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50篇
  免费   3060篇
  国内免费   5784篇
测绘学   2047篇
大气科学   5038篇
地球物理   3479篇
地质学   6527篇
海洋学   3489篇
天文学   1402篇
综合类   1437篇
自然地理   2075篇
  2024年   88篇
  2023年   209篇
  2022年   560篇
  2021年   640篇
  2020年   850篇
  2019年   978篇
  2018年   744篇
  2017年   875篇
  2016年   863篇
  2015年   1027篇
  2014年   1010篇
  2013年   1232篇
  2012年   1127篇
  2011年   1102篇
  2010年   899篇
  2009年   1083篇
  2008年   1170篇
  2007年   1366篇
  2006年   1315篇
  2005年   1186篇
  2004年   997篇
  2003年   830篇
  2002年   773篇
  2001年   582篇
  2000年   696篇
  1999年   651篇
  1998年   529篇
  1997年   401篇
  1996年   327篇
  1995年   257篇
  1994年   238篇
  1993年   214篇
  1992年   170篇
  1991年   124篇
  1990年   64篇
  1989年   87篇
  1988年   51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37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7篇
  1954年   4篇
  18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气候变化问题作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强烈的关注.全球气候变化深刻影响着草地生态系统,定量评估区域和不同类型草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研究其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可以为草地生态系统适应未来气候变化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草原综合顺序分类系统(CSCS)将天然草原分为42类(其中中国包含41类),并...  相似文献   
992.
基于1951—2018年衢州市椪柑采摘期降水量、雨日、日照时数、相对湿度等逐日气象资料,应用统计分析和小波分析方法,分析椪柑采摘期连阴雨天气变化特征及其大气环流背景.结果表明:1951—2018年衢州椪柑采摘期连阴雨日数、次数和强度呈略微增加趋势、滑动3d无雨次数呈减少趋势;滑动3d无雨次数存在明显的5a、7a和15a...  相似文献   
993.
利用1979—2019年CN05.1中国区域高分辨率降水格点数据、英国Hadley中心观测海温数据、ERA5逐月大气再分析资料及大气环流模式,研究了华南后汛期期间(7—9月)IOD Modoki事件与华南后汛期降水异常的关系及可能机理。观测资料结果表明,华南后汛期降水异常与热带印度洋中部(东和西部)海温异常呈显著正(负)相关关系,表现为印度洋IOD Modoki或印度洋三极子事件的空间分布型。滤除ENSO信号影响后,华南后汛期降水异常仍和IOD Modoki存在较为密切的联系。IOD Modoki正异常对华南后汛期降水异常的影响有以下途径,一方面,异常水汽从热带印度洋东部向西输送至热带中印度洋后,在北半球受科氏力作用向东输送至华南地区,为华南地区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并且对华南地区降水正异常的主要水汽辐合贡献为平均水汽的水平扰动散度项和扰动引起的平均水汽垂直平流项。另一方面,热带东南印度洋海温负异常,通过Mastuno-Gill响应引起对流层低层自热带东南印度洋至热带中印度洋有东南风异常,增强了70°E附近的越赤道气流,在北半球向东输送至西北太平洋,这引起了华南地区对流层低层气旋式环流异常。另外,热带东印度洋对流层低(高)层异常辐散(辐合),华南地区低(高)层异常辐合(辐散)增强了东亚地区的局地Hadley环流,有利于华南地区降水的产生。再者,IOD Modoki引起南亚季风区受异常下沉运动控制,并通过季风-荒漠机制引起副热带北大西洋东部、北非荒漠区及地中海西部周围正涡度异常,激发了沿急流向下游传播的准静止Rossby波,增强了日本海高压异常和华南及邻近地区对流层低层气旋式环流异常。上述原因均有利于华南地区降水的产生,反之亦然。上述结果在数值模式中亦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994.
为了深入认识济南岩溶泉水及地热水循环过程,本文以泰山北翼碳酸盐岩含水介质空间分布特征为研究出发点,分析其埋藏条件和连续性特征,并利用数理统计、空间插值、Piper三线图、概念模型等方法,结合水动力场、水化学场、水温度场和水年龄场“四场”分析,揭示区域地下水循环规律。结果表明:地表分水岭与齐广断裂、禹王山断裂、聊考断裂等深大断裂控制了泰山北翼地区岩溶含水介质空间展布,大致呈现由南向北埋藏深度逐渐增大的变化趋势,受马山断裂、东坞断裂、文祖断裂等次级断裂影响岩溶含水介质上下盘有不同错动,但东西展布仍具有较好连续性;区域地下水循环过程极其复杂,泰山岩群、寒武纪及奥陶纪各类含水岩组通过排泄 渗漏、断裂垂向径流、水平地下径流等形式发生水流交汇,并在山前局部地区与第四纪松散孔隙水产生水量交换,最终通过泉或人工开采形式排泄。区域地下水流具有统一的“四场”,并且呈现明显的水平与垂向分带特征,大致沿东阿断裂及其延长线—吴家堡—华山—章丘区—淄博磁村一线划分冷泉与地热水的分界线,以600 m、1000 m划分出浅、中、深循环深度分界线;冷泉以浅循环为主,中、深循环为辅,地下水矿化度、温度、年龄偏低,而地热水以中、深循环为主,浅循环为辅,地下水矿化度、温度、年龄偏大。不同含水介质水流具有一定内在关联,构成一个完整的岩溶水系统。  相似文献   
995.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753站逐日气温和降水资料,对比分析了我国南方西南和中东部区域两次持续10 d以上的低温雨雪过程,结果表明:(1)两次过程中欧亚大陆中高纬东亚大槽均加深,但环流形势有差异。西南过程呈现"北高南低"形势,关键脊区在贝加尔湖,而中东部区域过程"北高南低"和"西高东低"形势共存,关键脊区从乌拉尔山延伸至贝加尔湖。两次过程异常的环流与北大西洋向东传播的波列有关。(2)西南过程关键脊区提前过程3 d发展并东移至贝加尔湖,形成稳定形势;而中东部区域过程关键脊区提前过程一周发展,在开始日达最强。两次过程均伴随蒙古高压东移南压使地面降温,500 hPa关键脊区超前蒙古高压2 d变化。西南过程降温主要受到冷平流和绝热冷却影响,而中东部区域过程主要受到冷平流的影响。(3)西南过程水汽来自孟加拉湾,只受南支槽支配。中东部区域过程水汽来自孟加拉湾、南海和西太平洋,由南支槽和西太平副热带高压的共同影响。两次过程水汽正收支主要来自南边界。  相似文献   
996.
基于2018年12月至2020年3月喀左、沈阳、辽阳、满洲里4个国家级地面气象站人工冻土器与测温式冻土自动观测仪观测的资料,对人工冻土观测获得的冻点与测温式冻土自动观测仪获得的相应深度的温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人工冻土器获取的冻点对应的土壤温度与0℃总体一致,又不完全重合;0—35 cm深度范围,冻点对应的温度变化...  相似文献   
997.
渤海裸甲藻和链状亚历山大藻的麻痹性贝毒毒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渤海裸甲藻(Gymnodinium sp.)和链状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catenella)的麻痹性贝毒毒素,为渤海天津海域的赤潮研究积累基础数据。方法:通过实验室培养裸甲藻和链状亚历山大藻,选取对数生长期、平台生长期的裸甲藻以及平台生长期的链状亚历山大藻,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这两种微藻进行麻痹性贝毒(PSP)毒素分析。结果:裸甲藻细胞内不含有麻痹性贝毒(PSP);链状亚历山大藻细胞内含有C毒素和GTX1-4毒素,该微藻每个细胞毒素含量约为10.81 fmol/cell。结论:裸甲藻细胞内虽不含有麻痹性贝毒(PSP),但不能排除其含有其它毒素的可能。链状亚历山大藻细胞内含有麻痹性贝毒(PSP),属于有毒微藻,需要对其进行密切监测。  相似文献   
998.
四种重金属对刺参幼参的急性致毒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静水试验法,在水温18.5℃~20℃的条件下,用Cu2 ,Zn2 ,Cd2 和Cr6 四种重金属对刺参幼参进行了单一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Cu2 对刺参幼参的24h,48h,72h和96hLC50分别为0.299,0.176,0.133和0.120mg/L;Zn2 的24h,48h,72h和96hLC50分别为6.700,3.624,2.577和1.951mg/L;Cd2 的24h,48h和72hLC50分别为4.246,2.588和2.137mg/L;Cr6 的24h,48h和72hLC50分别为31.974,7.499和3.808mg/L;Cu2 ,Zn2 ,Cd2 和Cr6 对刺参幼参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018,0.362,0.259和0.750mg/L。四种重金属对刺参幼参的毒性大小依次为Cu2 >Cd2 >Zn2 >Cr6 。  相似文献   
999.
杂交鲆(牙鲆♀×夏鲆♂)胚胎发育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人工调控促使亲本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夏鲆(Paralichthys dentatus)♂的性腺发育,人工干法授精获得杂交受精卵。杂交受精卵在温度为16.5~17.5℃,光照为100~400 lx,微充气条件下孵化。对杂交鲆胚胎发育全过程进行连续观察并与牙鲆及夏鲆的胚胎发育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杂交鲆卵裂方式与其他大部分硬骨鱼类一样,属于盘状卵裂。受精后经过2 h 30 min进入2细胞期,7 h 45 min进入囊胚期,15 h 10 min进入原肠胚阶段,25 h 30 min进入神经胚期,49 h左右进入尾芽期。授精后63 h左右发现初孵仔鱼,68h左右50%的仔鱼孵出。在杂交鲆的胚胎发育中,主要有2个发育特征与母本类似而与父本不同:视囊的出现要早于体节的分化;孵化前,仔鱼在卵膜内环绕卵黄囊不到1周。但是在其孵化时间上却与父本相似。  相似文献   
1000.
在对一头因误捕而受伤的江豚(Neophocaena phocaenoides)的治疗和饲养过程中,探索并积累了江豚的一些外伤治疗方法、常见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日常所需维生素的补充,以及江豚生活环境的控制要求,为人工条件下饲养江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