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86篇
  免费   3488篇
  国内免费   4863篇
测绘学   1424篇
大气科学   2330篇
地球物理   2877篇
地质学   11432篇
海洋学   3116篇
天文学   245篇
综合类   1412篇
自然地理   4701篇
  2024年   74篇
  2023年   220篇
  2022年   669篇
  2021年   768篇
  2020年   739篇
  2019年   909篇
  2018年   786篇
  2017年   831篇
  2016年   846篇
  2015年   944篇
  2014年   1153篇
  2013年   1047篇
  2012年   1278篇
  2011年   1239篇
  2010年   1066篇
  2009年   1317篇
  2008年   1173篇
  2007年   1390篇
  2006年   1413篇
  2005年   1296篇
  2004年   1172篇
  2003年   1095篇
  2002年   981篇
  2001年   760篇
  2000年   650篇
  1999年   595篇
  1998年   483篇
  1997年   448篇
  1996年   401篇
  1995年   356篇
  1994年   305篇
  1993年   267篇
  1992年   222篇
  1991年   178篇
  1990年   101篇
  1989年   154篇
  1988年   63篇
  1987年   48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3篇
  1954年   3篇
  1877年   2篇
  18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21.
本文提出在小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强度计算中,取消弯曲抗压强度fcm(Rw),采用轴心抗压强度fc,这与构件的实际破坏形态相符。对小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强度计算提出了设计建议。特别是对工程上大量应用的矩形截面对称配筋小偏压构件提示了简捷的设计方法,与以往的近似计算方法相比具有物理概念明确,精度高,方法简捷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2.
应用勘探层分析及石油资源专家系统对XH凹陷下第三系勘探目的层的三个勘探层烃资源量作出了综合预测,结果表明,凹陷内各勘探层,尤其是渐新统勘探层,烃资源量相当可观。提出在渐新统内的地层圈闭中可进一步作详细的勘探工作。  相似文献   
123.
在南海北部利用地球化学方法作为油气勘探的一种辅助手段。在6个航次中采集了沉积物、底层海水及海面大气样品,测定了近50种化探指标,并采用稳健统计方法进行了数据处理和异常圈定。化探结果在油气藏上方发现了清晰的、具不同指标组合的综合化探异常,与邻近空构造形成鲜明的对照。圈闭顶部的块状异常和圈闭周绿的环状、半环状异常是下伏油气藏的良好指示,而剖面上呈锯齿状、平面上呈线状的异常则与断裂带有关。实践表明,建立已知油气藏上方的化探异常模式及解剖已知空构造上方的地球化学特征对于指导本区或邻区的化探异常评价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4.
利用图像分形编码中定义域块和最小均方误差一一对应的特点,提出了1种基于分形编码的多姿态、表情的人脸图像检索方法。该方法将待检索图像分割为相同大小的值域块,然后将每一值域块按给定的定义域块进行分形编码,得到最小均方误差,计算该最小均方误差与图像库中最小均方误差的欧氏距离。将待检索图像所有值域块的欧氏距离求平均,此平均欧氏距离较小的几幅图像即为检索出的图像。实验证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地检索出图像库中存储的同一人的不同姿态、表情的图像。  相似文献   
125.
热带气旋活动对中国夏季雨带类型与ENSO的响应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研究了热带气旋1)活动与中国夏季2)3组(包括8种)主要多雨带类型的响应关系。同时对热带气旋活动与夏季大陆气温和ENSO事件的始终时间的响应关系,也进行了探讨。分析表明,夏季中国的雨带分布特征对热带气旋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指示意义。热带气旋活动与中国大陆气温有着正相关关系,与ENSO事件的发生有着反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6.
中太平洋海山群漂移史及其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太平洋海山群的海山呈簇状排列且近EW向展布于太平洋海山密集区,其四周分布着一系列NW走向的线性列岛及规模巨大的水下海山链。它位于明显属于海山链构造的夏威夷群岛和马绍尔群岛之间,处于莱恩群岛的北西向延伸方向上,与热点作用的板内火山作用关系密切。结合前人对中太平洋海山群形成和漂移的认识,从板块运动和几何学角度出发,采用Backtracking和Hot-spotting海山追踪方法对该区海山进行了追踪,发现该区海山的热点源主要位于现今法属玻利尼西亚群岛区(法属玻利尼西亚热点群),这与前人从古地磁和钻探资料出发得到的结果相接近。研究表明,中太平洋海山群是多热点成因的板内火山作用和板块构造运动的共同产物,它在130~90Ma期间起源于法属玻利尼西亚热点群,曾随着太平洋板块发生过向南和向北的运动,既有水平方向的漂移又有垂直方向上的升降,在漂移和升降过程中还受到了当时大规模多期的热点活动和断裂活动的改造作用,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后才到达今天的位置,最后形成了现今呈簇状分布的海山群。  相似文献   
127.
在分析山东南部海岸几十年来的地形观测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砂质海岸等深线变化预测理论,建立该区的岸滩侵蚀演变预测模型,研究了该区域岸滩演变规律。实测资料验证表明:预测结果合理,基本反映了本区岸滩演变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8.
黄海海域陆相中生界油气远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黄海海域油气勘探已40余载,尚未实现油气突破,其找油前景引起石油地质学家的极大关注。根据前人的认识和最新研究成果,结合邻区油气地化资料,探讨了黄海海域中生界地层生、储、盖特征,特别是白垩系,它分布广,厚度大,烃源岩达到较好生油岩标准,并且生、储、盖组合理想,中生界是该区下部油气勘探首选目标。  相似文献   
129.
As a fundamental study to evaluate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Kuroshio to primary production in the East China Sea (ECS), we investigated the seasonal pattern of the intrusion from the Kuroshio onto the continental shelf of the ECS and the behavior of the intruded Kuroshio water, using the RIAM Ocean Model (RIAMOM). The total intruded volume transport across the 200m isobath line was evaluated as 2.74 Sv in winter and 2.47 Sv in summer, while the intruded transport below 80m was estimated to be 1.32 Sv in winter and 1.64 Sv in summer. Passive tracer experiments revealed that the main intrusion from the Kuroshio to the shelf area of the ECS, shallower than 80m, takes place through the lower layer northeast of Taiwan in summer, with a volume transport of 0.19 Sv. Comparative studies show several components affecting the intrusion of the Kuroshio across the 200 m isobath line. The Kuroshio water intruded less onto the shelf compared with a case without consideration of tide-induced bottom friction, especially northeast of Taiwan. The variations of the transport from the Taiwan Strait and the east of Taiwan have considerable effects on the intrusion of the Kuroshio onto the shelf.  相似文献   
130.
The microhabitat preferences and depth distribution of blenniid species (Blenniidae) in the Gulf of Trieste (North Adriatic Sea) were surveyed using the all‐occurrence sampling method, a non‐destructive visual census method, aided by SCUBA diving. Fourteen species were identified during the entire survey. Four species showed to be indiscriminate in their microhabitat choice while 10 species were classified as infrequent in the surveyed coastal area.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the blenniid assemblage and nine microhabitat variables. The blenniid assemblage was divided in two main groups, by the use of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electivity index, and the depth distribution analysis. The first group comprises species that dwell in surface waters and show a high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boulders, the presence of 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 cirripeds and empty holes bored by Lithophaga lithophaga. The second group includes species that mostly inhabit deeper waters and show a high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rocks covered by precoralligenous bioform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