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387篇 |
免费 | 4561篇 |
国内免费 | 580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692篇 |
大气科学 | 3380篇 |
地球物理 | 3965篇 |
地质学 | 13519篇 |
海洋学 | 3711篇 |
天文学 | 303篇 |
综合类 | 2233篇 |
自然地理 | 495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3篇 |
2023年 | 423篇 |
2022年 | 829篇 |
2021年 | 991篇 |
2020年 | 920篇 |
2019年 | 1083篇 |
2018年 | 910篇 |
2017年 | 1060篇 |
2016年 | 1079篇 |
2015年 | 1184篇 |
2014年 | 1443篇 |
2013年 | 1277篇 |
2012年 | 1600篇 |
2011年 | 1579篇 |
2010年 | 1402篇 |
2009年 | 1574篇 |
2008年 | 1426篇 |
2007年 | 1666篇 |
2006年 | 1668篇 |
2005年 | 1486篇 |
2004年 | 1329篇 |
2003年 | 1235篇 |
2002年 | 1106篇 |
2001年 | 942篇 |
2000年 | 763篇 |
1999年 | 727篇 |
1998年 | 594篇 |
1997年 | 551篇 |
1996年 | 494篇 |
1995年 | 416篇 |
1994年 | 363篇 |
1993年 | 325篇 |
1992年 | 286篇 |
1991年 | 218篇 |
1990年 | 153篇 |
1989年 | 182篇 |
1988年 | 96篇 |
1987年 | 65篇 |
1986年 | 32篇 |
1985年 | 27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11篇 |
1979年 | 12篇 |
1978年 | 14篇 |
1977年 | 15篇 |
1954年 | 3篇 |
187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942.
现时许多地方和工程坐标系在坐标数值和方位上与国家标准3°带里的偏差很大,使得其地形图无法与国家标准3°带的对接,并导致工程实践中许多的麻烦和不便;许多地方坐标系有效带宽太小。本文通过一个简单的公式,一次完成控制网的换带、旋转、放大、平移,获得控制网的"假3°带坐标系"坐标。假3°带坐标系具有诸多优点:坐标数值和方位与国家标准3°带的偏差极小,地形图可与国家的对接;有效带宽极大;便于CORS系统流动站使用;做法简单,适用广泛,可用于全国绝大部分地方坐标系。文章还对大城市坐标系的建立提出了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943.
944.
浅海海床发育着不同尺度的活动性砂体,在大型活动性砂体上常叠加发育着大量小尺度沙波(纹),分析这些小尺度沙波(纹)有助于揭示活动性砂体的成因机制。但它们的尺度较小,常规分析方法往往将其作为高频噪声滤除,难以对该尺度海底沙波(纹)进行分离量化研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小波分析的小尺度海底沙波地形分解方法,并以台湾浅滩典型区域的高精度近底原位观测数据为例,实现了小尺度海底沙波地形的分解和定量分析,分解出背景地形、小型沙波和沙波纹(波长小于0.6 m)3种地貌类型。本文提出的小尺度海底沙波地形分解量化方法,可广泛应用于浅海高活动性地貌发育演化和海底边界层沉积动力过程研究,对评估海洋工程的稳定性也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45.
2008年1月贵州冻雨的数值模拟和层结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2008年初发生在贵州地区的严重冻雨过程,分别从环流背景、低空急流和水汽输送条件等方面分析了准静止锋维持的原因,并选取本次灾害最严重的第3次过程为典型个例,利用WRF模式针对准静止锋影响下的贵州冻雨进行数值模拟来研究冻雨的发生机制。模拟结果较好地反映出高低空环流形势场特征,强雨雪降水带的走向、落区,以及地面温度的分布,均与观测基本吻合。通过分析高分辨率模式的模拟结果,揭示了准静止锋上贵州地区冻雨的层结结构特征及云物质在冻雨区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贵州中部的冻雨区除一般的三层结构(包含冰晶层、暖层和冷层)外,还具有典型的两层结构特征,即:高空的固体降水粒子稀少,900~600 h Pa深厚的逆温层和0℃以上的暖层使中低空存在大量液态粒子,下落的液滴经过近地面的浅薄冷层,形成大量过冷却雨滴,而后降落至地面迅速冻结。 相似文献
946.
947.
调查了硇洲岛底栖海藻的种类组成、垂直分布特点和区系性质。硇洲岛的海藻计有43属67种,其中包括40种经济海藻。马尾藻属等在潮下带构成环岛的海底林带。其区系性质属亚热带。并对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现有的海藻资源,开展经济海藻的人工养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48.
本文介绍了岩石地层单位的基本概念,今后新创或修订岩石地层单位应提供的资料和说明,并以多索曲组的创建为例,对有关基本要求进一步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949.
THE RESEARCH ON THE DISTRIBUTION AND FORMS OF HEAVY METALS IN THE XIANGJIANG RIVER SEDIMENT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this paper, the contents and various forms of Cd, Cu, Zn and Pb in the sediments of the Xiangjiang River have been investigated. The presentation of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various form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eavy metals in the column sediments at Xiawan Port of Zhuzhou, which has been severely polluted by a metallurgical plant.The forms of the heavy metal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are: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exchangeable forms of Cd, Cu, Zn and Pb, in the forms of carbonates and Fe/ Mn oxide in water, the combination of Cu with organic matter and form, and the proportion of the residue form at each section have been studied. 相似文献
950.
The environmental changes during the Late Pleistocene were more obvious in the eastern China than in other areas at the same latitude, which either between northern and southern, or between land and sea of the eastern China were mostly non-synchronous.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prior to the last glaciation came about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eastern China about 115,000 yr. ago. The desert environments of the inland of the north China were developed both in the glacial maximum and in the warm interglacial period, but the loess accumulation mostly took place during the glacial period. The sand dunes and the periglacial solifluctions in the lower Changjiang (Yangtze) River region were formed during the last glacial period. The event of lowest surface temperature occurred at 98,000 yr. B.P. and 59,000 yr. B.P.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South China Sea but not during the full-glacial stage. The phenomena mentioned . above were the result of the following reasons that the paleo-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th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