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037篇 |
免费 | 5273篇 |
国内免费 | 277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254篇 |
大气科学 | 2033篇 |
地球物理 | 2373篇 |
地质学 | 9445篇 |
海洋学 | 2923篇 |
天文学 | 198篇 |
综合类 | 1209篇 |
自然地理 | 365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2篇 |
2024年 | 320篇 |
2023年 | 375篇 |
2022年 | 635篇 |
2021年 | 729篇 |
2020年 | 720篇 |
2019年 | 768篇 |
2018年 | 707篇 |
2017年 | 744篇 |
2016年 | 731篇 |
2015年 | 795篇 |
2014年 | 988篇 |
2013年 | 850篇 |
2012年 | 1113篇 |
2011年 | 1017篇 |
2010年 | 888篇 |
2009年 | 1042篇 |
2008年 | 913篇 |
2007年 | 1142篇 |
2006年 | 1097篇 |
2005年 | 1017篇 |
2004年 | 904篇 |
2003年 | 855篇 |
2002年 | 734篇 |
2001年 | 575篇 |
2000年 | 477篇 |
1999年 | 449篇 |
1998年 | 359篇 |
1997年 | 352篇 |
1996年 | 323篇 |
1995年 | 266篇 |
1994年 | 242篇 |
1993年 | 212篇 |
1992年 | 179篇 |
1991年 | 150篇 |
1990年 | 88篇 |
1989年 | 129篇 |
1988年 | 52篇 |
1987年 | 43篇 |
1986年 | 23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4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9篇 |
1978年 | 5篇 |
1977年 | 3篇 |
1954年 | 2篇 |
187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2016年11月至2020年7月在南海海域采集管眼鱼6尾,经形态特征鉴定为月鱼目、鞭尾鱼科、鞭尾鱼属(Stylephorus)、鞭尾鱼(Stylephorus chordates)。鞭尾鱼主要鉴别特征为:体长,侧扁。眼大,呈望远镜状,朝前或朝上。吻小,管状,口有特别大的伸缩能力。背鳍从颈背部延伸至尾鳍基部。尾鳍分明显的上叶和下叶,下叶2鳍条极度延长。鞭尾鱼在南海海域的发现是该科、该属、该种鱼类在中国海域的首次纪录。 相似文献
102.
随机地震荷载作用下饱和粉土的液化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考虑随机地震荷载作用下饱和粉土的液化特性,研究了如何通过合理的地震响应分析确定饱和粉土层受到的随机地震荷载,进一步探讨了随机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动三轴试验技术,以及利用此种试验分析饱和粉土液化特性的方法。研究结果为形成判别饱和粉土层地震液化可能性的新方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3.
高原季风对500hPa中纬度西风带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48--2008年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和1958—2007年中国560站夏季降水资料,设计了一个区域西风指数,探讨了高原夏季风和500百帕中纬度西风带活动的时间一频率多层次年际、年代际时间尺度变化特征以及对我国夏季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原夏季风对区域西风带活动具有显著的影响,近61年来,两者总体变化趋势相反,前者增强后者减弱。除了都具有1—2年、27—28年和线性趋势变化的共同周期外,还呈现出各自的周期变化,并且均发生过一次年代际气候跃变现象,前者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后者发生在80年代中期,高原夏季风由偏弱转为偏强,区域西风由偏强转入偏弱,在跃变前后两者各种周期的时间尺度和强度存在明显的不同。如果排除1—2年周期的不确定性,预计接下来高原夏季风将直接进入偏弱期,区域西风指数可能在3—4年后才转入偏强期,并且高原夏季风会比区域西风指数提前发生突变,对区域西风指数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高原夏季风不仅自身对我国夏季降水产生重要的作用,同时,它通过影响中纬度西风带的活动,间接地影响着我国的夏季降水。 相似文献
104.
105.
东河砂岩是塔里木盆地主要的勘探目的层和产油层之一。经过多年艰苦勘探和多学科综合研究,现已认识到东河砂岩为晚泥盆世晚期至早石炭世早期海平面上升背景下沉积的一套海侵底砂(砾)岩,在盆地范围内是一个明显的穿时沉积体。东河砂岩以滨浅海相陆源碎屑沉积占优势,局部发育海陆过渡相陆源碎屑沉积。根据盆地内100多口井资料的岩石学特征、沉积特征以及其它指相标志的综合分析,在东河砂岩中识别出滨岸、河口湾、辫状河三角洲以及冲积扇等不同的沉积相类型,其中高能碎屑滨岸相最重要,分布最广。东河砂岩沉积早期和中期,盆地主要为高能碎屑滨岸相和碎屑陆棚相沉积,末期海侵达到最大,盆地内为碳酸盐台地沉积,而轮南及盆地北部一带受物源区的影响,出现混积滨岸和碎屑滨岸沉积。东河砂岩明显具有填平补齐的沉积特征,其砂体厚度在缓坡处减薄、陡坡处增厚、遇孤岛减薄或尖灭,这些沉积特征为形成东河砂岩非构造圈闭奠定了良好的地质基础。满加尔、轮南、塔中、玛扎塔格以及草湖地区都有可能找到该类油气藏(田),展示了东河砂岩非构造圈闭的良好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06.
107.
东昆仑东段中更新世以来的成山作用及其动力转换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对东昆仑造山带东段第四纪构造及与地貌关系的分析表明,现代山盆相间的地貌格局成型于中更新世,且在中更新世以来发生了多次构造变形体制的转换。根据布青山北部查干额热格地区第四系剖面的构造、地层时代及地层与构造关系的分析表明,中更新世时期为伸展构造体制,昆仑山内部开始发生了差异隆升,布青山开始崛起。中更新世末应力体制发生急剧变化,由伸展体制转为收缩事件,又急速转为伸展构造体系,短暂的收缩事件造成了中更新世冲洪积层的褶皱,随后的伸展则导致了影响深刻的向北依次断落的阶地状正断层系统。晚更新世应力体系再度发生重大转换,伸展正断层体系被左旋走滑运动体系所代替,并一直延续至今。中更新世以来多次隆升构造变形体制的转换说明东昆仑地区的成山过程受控于多种动力背景,而非单一的挤压抬升。隆升构造变形体系的确定及其时代约束为深入刻划青藏高原东北缘隆升作用的动力过程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08.
高温高压下岩石弹性波速特征及其在深部地质研究中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收集、整理、研究了70年代以来的高温高压下岩石的Vp,Vs,Vp/Vs,Vp各向异性等实验资料后得出:(1)低压下岩石Vp的急剧变化是由岩石中裂纹与孔隙等引起的;(2)温度升高可增大由岩石组构引起的Vp各向异性的变化率;(3)同种岩石在不同的大地构造环境中具有不同的波速值与变化规律;(4)Vp在高地温区随温度先降低而后升高,其原因是由矿物相变造成的,与地壳中低速带的性质相当。文章最后讨论了实测波速转换为岩石类型时实验研究岩石波速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9.
In this paper,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ild fruit communities and direct environmental factors is discussed on the basis of detailed data on landscape scale habitats obtained through field vegetation investigation.The results from TWINSPAN and DCCA showed that:1) In the distribution sections of the wild fruit forest in the Keguqin Mountain region,the basic patterns characteristic of the different habitats are due to topographic factors,nutrients and moisture conditions;2) The elevation affected the most basic differentiation of plant communities in the study area,indicating that the elevation condition wa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restricting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wild fruit communities in the study area;3)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oisture content in the upper soil layer and the elevation reflected the influence of moisture conditions on both wild fruit and herb-layer communities;4) Nutrient differences not only indicated that the habitat conditions were different in themselves but also showed that the present nutrient conditions of the habitats were seriously affected by human activities.In summary,under complicated mountainous topographic conditions,the habitat conditions for the communities differed very significantly,and the combination of elevation,soil moisture content,total nitrogen,slope aspect,and pH value influenced and controlled the formation of community distribution patterns in the study area. 相似文献
110.
基于高光谱数据的珠江口表层水体悬浮泥沙遥感反演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2006年12月4日珠江口海域实测的高光谱遥感反射率数据及悬浮泥沙质量浓度数据,进行了该海域表层水体悬浮泥沙遥感反演模式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悬浮泥沙质量浓度与Rrs(λ1)/Rr s(λ2)-Rrs(λ1)/Rrs(λ3)的相关性较好,其中Rrs(λ)代表遥感反射率,λ代表波长,λ1=762.6 nm,λ2=559.09 nm,λ3=772.78 nm,建立了悬浮泥沙质量浓度定量遥感反演模式,该模式的均方根误差为4.67 mg/L,可以用于珠江口海域的悬浮泥沙质量浓度的遥感监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