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4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150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98篇
地质学   465篇
海洋学   85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3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61.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潜江组页岩油储层的地质结构为韵律背景下的页岩薄层,由于地震分辨率的限制,常规地震勘探方法难以精确描述盐间页岩油薄储层厚度的空间展布。因此,应用现有地震资料,探索适用于韵律结构中页岩薄层的地震预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地震传播矩阵方法计算并分析研究区目标韵律层的地震响应特征,系统模拟并分析非均匀薄互层结构中页岩薄层的厚度、纵波速度等变化时地震波的反射动力学特征,发现地震反射波形的振幅和相位随非均匀页岩薄层的纵波速度和厚度的变化产生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是本文页岩薄层厚度预测的基础。结合测井分析构建韵律层地质地球物理模型,模型空间考虑了页岩薄层纵波速度和厚度共99种组合变化的情况。通过求取目标层实际地震反射波形与构建的模型空间中地震波形的最佳匹配,提出基于反射波形的页岩薄储层厚度的地震预测方法,预测研究区页岩薄层厚度变化范围为5~20 m,并且由西南向东北呈增加趋势。预测页岩薄层厚度与测井解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验证了本文地震预测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2.
在油气勘探、评价及开发中,岩性识别和薄片鉴定是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准确的薄片识别结果可以为勘探和开发提供可靠的依据。传统的人工判定方法或实验室分析方法具有主观性强、效率低、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目前基于内容的智能图像识别技术在准确性和具体应用方面还面临着许多难题。论文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与油气勘探与开发中岩芯薄片图像的特点及要求,设计并研制成功薄片图像自动识别系统和薄片智能鉴定系统。利用图像梯度分布和色彩分析进行火成岩岩石薄片智能分类,对所有像素进行类别划分进而得到整体的鉴定结果,实现了省时、高效、高精度的薄片智能鉴定成果。  相似文献   
163.
周增辉 《地质与勘探》2021,57(2):360-369
浅层钻探技术是覆盖区化探取样技术研究的新方向。手持钻机是轻便钻机的一种。为了探索手持钻机的化探取样效果,以内蒙古拜仁达坝银铅锌矿区为代表的大兴安岭南部半干旱草原浅覆盖区作为研究区,采用回转式和冲击式手持钻机开展浅钻化探取样试验,分析该方法相对于常规化探方法的优势。结果表明,浅钻化探取样具有方便快捷、效率较高、成本较低等优点。通过对比两类钻机的钻进、取样工艺及效果,分析总结两类钻机对于草原覆盖区不同覆盖物的适用性及存在问题,为覆盖区浅钻化探技术和取样钻机的发展和推广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4.
云台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是南太行地区层状峡谷地貌的典型代表.园区内发育一套中元古界云梦山组紫色石英砂岩, 是地质公园典型代表性景观地层, 在太行山地区广泛分布, 被称作"太行山红层", 美学价值极高.其中发育大量的交错层理, 波痕、干裂等层面沉积构造, 在野外观察和区域地质资料分析基础上, 通过对百家岩地质剖...  相似文献   
165.
西峡晚白垩世恐龙蛋化石宏观矿物组成研究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发现于河南省西峡盆地的恐龙蛋化石群产于白垩纪末期的典型红色粘土地层,因此该化石本身可能包含着当时地史时期全球或区域环境灾变记录。利用显微镜观察恐龙蛋的表观特征;利用XRD和XRF研究发现蛋内外粘土的成分极其相似,进而推断西峡恐龙蛋化石蛋腔内的物质源于蛋腔外部;通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发现蛋壳表面存在裂纹现象,同时在蛋体内发现了针铁矿、铜锌氧化物、硫酸钡、氧化硅等颗粒,并对其形成和来源给出了适当的解释。并基于实验结果对K/E转折时期的环境灾变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6.
针对无人艇载高清多光谱影像特性,提出了集成单应性矩阵内配准与置平薄板样条外配准的多光谱影像整体配准方案:(1)傅里叶-梅林变换引导下的多光谱影像相关匹配自动生成连接点;(2)单应性矩阵最小二乘联合估计实现多波段影像相互配准(内配准);(3)构建“置平”薄板样条变换模型实现多光谱影像序列无地理坐标配准(外配准),最后对无人飞艇搭载多CCD相机低空拍摄的高清多光谱影像进行配准验证,取得了约1个像元误差的内配准精度以及较好的外配准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167.
薄层色谱-光密度法分离分析原油族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微型柱色谱为基础,分离原油样的族组成。用薄层色谱扫描仪测定各组分的光密度,建立与柱色谱之间映射关系,计算出各组分的含量和原油的族组成。通过比较发现,薄层色谱测定结果与微型柱色谱吻合较好,且具有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快速等优点。对于含蜡量较高的样品,薄层色谱一光密度法测定的原油族组成更精确。  相似文献   
168.
This work presents the stratigraphy and facies analysis of an interval of about 2500 m in the Langhian and Serravallian stratigraphic succession of the foredeep turbidites of the Marnoso‐arenacea Formation. A high‐resolution stratigraphic analysis was performed by measuring seven stratigraphic logs between the Sillaro and Marecchia lines (60 km apart) for a total thickness of about 6700 m. The data suggest that the stratigraphy and depositional setting of the studied interval was influenced by syndepositional structural deformations. The studied stratigraphic succession has been subdivided into five informal stratigraphic units on the basis of how structurally controlled topographic highs and depocentres, a consequence of thrust propagation, change over time. These physiographic changes of the foredeep basin have also been reconstructed through the progressive appearance and disappearance of thrust‐related mass‐transport complexes and of five bed types interpreted as being related to structurally controlled basin morphology. Apart from Bouma‐like Type‐4 beds, Type‐1 tripartite beds, characterized by an internal slurry unit, tend to increase especially in structurally controlled stratigraphic units where intrabasinal topographic highs and depocentres with slope changes favour both mud erosion and decelerations. Type‐2 beds, with an internal slump‐type chaotic unit, characterize the basal boundary of structurally controlled stratigraphic units and are interpreted as indicating tectonic uplift. Type‐3 beds are contained‐reflected beds that indicate different degrees of basin confinement, while Type‐5 are thin and fine‐grained beds deposited by dilute reflected turbulent flows able to rise up the topographic highs. The vertical and lateral distribution of these beds has been used to understand the synsedimentary structural control of the studied stratigraphic succession, represented in the Marnoso‐arenacea Formation by subtle topographic highs and depocentres created by thrust‐propagation folds and emplacements of large mass‐transport complexes.  相似文献   
169.
浅谈液动冲击锤施工工艺在硬岩层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密士光  周志明 《安徽地质》2010,20(1):65-66,73
在河南禹州煤田景家洼矿区勘探中,遇到一层约90米左右的长石石英砂岩(俗称平顶山砂岩),钻进效率低,材料消耗大,通过ZK—09孔改用冲击回转钻进,取得了较好效果,介绍在硬岩层运用多工艺技术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70.
红层地下水富集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在山地丘陵区控制红层地下水富集的岩性、地质构造及地形地貌等主要地质因素,论证了红层地下水富集的水文地质特征,认为富水块段的形成通常并不是仅仅由某一因素单独决定的,而是岩性、地质构造及地形地貌等地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这些因素的组合具有明显的规律性。进而根据水文地质及环境地质调查研究成果及丰富的实践经验,归纳总结了反映红层地下水富集的水文地质因素组合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