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155篇 |
免费 | 3422篇 |
国内免费 | 522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619篇 |
大气科学 | 2292篇 |
地球物理 | 2908篇 |
地质学 | 12629篇 |
海洋学 | 3409篇 |
天文学 | 272篇 |
综合类 | 1464篇 |
自然地理 | 420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9篇 |
2023年 | 358篇 |
2022年 | 713篇 |
2021年 | 869篇 |
2020年 | 802篇 |
2019年 | 926篇 |
2018年 | 780篇 |
2017年 | 845篇 |
2016年 | 886篇 |
2015年 | 1017篇 |
2014年 | 1208篇 |
2013年 | 1112篇 |
2012年 | 1313篇 |
2011年 | 1297篇 |
2010年 | 1183篇 |
2009年 | 1354篇 |
2008年 | 1200篇 |
2007年 | 1417篇 |
2006年 | 1471篇 |
2005年 | 1299篇 |
2004年 | 1198篇 |
2003年 | 1117篇 |
2002年 | 965篇 |
2001年 | 791篇 |
2000年 | 641篇 |
1999年 | 614篇 |
1998年 | 499篇 |
1997年 | 468篇 |
1996年 | 424篇 |
1995年 | 366篇 |
1994年 | 305篇 |
1993年 | 280篇 |
1992年 | 249篇 |
1991年 | 197篇 |
1990年 | 104篇 |
1989年 | 165篇 |
1988年 | 70篇 |
1987年 | 53篇 |
1986年 | 32篇 |
1985年 | 24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5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8篇 |
1978年 | 5篇 |
1977年 | 5篇 |
1973年 | 7篇 |
1971年 | 3篇 |
1954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扬子地台北缘锰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扬子地台北缘与秦岭褶皱系的南缘,自东向西分布着3个三级构造单元.扬子地台北缘多个拉张盆地及陆内同生盆地,对锰矿的空间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形成了巴山锰矿带、南秦岭锰矿带和摩天岭锰矿带.各锰矿带在锰矿成矿地质条件等方面既具有相同之处,又具有各自的特点.文章通过对各成矿带锰矿成矿地质特征和典型矿床调查与分析研究,对锰矿成矿规律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并对该区今后锰矿找矿方向提出了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992.
993.
994.
旅游溶洞内氡污染和从业人员的辐射防护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在我国南方许多已辟为旅游景区(点)的溶洞中,氡及其子体浓度严重偏高,有的甚至超过放射性矿区坑道作业面上最大容许浓度,危害旅游从业人员和游客的健康,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995.
珠江三角洲农业土壤磁化率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珠江三角洲范围内选取300件农业土壤样品进行磁化率及频率磁化率分析。结果表明,300件土壤样品的磁化率在1.29×10-8~185.89×10-8m3/kg范围内变动,平均值为31.20×10-8m3/kg。珠江三角洲农业土壤磁化率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呈南高北低、中心区高东西两翼低的空间分布格局; 全区具4个明显的磁化率高值区,分布在: 珠海、深圳、惠阳及顺德。因子分析结果表明灌溉方式、土地利用类型和母岩与母质、土壤类型对农业土壤磁化率高低起主要作用。同时,重金属污染对农业土壤的磁性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996.
锡矿石是难分解的矿物,主要存在形式是锡石(SnO_2),且共生和伴生元素多,常用的酸溶方法几乎不能溶解SnO_2,从而给锡矿石中的共生与伴生元素的准确测定带来困难。本文基于碘化氨在较低温度下熔融可产生无水状态的碘化氢,利用碘化氢的酸性和氨的还原性分解SnO_2,使Sn呈SnI_4升华分离的原理处理锡矿石。实验中以高纯铂丝作催化剂,加入碘化铵在450℃的马弗炉中分解锡矿石30 min,使得Sn以SnI_4形式挥发,除锡率达到98%以上,再用2 mL氢氟酸和1 mL硝酸封闭溶解残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钴镍铜铌钽钍铀等24个共生和伴生元素。元素检出限在0. 001~2. 9μg/g之间,90%以上元素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5%,相对误差小于10%。本方法解决了锡矿石难分解的问题,可测定共存金属元素,也适合测定Sn含量在1. 27%~62. 49%之间的锡矿石中的微量和痕量元素及锡精矿中的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997.
998.
999.
1000.
为了探讨日本MW 9.0级大地震前后华北和东北地区现今构造应力作用调整过程与研究意义,对华北和东北地区进行原位现今地应力绝对测量与实时监测、GPS测量,结果表明:日本大地震在山东半岛、华北北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所诱发同震位移引起的张性效应调整周期分别约为6个月(即调整结束时间大约在2011年9月)、15个月(即调整结束时间大约在2012年6月)和26个月(即调整结束时间大约在2013年5月),张性效应调整周期与同震位移大小成正比。在这种调整过程中,往往表现出区域现今构造应力作用方式和构造应力场转换,并可能伴随重大地质事件(如地震等)的发生。2012年5月28日和29日、6月18日、8月26日及2013年1月11日在唐山及其周围地区分别发生的4.8级、3.2级、4.0级、3.3级和3.0级地震与华北北部地区构造应力作用方式和构造应力场转换有关,而2013年10月31日以来在吉林省松原市发生的地震群应与东北地区构造应力作用方式和构造应力场转换有关,而非一个大地震前的小震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