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1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273篇
测绘学   301篇
大气科学   76篇
地球物理   105篇
地质学   414篇
海洋学   140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81篇
自然地理   4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根据辽河油田已有地层、构造资料,研究了杜84块构造格架、主要断裂特点,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构造应力场模拟的三维地质模型,用3D-σ软件进行了构造应力场三维有限元模拟研究。其结果表明,杜84块油层受构造应力状态为最大和中间主应力近水平,最小主应力垂直。在此应力场作用下,区内断层运动方式为正断兼水平扭动。三维有限元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沿断层带均发生压应力和剪应力集中现象,从而有利于断层发生扭张性运动。位移分析表明,有明显的呈阶梯状组合的正断位移。据破坏率分析,在现有应力场作用下,油层所在岩体局部会产生裂缝。  相似文献   
82.
双尖子山银铅锌矿位于大兴安岭中南段,是近年来该区域新发现的规模最大的银多金属矿,属热液型矿床并经历了多次矿化叠加。磁异常与金属矿有较强的相关性,磁性结构能够较好地反映控矿构造。本研究在各类先验信息约束下,对双尖子山铅锌矿区约1200 km2的高精度磁法数据进行了定性分析,并通过三维物性反演计算,得到了该区域地下5 km内的三维磁性结构,初步揭示了深部构造特征。获得的认识如下:(1)研究区高磁性岩体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北部,呈北东—南西向条带状展布。(2)基于磁性结构,将研究区划分为4个主要构造单元和6个次级构造单元;(3)研究区总体断裂构造呈北东—南西走向,南部断裂构造转为北西—南东走向;(4)研究区中部和东南部有较大范围的隐伏岩浆岩,且以中酸性岩浆岩为主。  相似文献   
83.
蒋忠祥 《地质与勘探》2022,58(5):965-974
近年来,新疆西准噶尔巴尔鲁克地区发现的苏云河钼矿、加曼铁列克得铜矿、石屋铜金矿等斑岩型矿床,为研究巴尔喀什斑岩型成矿带是否延伸至我国新疆西准噶尔一带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其中苏云河钼矿是该区最大的斑岩型矿床,赋矿岩体为二长花岗斑岩,目前对于该含矿斑岩体的空间形态及规模认识不足。本文以西准噶尔巴尔鲁克山一带区域重力为研究对象,针对苏云河钼矿含矿岩体开展重力三维反演,从构造环境、含矿岩体、成矿年龄等方面对比分析苏云河钼矿与哈萨克斯坦阿克斗卡铜矿的相似性。结果表明,苏云河含矿斑岩体深部最长约9.4 km,最宽约3 km,垂向延伸超过2.2 km,直观展示了苏云河含矿岩体的规模及空间形态,巨型岩体的存在表明深部仍有广阔的找矿空间。此外,巴尔鲁克山一带的重力场反映了西准噶尔洋残余盆地的特征,证实该区在晚石炭世处于俯冲拉伸相关的岛弧环境,为哈萨克斯坦巴尔喀什成矿带向东延伸到我国新疆西准噶尔一带提供了地球物理证据。  相似文献   
84.
植被冠层辐射散射信号中蕴含了丰富的植被信息,通过构建植被冠层辐射散射模型,可以实现植被结构等生物物理参数的遥感定量反演。迄今为止,可见光/近红外、热红外、微波波段均已发展了大量的模型,这些模型在参数反演方面各具优势,但不同波段的模型又有其自身的局限性。跨波段的联合模拟可以实现模型间的优势互补,进而提高地表参数的反演精度,近年来已有学者专注于可见光/近红外与热红外模型,热红外与微波模型,主被动微波模型,以及可见光/近红外与微波模型的联合模拟和协同反演,但多是两两联合,且主要是基于经验模型或解析模型。基于3维场景的植被冠层辐射散射特性模拟模型可以细致刻画不同组分的结构和空间分布特征,对于由植被结构引起的多次散射和组分比例变化的考虑具有优势。本文主要介绍了3维模拟模型在可见光/近红外、热红外和微波波段,以及跨波段联合模拟方面的研究进展,从模型机理、场景统一、以及组分理化参数的统一的角度,探讨了构建多波段3维模拟系统的可行性,展望了多波段3维模拟模型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5.
主要针对三维数字城市发展现状进行论述,分别利用3ds Max建模软件、Arc GIS平台进行三维数字城市的建立工作。结合安徽省某市的实例,对三维城市建模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得出了一套完整的三维建模操作流程,并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6.
面向地理国情监测,以自然保护区监测为突破口,分析自然保护区监测内容,研究自然保护区多源异构数据整合、专题信息建模、多时态信息动态可视化等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以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构建保护区多层次、多尺度的基础空间数据库和专题数据库,实现保护区动态监测系统,形成动态标注、动态漫游、动态矢量等多种动态表达方式。该系统的建立为自然保护区监测和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研究所形成的监测内容、关键技术和动态表达方式对地理国情监测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7.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有关部门对应急事件的处理效率和办事效果。面对变化莫测的突发情况、纷繁复杂的任务要求,多部门联合办公成为解决应急事件的关键所在。利用Web GL技术直接调用计算机图形处理器(GPU)进行三维符号的快速绘制,可以实现各部门指挥系统符号的统一并实现跨平台使用,有效提高了有关部门对应急事件的处理效率和办事效果。  相似文献   
88.
空间大尺寸机构的位置和姿态测量是诸多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必要环节。而传统的一维测量技术在精度、范围和速度上已经无法满足越来越高的需求,因此必须探索新的测量技术和方法。激光跟踪仪的单站坐标测量精度在局部范围内能够达到几十个微米量级,如果要在大尺度空间内同样实现该坐标测量精度,则需要建立全局的精密三维控制网。为了解算控制点全局坐标以及测站的位置和姿态参数,文中基于边角观测值和坐标转换模型建立了激光跟踪仪三维边角网整体平差模型。平差过程中,为了削弱激光跟踪仪测角误差的影响,建立了合理的角度和距离观测值权矩阵,为高精度距离观测值赋予较大的权值,从而对其进行约束。将该方法应用于宝钢不锈钢冷轧厂生产线的安装检测和轧辊轴线平行度测量,基于激光跟踪仪自由设站理论实现大尺寸精密三维控制网的建立,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9.
当前通达性研究多单方面关注地面交通或地下轨道交通,缺少对地面、地下一体化立体交通通达性的研究。利用空间句法形态分析变量,分别表述地面和地下交通的通达性,并以地面公交站点通过的公交车数量作为权重因子,构建地下交通通达性向地面交通传递的纽带,最终建立城市立体交通空间通达性模型。研究表明,该模型可用于立体交通通达性的计算,定量描述结果更符合城市交通通达性现实状况,可作为城市科学布局与发展的依据。  相似文献   
90.
利用常规观测、加密自动气象站、三维闪电定位仪、天气雷达和地基微波辐射计资料等,对湖北冷季(2014年11月)发生的3次高架雷暴过程进行了分析。(1)3次过程发生在地面冷锋后部地面冷气团中,主要以短时强降水和频繁的雷电活动为主,是典型的冷季“高架雷暴”,对流区位于地面冷锋后部500 km左右。(2)地面到925 hPa的冷垫,迫使暖湿气流爬升,在925 hPa逆温层附近触发对流,冷垫之上西南暖湿气流越强,对流越旺盛,雷达径向速度剖面可以明显看到1 km之下的冷垫。(3)冷季高架雷暴雷电活动剧烈,CG(地闪)占总闪比例60%以上,而+CG则占CG的40%左右,闪电频次和降水有很好的时空对应关系,CG出现在较强降水中心附近及周围,IC和CG突增对降水均有一定的时间提前量。CG更靠近强回波中心,且和≥30 dBZ的回波位置对应较好,IC则分布在雷暴单体外侧回波强度≥15 dBZ的区域。0 ℃等温线以上的(最大)回波强度达到43 dBZ以上或者18 dBZ回波顶高超过7.5 km是湖北冷季高架雷暴是否发生雷电的重要预警因子。(4)地基微波辐射计温度、湿度廓线和探空曲线基本吻合,可以看到明显的冷垫、逆温层及西南急流。基于微波辐射计资料计算的不稳定指数变化特征对冷季高架雷暴的短临预报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当A指数、TT指数、K指数和T850-500出现快变抖动时,伴随抖动加剧可以判断将会有雷暴天气发生,当波动曲线开始下降并变得平稳,表示雷暴减弱消亡;θse 850在雷暴出现后跃增并在320 K附近抖动,雷暴结束后下落到290 K的平稳状态;Td850在雷暴活跃阶段近乎为0 ℃;T850-500在雷暴发生前是一个缓慢下降的过程,雷暴结束后大气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