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787篇 |
免费 | 5514篇 |
国内免费 | 280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547篇 |
大气科学 | 2400篇 |
地球物理 | 2709篇 |
地质学 | 9482篇 |
海洋学 | 3311篇 |
天文学 | 248篇 |
综合类 | 1283篇 |
自然地理 | 412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4篇 |
2024年 | 330篇 |
2023年 | 393篇 |
2022年 | 693篇 |
2021年 | 796篇 |
2020年 | 740篇 |
2019年 | 815篇 |
2018年 | 721篇 |
2017年 | 783篇 |
2016年 | 784篇 |
2015年 | 855篇 |
2014年 | 1050篇 |
2013年 | 936篇 |
2012年 | 1152篇 |
2011年 | 1084篇 |
2010年 | 950篇 |
2009年 | 1135篇 |
2008年 | 1015篇 |
2007年 | 1234篇 |
2006年 | 1220篇 |
2005年 | 1110篇 |
2004年 | 1002篇 |
2003年 | 953篇 |
2002年 | 853篇 |
2001年 | 667篇 |
2000年 | 544篇 |
1999年 | 504篇 |
1998年 | 406篇 |
1997年 | 387篇 |
1996年 | 351篇 |
1995年 | 304篇 |
1994年 | 263篇 |
1993年 | 223篇 |
1992年 | 209篇 |
1991年 | 170篇 |
1990年 | 100篇 |
1989年 | 153篇 |
1988年 | 62篇 |
1987年 | 46篇 |
1986年 | 25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4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8篇 |
1978年 | 5篇 |
1977年 | 3篇 |
1954年 | 3篇 |
187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本文记述了采自山东淄博地区晚石炭世太原组双壳类化石15属28种,讨论了化石组合特征.在研究双壳类动物群的基础上,划分了3个动物群落,即:Acanthopecten群落、Palacolima群落和Aitartella群落,并对各群落的生态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23.
三江源地区土壤侵蚀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江源地区地域辽阔,土壤侵蚀复杂多样.近年来土壤侵蚀加剧,生态环境严重退化.以2000年土壤侵蚀调查的数据成果为基数.并与更新后的2005年数据成果比较,进行土壤侵蚀动态变化分析.对三江源地区不同类型土壤侵蚀区的土壤侵蚀现状做了较全面的分区评价.同时对作为典型区域的黄河源头区12个县的2000年1:10万Landsat 5 TIM假彩色合成影像,通过野外调查建它解译标志来分析该区植被覆盖状况,对该区典型区域的土壤侵蚀现状做了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三江源地区土壤侵蚀的发展趋势做了预测. 相似文献
24.
介绍了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项目中调绘底图生产、土地调查、田坎系数测定、农村宅基地调查等关键环节,结合实际生产,分析了各环节的重要性及实施情况。 相似文献
25.
利用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航测天景山断裂孟家湾的地表地形地貌数据,以获取的数字高程模型为基础,通过构造地貌精细解译进一步提取地震断层的水平位移量及垂直位错量,计算断层的平均水平滑动速率,并分析判识了古地震事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发育3期河流阶地T3、T2、T1,且均被断错,最新的冲沟T0未见错动;②在T1阶地面上提取水平位移量为(7.77±0.98)m,计算得到全新世中期以来的平均水平滑动速率为0.86~0.91 mm/a;③在T1阶地面上跨陡坎提取垂直位错量为(0.61±0.11)m,其坡度存在2个明显拐点,代表2次地表破裂型地震事件,推测在12000 a前,即晚更新世末期或全新世初期以来至少发生过2次地表破裂型地震。 相似文献
26.
"西边界潜流(WBUC)"是海洋环流中的重要现象,与表层环流相比,对次表层潜流的结构认识不足。本文利用SODA、OFES和ARGO资料,分析了北太平洋中的棉兰老潜流(MUC)和吕宋潜流(LUC)、南太平洋中的大堡礁潜流(GBRUC)和东澳大利亚潜流(EAUC)及南印度洋中的阿加勒斯潜流(AUC)的气候态空间分布特征,并且根据地转流反向的判据,分析WBUC的发生条件。 相似文献
27.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vulnerability is a core aspect of wetland vulnerability research. Taking Baiyangdian (BYD) wetlands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as a study area and using the ‘cause-result’ model, 23 representative indicators from natural, social, sci-tech and economic elements were selected to construct an indicator system. A weight matrix was obtained by using the entropy weight method to calculate the weight value for each indicator. Based on the membership function in the fuzzy evaluation model, the membership degrees were determined to form a fuzzy relation matrix. Finally, the ecological vulnerability was quantitatively assessed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calculated by using a composite operator to combine the entropy weight matrix with the fuzzy relation matrix.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cological vulnerability levels of the BYD wetlands were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d as Grade II, Grade Ⅲ, Grade IV, and Grade Ⅲ in 2010, 2011-2013, 2014, and 2015-2017, respectively. The ecological vulnerability of the BYD wetlands increased from low fragility in 2010 to general fragility in 2011-2013, and to high fragility in 2014, reflecting the fact that the wetland ecological condition was degenerating from 2010 to 2014. The ecological vulnerability status then turned back into general fragility during 2015-2017, indicating that the ecological situation of the BYD wetlands was starting to improve. However, the ecological status of the BYD wetlands on the whole is relatively less optimistic. The major factors affecting the ecological vulnerability of the BYD wetlands were found to be industrial smoke and dust emission, wetland water area, ammonia nitrogen, total phosphorus, rate of industrial solid wastes disposed, GDP per capita, etc. This illustrates that it is a systematic project to regulate wetland vulnerability and to protect regional ecological security, which may offer researchers and policy-makers specific clues for concrete interventions. 相似文献
28.
松嫩平原是中国内陆湿地集中分布区之一。该区湿地类型有沼泽、湖泊、盐沼和稻田,此外还有水库和少量泥炭地。概述了该区湿地的研究现状,并指出目前研究热点。重点探讨了未来本区湿地的研究趋势,主要体现在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过程研究,湿地的区域生态功能评价,湿地污染及其治理,退化湿地恢复和重建,湿地多样性与湿地保护,湿地资源综合利用,湿地对全球变化响应和全球变化对湿地影响,湿地-草地-盐碱地转换机制和过程和驱动力等方面。 相似文献
29.
南海西部表层沉积物钙质浮游生物分布与碳酸盐溶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南海西部300多个表层沉积样品中的浮游有孔虫和钙质超微化石定量分析表明,几乎所有样品均含浮游有孔虫、钙质超微化石,但丰度相差十分悬殊,浮游有孔虫丰度介于0.5~36673个/g之间,钙质超微化石丰度为0~1725个/10个视域,两者的分布规律相似。在陆坡区钙质浮游生物最富集,尤其在西沙群岛西南、南沙西部礁滩附近海区丰度最高;向深海盆区和陆架浅水区,钙质浮游生物丰度均下降。但从两者的丰度分布来看,其溶解程度不同,浮游有孔虫更容易溶解,在200~2000m水深区,丰度最高,2000m以下丰度锐减;而钙质超微化石的最富集区在500~3000m,且3000m以下仍较丰富。从碳酸盐的分布来看,本区碳酸盐的临界补偿深度(CCrD)为3500m,而CCD大于4300m,碳酸盐的溶解主要由有孔虫和钙质超微化石构成。 相似文献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