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183篇
  国内免费   38篇
测绘学   36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52篇
地质学   297篇
海洋学   20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1.
This study tested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small-scale topography caused by ripples in sediment would affect benthic macrofaunal assemblages. Ripple marks were measured and macrofauna and sediments were sampled near to and far from subtidal rocky reefs at two sites. Ripples were significantly wider and taller close to than far from reefs. Sediment grain-size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crests and troughs. Microtopography clearly influenced the structure of the benthic macrofaunal assemblages in three of the four locations (and 8 of the 12 sites) examined. Numbers of taxa of the benthic macrofaunal assemblages and almost all individual taxa analysed showed significant greater abundances in troughs than in crests. The results strongly support the model that benthic macrofauna are affected by locally varying hydrodynamic environments produced by ripple-beds. These, in turn, were influenced by their proximity to a reef. Models about passive transport of the macrofauna by water-movement and active movements of the fauna are discussed. Furthermore, it appeared that there was a relationship between spatial variability of the macrofaunal assemblages and size of ripples. It is suggested that microtopography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experimental designs when patterns of distribution of benthic organisms are being evaluated.  相似文献   
92.
区别于DSDP-ODP的深海保压保温天然气水合物钻探取心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到目前为止,任何深海天然气水合物原位岩心样品的钻探、取心技术都离不开ODP(大洋钻探计划)或DSDP(深海钻探计划)专用船舶钻探技术,该技术主要通过从工作母船上连接几百到几千米钻杆到海底,实现500—1000m的钻探,再通过不同类型PCS(保压取心器)与PTCS(保压保温取心器)取心工具实现样品采集。重要特点是投入经费巨大。新型保压保温取心钻具是将钻具直接固定在深海海底,实现样品的原位保真采集,针对国内外两类着底式天然气水合物钻探、取心技术进行了分析,对于深海浅表层天然气水合物原位样品采集作业反映了创新的思维、技术模式、设计方案与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93.
流水波痕可以广泛发育在不同的海、陆相环境中。对流水波痕的研究不能仅仅注意沉积作用方面,更要注意作用于流水波痕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94.
笔者在世界上首次发现的华南海岸全新世高海滩岩中,又发现了海滩岩断代序列模式及其中蕴藏的重大科学信息。本文重点讨论高海滩岩与闽粤琼大震、大震构造与地震周期序列的关系,以及大震构造的定量标志。此外,继发现250年左右阶段的海岸升降年垂直活动速率后,又发现了50年左右阶段的年活动速率。  相似文献   
95.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气烟囱结构中存在被水合物充填的裂隙, 表明在自然条件下沉积物中曾发生过流体压裂以及相关的流体流动和水合物形成。在水合物稳定带内实施人为的流体压裂工程, 并联合其他方法(如降压或注热)进行水合物开采, 有望提高开采效率。水合物稳定带内, 无论是自然条件下发生的流体压裂过程, 还是人为实施的流体压裂工程, 都存在水合物反应和沉积物裂隙变形之间的耦合响应。当前, 已有不少数值程序对水合物反应与沉积物弹塑性变形的耦合过程进行了定量研究, 但尚没有数值程序能够计算水合物反应和离散裂隙变形之间的耦合过程。文章将TOUGH+Hydrate程序、IC-FERST和Solidity两者的耦合程序进行了进一步耦合, 为水合物稳定带内的流体压裂计算提供了一种耦合计算方法, 同时通过一个算例初步验证了该耦合计算方法的可行性。验证结果表明, 该耦合计算方法经进一步改进后有望应用于定量研究水合物稳定带内的裂隙变形和水合物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96.
气象信息网络是气象部门进行信息传输的基础保障,结合气象信息与技术保障体系业务实际,开发适合市、县两级气象信息网络的全网监控系统是市级网管人员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由于SNMP简单、易于实现、功能强大等特点,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在简要介绍了SNMP的基本概念和代理模式后,对基于SNMP分布式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思路、开发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7.
玛页1井是新疆油田股份公司在准噶尔盆地西部隆起乌夏断裂带部署的一口风险探井,目的是探索风城组页岩油和常规高孔火山岩油藏的勘探潜力,全井设计取心275 m,实际取心445 m,该井具有取心井段长、致密泥岩地层取心效率低、裂隙发育段易堵心等特点。针对该区域地层特点及玛页1井长井段取心面临的技术难点,通过应用KT216型钻具长筒取心技术,配套井底动力高转速驱动金刚石钻进工艺,与邻井相比,玛页1井长井段取心钻进综合效率提高1.79倍,连续取心长度445 m,单回次取心长度41.97 m,创该区域历史最高纪录,可为后续该区域长井段连续取心实施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8.
周增辉 《地质与勘探》2021,57(2):360-369
浅层钻探技术是覆盖区化探取样技术研究的新方向。手持钻机是轻便钻机的一种。为了探索手持钻机的化探取样效果,以内蒙古拜仁达坝银铅锌矿区为代表的大兴安岭南部半干旱草原浅覆盖区作为研究区,采用回转式和冲击式手持钻机开展浅钻化探取样试验,分析该方法相对于常规化探方法的优势。结果表明,浅钻化探取样具有方便快捷、效率较高、成本较低等优点。通过对比两类钻机的钻进、取样工艺及效果,分析总结两类钻机对于草原覆盖区不同覆盖物的适用性及存在问题,为覆盖区浅钻化探技术和取样钻机的发展和推广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9.
钻井提速用振动冲击工具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甘心 《探矿工程》2021,48(2):85-93
振动冲击工具作为降本增效的有效手段之一,正在得到行业内的广泛认同和重视。本文通过详细列举轴向冲击器、扭转冲击器和复合冲击器等工具的最新研究进展,可以看出振动冲击工具通过合理利用泥浆水力能量并将其转化为冲击破岩能量,有效提高了破岩效率,改善了钻头破岩环境,降低了破岩阻力。并根据现场应用情况来看,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钻井过程中的机械钻速,缩短钻井周期。  相似文献   
100.
本文重要介绍了转盘(顶驱)+螺杆钻具复合钻进工艺在干热岩钻井中的应用。为进一步提高干热岩钻井施工效率和减少孔内事故,在青海共和干热岩GR1井进行了转盘+螺杆钻具复合钻进应用,根据现场高温井况下螺杆钻具的工作特性,改进优选了螺杆钻具的耐高温橡胶和转子定子的配合间隙,是螺杆钻具复合钻进工艺在深孔高温干热岩钻孔(孔深3705m,孔底温度236℃)施工的首次成功尝试,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经受住了硬岩和高温的考验,为进一步改进螺杆钻具在高温井况下的应用提供了宝贵的现场施工经验,也将为我国干热岩科学钻探与深部地热资源勘探提供新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