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2392篇 |
免费 | 10531篇 |
国内免费 | 1534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008篇 |
大气科学 | 6775篇 |
地球物理 | 11775篇 |
地质学 | 40118篇 |
海洋学 | 7796篇 |
天文学 | 2292篇 |
综合类 | 4240篇 |
自然地理 | 1026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70篇 |
2023年 | 940篇 |
2022年 | 1869篇 |
2021年 | 2203篇 |
2020年 | 2283篇 |
2019年 | 2527篇 |
2018年 | 2103篇 |
2017年 | 2419篇 |
2016年 | 2664篇 |
2015年 | 2779篇 |
2014年 | 3397篇 |
2013年 | 3392篇 |
2012年 | 3821篇 |
2011年 | 3997篇 |
2010年 | 3415篇 |
2009年 | 4039篇 |
2008年 | 3935篇 |
2007年 | 4353篇 |
2006年 | 4308篇 |
2005年 | 3762篇 |
2004年 | 3588篇 |
2003年 | 3383篇 |
2002年 | 3030篇 |
2001年 | 2633篇 |
2000年 | 2425篇 |
1999年 | 2217篇 |
1998年 | 1883篇 |
1997年 | 1731篇 |
1996年 | 1558篇 |
1995年 | 1302篇 |
1994年 | 1285篇 |
1993年 | 1101篇 |
1992年 | 872篇 |
1991年 | 629篇 |
1990年 | 531篇 |
1989年 | 472篇 |
1988年 | 329篇 |
1987年 | 218篇 |
1986年 | 138篇 |
1985年 | 88篇 |
1984年 | 34篇 |
1983年 | 32篇 |
1982年 | 33篇 |
1981年 | 22篇 |
1980年 | 25篇 |
1979年 | 33篇 |
1978年 | 40篇 |
1977年 | 25篇 |
1975年 | 4篇 |
1954年 | 1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Kela 2 Gas Field, with high formation pressure (74.35MPa), high pressure coefficient (2.022) and difficulty of potential test and evaluation, is the largest integrated proved dry gas reservoir in China so far and the principal source for West-East Gas Development Project. In order to correctly evaluate the elastic-plastic deformation of rocks caused by the pressure decline during production, some researches, as the experiment on reservoir sensitivity to stress of gas filed with abnormal high pressure, are made. By testing the rock mechanic properties, porosities and permeabilitie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of 342 core samples from 5 wells in this area, the variations of petro-physical properties at changing pressure are analyzed, and the applicable inspection relationship is concluded. The average productivity curve with the reservoir sensitivity to stress is plotted on the basis of the research, integrated with the field-wide productivity equation. The knowledge lays a foundation for the gas well productivity evaluation in the field and the gas field development plan, and provides effective techniques and measures for basic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similar gas fields. 相似文献
32.
DONG Yunpeng ZHANG Guowei ZHAO Xia YAO Anping & LIU Xiaoming The Key Laboratory of Continental Dynamics Ministry of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Geology Northwest University Xi抋n China 《中国科学D辑(英文版)》2004,(4)
Being a composite collisional orogen between North China and South China blocks, the Qinling orogenic belt is the key to understand the composite combination, prolonged evolutionary history and their continental dynamics. The main suture between north and south Qinling, called Shangdan suture zone (SDSZ), had been studied in detail for about twenty years. Recently, another suture zone, called Mianl黣 suture zone (MLSZ), has been identified in the Qinling Mountains. It is characterized b… 相似文献
33.
本文分析了天山山区近40 a来年降水变化的基本特征,并与南疆、北疆进行了比较,所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天山山区在年降水量干湿变化阶段上与北疆的相似性强于南疆。(2)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的同步变化性以北疆为最好,南疆最差,天山山区居中,而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的反向变化性,以天山山区为最大,北疆最小,南疆居中。(3)天山山区与南疆从60年代到90年代,年降水均表现出了持续的增加的趋势,北疆年降水从60年代到90年代,除70年代外,不断增多。 相似文献
34.
2003年淮河流域大水期间体积降水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针对 2 0 0 3年梅雨期淮河流域大水提出了体积降水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在计算出淮河流域和其各子流域逐日和总体积降水量的基础上 ,将体积降水量与水文站的水位和流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水位对累计体积降水量有较好的即时响应 ,流量对体积降水量有较好的延迟响应。另外 ,讨论了流域体积降水量的预报问题 ,用国内外数值天气预报产品和中央气象台指导预报产品 ,进行了流域体积降水量预报试验 ,并对预报结果进行了检验分析。结果表明 :在目前天气预报水平条件下 ,利用数值天气预报和中央气象台业务预报产品制作体积降水量是可行的 ,能够延长洪水预报的预见期 ;而且 ,数值天气预报产品在预报体积降水量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因此可以直接利用数值天气预报产品进行体积降水量的客观预报 ,为防汛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35.
36.
长江中下游地区地下水中Mn元素的背景特征及其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论述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地下水锰元素的背景特征及其与地下水的含水介质成分、上覆岩土性质、氧化还原环境、地下水的迳流条件、地下水及土壤酸碱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地下水中Mn元素含量,在区域上分布特点为江汉平原东部区〉长江三角洲南部区〉鄱阳湖区. 相似文献
37.
38.
39.
通过对我国主要金矿类型中黄铁矿导电类型的分析表明,黄铁矿“电子。空穴心”与金矿床的成因类型具有密切的联系,华北地台太古代变基性火山岩中的金矿床(绿岩带型)、热水淋滤型(卡林型)金矿床,黄铁矿多为单一的“电子心”型导电。大多数产于中生代岩体中的中深脉状金矿、火山次火山岩中的金矿床,黄铁矿为“电子心”、“空穴心”混合型导电,个别的为单一的“空穴心”导电。黄铁矿的“电子.空穴心”受杂质成分As、Co、Nl在成矿背景中的丰度,进入黄铁矿品格中的替代能力的差异、补偿类质同象现象、成矿时温度以及.f(S2)等多种因素的耦合制约。 相似文献
40.
碳酸岩Sr、Nd、Pb 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碳酸岩是出露相对较少的幔源岩石,其中Sr与Nd是研究地幔物质组成的主要对象之一。本文统计了世界上主要碳酸岩的锶、钕、铅同位素组成特征;研究显示,碳酸岩源区主要是洋岛玄武岩高U/Pb的HIMU端员和富集端员(EM1或EM2)的混合作用;此外大部分碳酸岩的锶、钕同位素落在大洋玄武岩范围内;这些均表明其成因与地慢柱有密切联系。碳酸岩及与之共生的硅酸岩的同源或独立源区模式部很难充分解释两者同位素组成特征,逭反映碳酸岩的演化模式涉及更复杂的过程。可能是俯冲作用使碳酸岩源区经历不同时间和程度的富集、亏损过程导致地幔源区成分不均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