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1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273篇
测绘学   301篇
大气科学   76篇
地球物理   105篇
地质学   414篇
海洋学   140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81篇
自然地理   4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结合实际的飞行试验,采用了5种像控布设方案,对无人机数码相机影像经纠正后直接进行立体建模测图或空三加密之后进行立体测图,然后进行实地精度检核,分析各种像控布设方案对工作效率和测图精度的影响,寻找出最佳的像控布设方案,对无人机航测进行1:000大比例尺高精度测图的可行性和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2.
刘汉湖  杨武年  夏涛 《测绘科学》2007,32(5):111-113
本文对高精度卫星遥感图像(QucikBird)进行了图像预处理,图像融合,正射校正,并基于12∶000地形图上构建了DEM。在Erdas软件支持下,实现了遥感影像三维可视化。同时,针对岩溶地区工程初勘需要,应用ArcGIS实现了工程量计算、机场净空分析、岩溶漏斗信息自动提取、漏斗形态显示、地下溶洞网分析等,这为机场的进一步勘查提供了准确可靠的地质灾害信息,可为指导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3.
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 deep Amur Plate border structure, seismogravimetric (density) and geoelectric sections of the plate lithosphere crossing geologically and seismically defined plate boundaries are compiled to construct a three-dimensional model of its lithosphere. The model demonstrates the almost ring structure of the plate with its inner part dipping for 50 km and uplifted fringing. The plate boundary zone consists of orogenic belts (Mongol-Okhotsk, Selenga-Stanovoi, Transbaikal, and Sikhote-Alin) and margins of the Siberian and North China platforms. The plate boundaries are described by mantle diapirism models with a largely bilateral inclined dip of its bordering belts.  相似文献   
114.
三维分离回归法是一种简单、有效、实用的转换方法,该方法可有效地克服病态矩阵问题。同时,为切实、有效地提高三维分离回归法的转换精度,计算时引入了三向尺度因子,使得三维转换参数由传统的7个变为现在的9个。详细介绍了三维分离回归法的基本原理、转换过程及转换实例。  相似文献   
115.
针对振动台试验,采用u-p形式控制方程表述饱和砂土的动力属性,选用土的多屈服面塑性本构模型刻画饱和砂土和黏土的力学特性,引入非线性梁-柱单元模拟桩,建立试验受控条件下液化场地群桩-土强震相互作用分析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通过试验结果验证数值建模途径与模拟方法的正确性。以实际工程中常用的2×2群桩为例,建立桩-土-桥梁结构强震反应分析三维有限元模型。基于此,针对不同群桩基础配置对液化场地群桩-土强震相互作用影响展开具体分析。对比发现,桩的数量相同时,桩排列方向与地震波输入方向平行时比垂直时桩基受力减小5%~10%,而对场地液化情况无明显影响;相同排列形式下,三桩模型中土体出现液化的时间约比双桩模型延缓5s,桩上弯矩和剪力减小33%~38%。由此可见,桩基数量增加,桩-土体系整体刚度更大,场地抗液化性能显著,桩基对上部桥梁结构的承载性能明显增强,其安全性与可靠性更高。这对实际桥梁工程抗震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6.
三维体目标间拓扑关系与方向关系的混合推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重点研究了三维空间中拓扑关系和方向关系间的混合空间关系推理。用Allen区间关系对描述基于投影的空间划分方法得到的方向区域和用九交矩阵描述的拓扑关系,用定义法研究混合空间关系推理,推理结果用组合推理表表示。  相似文献   
117.
以艾比湖流域主要入湖河流为研究对象,在5月(丰水期)和8月(枯水期)分别沿博尔塔拉河(博河)和精河进行采样,采用平行因子模型(PARAFAC)和三维荧光区域积分法对水体三维荧光特性进行研究并对其与水质的关系在枯、丰水期下的变化进行探讨.结果表明①河流DOM在枯水期与丰水期都含有C1(240、425 nm) UVC类腐殖质,C2(225、290 nm)紫外区内络氨酸类有机物,C3(230/280、330 nm)蛋白类有机物,C4(265、260 nm)腐殖质类共4种组分.通过对水体三维荧光进行区域积分可以看出DOM荧光成分的占比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博河在枯水期时EEM光谱中的区域Ⅲ富里酸含量低于丰水期,枯水期时区域Ⅱ芳香类蛋白质、区域Ⅳ可溶性微生物代谢物以及区域Ⅴ类腐殖质酸高于丰水期;对于精河来说,区域Ⅱ芳香类蛋白质和区域Ⅳ可溶性微生物代谢物在枯水期的含量高于丰水期,区域Ⅲ富里酸和区域Ⅴ类腐殖质酸的含量枯水期低于丰水期,这表明水体腐质化程度较高.②本研究选取了一些常规的荧光指数来描述枯、丰水期水体的荧光指数特性.经研究发现,精河的荧光指数、自生源指数和腐殖化指数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幅度较小,而博河的变化幅度较大.③将荧光指数与水质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建模,结果表明枯水期自生源指数(BIX)与化学需氧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0.688;丰水期时BIX与铵态氮浓度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R=-0.493.通过对比分析艾比湖主要入湖河流的三维荧光光谱特性与水质在枯、丰水期时的关系进一步表明水体中DOM的特性以及在枯、丰水期下的差异,为艾比湖流域的治理改善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8.
城市的扩建、旧城的改造以及水生态建设等都离不开对城市原有地下管线的调查,精准探测地下管线的分布情况是保障管线安全和确保市政工程正常运行的重要工作.为提高城市地下管线探测精度,本文采用三维探地雷达在东莞进行管线探测研究.结果表明,三维探地雷达能显示不同方向、不同埋深、不同类型的地下管线,在城市地下管线探测工作中应用效果显...  相似文献   
119.
为分析白龙江流域舟曲段江顶崖滑坡的变形演化机理及其阈值,设计降雨条件下的大型堆积体滑坡物理模型试验,采用FARO FocusS 350三维激光扫描仪进行滑坡数据采集、处理,获取滑坡在不同降雨工况的点云模型数据,对比分析不同降雨工况下滑坡宏观及局部特征点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滑坡模型表面出现持续、快速、变化鲜明的整体变形特征,伴随出现滑坡模型中、前部横向、纵向的张拉裂缝,表明在非饱和渗流影响下,堆积体滑坡模型的基质吸力降低、孔隙水压力以及滑坡体重力荷载增加,导致滑坡模型临近失稳;根据滑坡模型宏观变形情况,其变形演化过程可划分为:初始变形阶段、等速变形阶段和加速变形阶段,3个不同变形阶段坡体宏观变形各自有其特点。通过对试验阶段的变形特征分析,设立了滑坡变形速率阈值,分别为0.01 m/h、0.02 m/h、0.2 m/h。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坡体监测,结合坡体变形宏观和局部分析的优势,在保证高精度监测、采集、处理的同时,得到坡体的整体变形和位移。  相似文献   
120.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study of the performance of sparse iterative solvers regarding the resolu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and non-linear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 It is composed of two parts. In the first one, we present briefly iterative methods and preconditioners used in this study, then we analyse their performance on three 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 problems: a shallow foundation under a vertical loading, a single pile subjected to a lateral loading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lined tunnel in a soft soil. Tests are performed assuming an elastic–perfectly plastic constitutive law for the soil material with a non-associated Mohr–Coulomb flow rule. Copyright © 1999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