最危险的部位。此外,根据观察煤瓦斯突出后的煤岩显微构造变化,提出有关瓦斯突出的过程,并探讨了煤瓦斯突出机理。在瓦斯突出过程中,已经历过塑性变形的煤岩又叠加了脆性变形,因而发生大量煤“粉尘”随突出而抛出。 相似文献
75.
76.
页岩气储层的形成条件与储层的地质研究内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综合考虑页岩气系统形成的有利条件,结合国内和国外的实例,总结了有利于泥页岩,特别是可作为页岩气储层的富有机质暗色泥页岩形成的时期和沉积环境,认为富有机质暗色泥页岩主要形成在相对海(湖)平面上升时期的海侵(湖侵)体系域,特别是密集段附近的位置;陆相盆地中的湖湾、半深湖—深湖与海相盆地中的半深海—深海盆地、台地边缘深缓坡和半闭塞—闭塞的欠补偿海湾地区是富有机质暗色泥页岩发育的有利地区。通过对美国Barnett等页岩气系统的分析,认为制作暗色泥岩等厚图、TOC等值线图、Ro等值线图、暗色泥岩埋深图等单因素基础地质图件,对其进行叠加综合分析, 对页岩气的勘探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7.
轴压下两体力学模型的转化条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触界面的相互作用是影响工程稳定的重要因素,基于接触面两侧介质的实际受力状态,采用一体两介质力学模型与两体两介质力学模型加以描述。通过一体和两体模型试件的轴压破坏试验,分析了两种模型的力学响应的差异,并认为:一体两介质力学模型在符合一定条件情况下可以转变为两体两介质力学模型。此外,还对影响两种力学模型性能的参数进行了分析。提出对一体两介质力学模型力学性能产生影响的参量是低强度介质与高强度介质的静载极限强度比k以及两种介质之间的黏结力c;对两体两介质力学模型力学性能产生影响的主要参量除了k之外,尚有两种介质的断裂韧度比? 、体积比? 以及界面的粗糙程度 相似文献
78.
O. Hernandez † C. Carignan P. Amram L. Chemin O. Daigle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2005,360(4):1201-1230
We present the Hα gas kinematics of 21 representative barred spiral galaxies belonging to the BHαBAR sample. The galaxies were observed with FaNTOmM, a Fabry–Perot integral-field spectrometer, on three different telescopes. The three-dimensional data cubes were processed through a robust pipeline with the aim of providing the most homogeneous and accurate data set possible useful for further analysis. The data cubes were spatially binned to a constant signal-to-noise ratio, typically around 7. Maps of the monochromatic Hα emission line and of the velocity field were generated and the kinematical parameters were derived for the whole sample using tilted-ring models. The photometrical and kinematical parameters (position angle of the major axis, inclination, systemic velocity and kinematical centre) are in relative good agreement, except perhaps for the later-type spirals. 相似文献
79.
80.
获取与处理类测量规范是测绘标准体系的核心部分,然而,这些测量规范存在着内容重复、引用复杂、系统性差等缺点,因此,建议将现行的获取与处理类测量规范进行重组。通过分析,将该类测量规范规划为两部分:基础测量规范与专业测量规范,重组后的测量规范系统性强、引用简单、索引明确,对指导测绘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