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5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56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变速成图方法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研究了地震速度和变速成图传统方法中影响成图精度的主要因素 ,指出了传统方法中造成误差较大、准确性较低的原因。从解决传统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入手 ,提出了相应的速度场建立和变速成图方法 :通过提高叠加速度分辨率 ,利用模型层析法或模型反演法实现叠加速度到层速度的转换 ,建立空间速度场 ,速度校正和时深转换。实际资料应用表明 ,该方法提高了速度场建立和变速成图精度 ,解决了山前高陡构造以及低幅度构造地区的变速成图问题。  相似文献   
22.
北祁连造山带—阿拉善南缘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及其以北地区, 其地壳结构记录了早古生代以来祁连山、河西走廊盆地、合黎山及相邻盆地之间的盆山演化历史及耦合关系, 对其地壳浅层速度结构的探测有助于揭示该区浅层地壳结构及构造变形的演化历史。本文利用北祁连—阿拉善南缘225 km长的深反射地震剖面的初至波(Pg震相)数据, 通过层析成像反演方法, 获得了沿线2 km以浅的上地壳P波速度结构。其主要特征为: 酒东盆地的沉积盖层厚度最大可达2 km, 盆地深度的南北差异可能与阿拉善地块与祁连造山带间的挤压作用相关; 民乐盆地的平均深度为1.5 km, 该盆地内的速度等值线弯曲形态反映了盆地在新生代之后不同的抬升和剥蚀速率; 银额盆地的沉积厚度至少在1.5 km左右, 且盆地内沉积地层产状较为平缓; 榆木山构造带南北两侧的酒东盆地与民乐盆地虽然地表高程相差近1 km, 但具有近乎相同的速度结构和沉积厚度, 推断榆木山构造带的隆升与其南北两侧的两个断层背冲作用有关; 此外, 反演得到的P波速度结构揭示了沿线发育的多条断裂和块体边界位置, 为讨论青藏高原东北缘向北扩展与阿拉善地块挤压作用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23.
High-resolution tomographic images of the belt crossing the Japan Trench-Changbai Mountains-Dong Ujimqin Qi are represented in this paper, revealing the shape of a subducted slab in the western Pacific reg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thospheric structures under the Changbai Mountains and the Da Hinggan Mountains. Studies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subduction time and the time-lag between the subduction and magmatism, combined with petrology and isotope geochemistry of the Late Mesozoic volcano-plutonic rocks from the Da Hinggan Mountains-Yanshan Mountains have further proved the independence of magmatic activities from the subduction of the Pacific plate. The Mesozoic tectono-thermal evolutionary history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thosphere in the Da Hinggan Mountains and North China suggest that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magma have probably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delamination and thinning of the continental lithosphere and the underplating resulting from the consequent up  相似文献   
24.
衍射层析成像可划分为两步,即由散射数据确定目标空间谱,再由目标空间谱重建目标特性。本文通过计算机模拟讨论由Fourier 衍射定理所重建的目标空间谱,及其对成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5.
渤海及其邻区的地震层析成像   总被引:40,自引:8,他引:4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渤海周边地区地震台网记录的P波到时进行层析成像研究,得到了该地区地壳、上地幔速度图像的新信息.结果表明:1.渤海湾内地壳薄,是Moho面上隆的中心.2.渤张断裂由几段相接而成,属壳内断裂.3.该区岩石层厚度变化显著,渤海内为110km,燕山地区大于180km.渤海湾内上地幔盖层速度是研究区内最高的,最大值为8.45km/s,其岩石成分是高密度物质.这是该区呈现高重力异常的缘由.4.渤海内庙岛西部中地壳有一近似圆状的低速体,渤海内强震以及近期地震活动沿其周边展布,那里是高、低速块体的交界部位.研究区内其它地区的强震一般也发生在地壳中高速块体的边侧,或高速块体与低速块体的交界位置.  相似文献   
26.
27.
天然地震层析成像相对于传统的反射地震方法而言是一种新的经济的勘探方法。这是由于天然地震层析成像所需的观测值直接来自于研究区下方发生的天然微地震,而反射地震却需要在研究区表面进行人工放炮。因此本工作是将天然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应用于柴达木盆地西部某油田约100km2地区的深层构造的尝试性研究。626个地震事件的3289个P波到时的初步结果与研究区已知的大的构造吻合较好。该模型中非常显著的特征就是观测到一个北西向的背斜。此外,微地震的分布也与研究区中活动断裂带的位置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8.
罗水余 《物探与化探》1998,22(2):143-148,142
层析成像的分辨率取决于对地震(声波)全波列记录信息提取的精度,本文阐述了从地震(声波)全波列记录提取特征信息,建立三层神经元网络模型,利用神经元网络对地震(声波)全波列记录的信息提取,如初至波走时拾取。本文讨论了神经元网络模型的建立和神经元网络模型的学习。侧重讨论了初至波出现时的特征并对它进行了定量化描述,用它对地震(声波)全波列记录信息提取,取得了很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29.
层析静校正技术在山地复杂地区三维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勘探区位于鄂尔多斯聚煤盆地东缘,河东煤田南部,工区内地形起伏较大,黄土冲沟发育,多成“U”字形深切冲沟,部分沟壁可达85°,高差20~60m。地形西低东高,最大高差205m,第四系覆盖层厚度0~120m,低速带速度横向变化较大,存在严重的长、短波长剩余静校正问题。如在该区钻孔CB77至CB73,其2~#煤层底板为同样标高,但在折射静校正后的速度分布图上,钻孔CB73处却存在一明显异常区,通过使用层析静校正方法,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另外,在该区陷落柱判识方面,利用层析静校正方法取得的时间剖面,其陷落柱边界、高度、形态,比采用常规静校正更清晰。  相似文献   
30.
应用于金属矿勘查中的地面地震层析成像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金属矿地震勘探中,反射地震是一种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技术,为更有效地探测与金属矿有关的局部不均匀体,我们利用了地面地震层析成像技术。这里结合模型实验和在金属矿勘查中的应用实例,论述了地面地震层析成像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