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6篇
  免费   348篇
  国内免费   659篇
测绘学   128篇
大气科学   323篇
地球物理   375篇
地质学   1459篇
海洋学   230篇
天文学   122篇
综合类   132篇
自然地理   244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花海拗陷的热演化和生烃期的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裂变径迹分析方法测量了取自花海拗陷的钻井磷灰石样品的裂变径迹年龄和长度。结果表明,随井深增加年龄减小,平均径迹长度亦变短。取自白垩纪地层的磷灰石样品的裂变径迹年龄都比地层年龄年轻得多,表明沉积后曾长时间处于磷灰石裂变径迹退火带中,沉积前的径迹记录已部分消失,古地温高于今地温。利用蒙特卡罗随机取样的热史模拟方法对裂变径迹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白垩纪地层沉积后曾经历过超过110 ℃的加热,达到最高古地温的地质时代是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末,为主要生烃期。新生代以来盆地变冷,生油岩的成熟度主要受古地温控制  相似文献   
122.
济阳坳陷石炭-二叠系热演化与生烃阶段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胜利油气区济阳坳陷地质构造和沉积埋藏史分析的基础上 ,选择典型钻井岩芯 ,通过系统分析研究其镜质体反射率剖面特征 ,运用热动力学原理经线性回归确定出本区上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的古地温梯度 ,其分别为 3.49~ 3.92℃ / 10 0m、4.33~ 4.6 7℃ / 10 0m和 3.76℃ / 10 0m。中生代本区出现的高热异常与燕山期岩浆活动板底垫托作用有关。同时确定出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抬升之前 ,石炭 二叠系烃源岩的成熟度分别为R° =0 .5 2 %~ 0 .5 8%和R° =0 .90 %~ 1.11% ,它们分别已进入生烃门限和生气阶段 ,但生烃产物不同程度地遭受构造抬升作用的破坏 ,这对正确评价本区石炭 二叠系油气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3.
This paper studies the average fidelity of teleportation and thermal entanglement for a two-qubit Heisenberg XYZ chain in the presence of both an inhomogeneous magnetic field and a Dzyaloshinski--Moriya interaction. It shows that for a fixed Dz, the increase of bz will broaden the critical temperature at the cost of decreasing the thermal entanglement. And it can modulate the inhomogeneous magnetic field and the Dzyaloshinski--Moriya interaction for the average fidelity of teleportation to be optimal.  相似文献   
124.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C洼烃源岩热史及成熟史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C洼流沙港组烃源岩热史及成熟史研究,对C洼深水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在恢复涠西南凹陷C洼地史和热史的基础上,利用EASY%Ro模型计算了流沙港组烃源岩的成熟度史。研究结果表明,在涠西南凹陷发展的裂陷阶段初始期热流值较高,最大值约为77mW/m2,其后热流值逐渐减小,现今热流值约为54mW/m2;涠西南凹陷C洼流沙港组烃源岩开始生烃(Ro=0.5%)时间为51MaBP,达到生烃高峰(Ro=1%)时间为42MaBP,达到高成熟演化阶段(Ro=1.3%)时间为17MaBP;对比涠1井流沙港组烃源岩演化特征,处于C洼深水勘探区的流沙港组烃源岩成熟度较高,生烃能力较强,拥有广阔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25.
渤海海效应暴雪的三维热力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烟台多普勒天气雷达、天气图等观测资料和中尺度模式(RAMS4.4)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2008年12月4~6日发生的一次海效应暴雪的时空分布和三维热力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渤海海效应降雪并非传统认为的仅发生在蓬莱以东的山东半岛地区,而是广泛分布于山东半岛、莱州湾、渤海中东部和黄海西部洋面上;降雪源地有暖海面和陆地,即莱州湾、渤海中部至渤海海峡和山东半岛。(2)浅层对流是海效应降雪的重要热力特征,当强冷空气流经渤海时,暖海面通过湍流交换等作用向冷空气底层输送感热和潜热,使得低层增温增湿,产生对流层中上层干冷低层暖湿的对流性不稳定。(3)冷空气的强弱影响渤海暖海面及山东半岛地区的垂直热力结构,导致降雪强度在不同时段存在显著差异。海气温差与热通量成正比,初期冷空气弱,对流层中低层的垂直温差小,海面上空的暖湿层浅薄,不稳定能量弱,产生的降雪量小;中后期冷空气强盛,对流层中低层的垂直温差大,暖湿层较为深厚,不稳定能量增强,导致降雪强度和降雪量大。(4)与单一要素温度和湿度相比,对流层低层相当位温的水平分布对强降雪落区具有更好的指示意义,强降雪发生在高相当位温脊线附近。  相似文献   
126.
近20年京津唐主体城区地表热场空间特征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于琛  胡德勇  张旸  曹诗颂  段欣  张亚妮 《地理科学》2019,39(6):1016-1024
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获取京津唐主体城区1995~2015年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LST)和不透水地表盖度(Impervious Surface Percentage, ISP)数据。采用热点聚集和阈值分割法,依据地表的温度和不透水盖度属性将京津唐主体城区划分成9种地表热场类型,分析并探讨地表热场的发展规律、年际变化状况和区域贡献作用。研究发现,京津唐主体城区地表温度与不透水地表盖度间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两者分别呈现“阶梯降”和“两端高、中间低”的变化特征。京津唐主体城区地表热场的发展主轴保持在西北-东南方向,且随时间推移沿主轴呈聚集态势。 京津唐主体城区地表热场的影响范围在空间上持续扩张,对于不同的主体城区,其在整体区域的热场贡献中有差异化表现。  相似文献   
127.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京津冀城市群热环境时空形态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群热环境作为区域生态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而如何选择针对城市群这种复杂地地貌特征的热环境量化工具一直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难点,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了一种解决多样本、非线性、非平稳及高维函数拟合的计算方法,并建立了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的京津冀城市群热环境曲面模型来揭示城市群热环境的时空形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① SVM模型在刻画多核心、多种土地利用类型城市群热环境的空间分布方面具有理论与实践可行性,能够根据热环境的整体空间布局通过高斯核函数进行局部优化差值,最大限度减少缺省值对模型拟合结果的影响。相比于对照方法可以模拟出更高精度的复杂地貌特征城市群热岛空间分布格局;② 在SVM模型曲面拟合的过程中,拟合精度和拟合时间是衡量拟合结果的重要指标,而原始影像的分辨率则是影响该指标的决定性因素;③ 2003-2013年区域内北京市与天津市的城市热岛效应变化最为明显,热岛面积分别增加7091 km2与4196 km2,空间上呈现出逐年接近连片发展趋势,热岛重心移动轨迹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异性。北京城市热岛特征为东南部地区异速增长,西部地区缓慢增长;天津城市热岛特征为以城市中心为圆心向周围扩展。本研究进一步丰富了城市群热环境评测的定量方法,可以在实践上对城市群的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提供定量化、可视化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28.
作物胁迫无人机遥感监测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物胁迫是全球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实现快速、大范围、实时的作物胁迫监测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作物胁迫监测方式,如田间调查、理化检测和卫星遥感监测总是受到各种田间条件或大气条件的制约。随着无人机和各种轻量化传感器的快速发展,其凭借高频、迅捷等优势为各种作物胁迫监测提供了一套全新的解决方案。本文在介绍了目前主流的多种无人机和传感器的基础上,首先对目前无人机遥感用于作物监测的主要胁迫类型进行了梳理,然后重点阐述了基于光谱成像和热红外传感器进行作物胁迫无人机遥感监测的应用和技术方法,最后提出了作物胁迫无人机遥感监测尚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并展望了未来无人机遥感用于作物胁迫监测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9.
Collagen of squid (Ommastrephes bartrami) skin was examined in the present study. Histology showed that collagen fiber in the skin was partially cross-linked with muscle fiber. Acid-solubilized collagen (ASC) and pepsin-solubilized collagen (PSC) were extracted from the skin and characterized. The results of amino acid composition and electrophoretic patterns revealed that ASC and PSC were both type Ⅰ collagen, containing α1 and α2 chains. FTIR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investigations con-firmed the existence of helical arrangements in PSC of squid skin. The denaturation temperature (Td) and shrinkage temperature (Ts)of PSC were 29.4℃ and 52.8℃,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30.
Collagen of squid(Ommastrephes bartrami) skin was examined in the present study. Histology showed that collagen fiber in the skin was partially cross-linked with muscle fiber. Acid-solubilized collagen(ASC) and pepsin-solubilized collagen(PSC) were extracted from the skin and characterized. The results of amino acid composition and electrophoretic patterns revealed that ASC and PSC were both type Ⅰ collagen,containing α1 and α2 chains. FTIR(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investigations confirmed 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