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29篇
  免费   2604篇
  国内免费   2583篇
测绘学   614篇
大气科学   983篇
地球物理   3849篇
地质学   6388篇
海洋学   1884篇
天文学   2017篇
综合类   702篇
自然地理   2279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51篇
  2022年   396篇
  2021年   431篇
  2020年   480篇
  2019年   586篇
  2018年   480篇
  2017年   487篇
  2016年   520篇
  2015年   565篇
  2014年   675篇
  2013年   623篇
  2012年   732篇
  2011年   800篇
  2010年   645篇
  2009年   948篇
  2008年   877篇
  2007年   941篇
  2006年   944篇
  2005年   810篇
  2004年   812篇
  2003年   817篇
  2002年   640篇
  2001年   598篇
  2000年   569篇
  1999年   500篇
  1998年   553篇
  1997年   321篇
  1996年   298篇
  1995年   287篇
  1994年   256篇
  1993年   217篇
  1992年   190篇
  1991年   114篇
  1990年   77篇
  1989年   85篇
  1988年   57篇
  1987年   62篇
  1986年   39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5篇
  1954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681.
1976年龙陵地震区断裂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1976年龙陵7.3、7.4级地震震区内的龙陵-瑞丽断裂、怒江断裂和腾冲断裂的第四纪构造环境和断裂活动性,得出腾冲火山断裂带具有新生火山、断裂构造作用,并对龙陵-瑞丽断裂、怒江断裂等的活动性产生影响和改造。提出了这一活动构造带内小型北西-北北西向断裂是龙陵强震发震构造的观点。  相似文献   
682.
根据近年来磷矿深部勘探资料,对贵州息烽温泉的构造地质条件及地热特征开展研究,获得了有关温泉地质成因的新认识。(1)由洋水背斜、安清断层(F1)和温泉断层(F2)组成的叠瓦状逆冲推覆构造体系,构成了息烽温泉地热水系统的主体及边界,该控热构造体系内地表构造与地腹构造并不统一,老地层盖在新地层上,构成顶、底两层叠置的多个热储单元,这些热储单元是地热水形成和运移的良好场所。(2)安清断层(F1)使多个热储单元直接接触,从而具有密切的水力联系,为导水、导热的良好通道;温泉断层(F2)构成了息烽温泉区地热水系统的边界。(3)大气降水沿断裂通道下渗至深部的碳酸盐岩热储层中,吸收热量形成地热水,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向洋水背斜核部进行迁移,受上覆寒武系碎屑岩盖层的保护和温泉断层的限制,形成洋水背斜西翼和北端的地热资源有利富集区,最后受分支断层阻挡而自然岀露。  相似文献   
683.
本文根据作者几年来把高精度重力勘探方法应用在胜利油田进行古潜山构造探测的生产实践经验,总结了在油气勘探中高精度重力方法应用的新进展,阐述了它在勘探程度极高的胜利老油区依然可以解决一些石油地质问题,尤其与其它物探资料的联合解释取得了明显的地质效果。依据高青测区所取得的高精度重力资料,基本查清了区内的古潜山分布规律,为下一步古潜山油气藏的勘探部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684.
Analysing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redshift of clusters of galaxies, obtained from the catalogue of SCHMIDT (1986), two already known periodical structures were confirmed and both periods were extended by a number of periods — approximately by two times (We elucidated 5 new periods in the first structure and 4 in the second.). Th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se structures was estimated to 0.01 in the first case and to 0.02 in the second one. Particularly, the second structure may be the largest known object in the Universe (about 900 Mpc at H = 75 km s-1 Mpc-1). These results agree with the predictions of the axion-dominated early Universe. In addition, we discovered periodical structures of an another type — in luminosity functions of galaxies, which are members of rich clusters. Bei der Analyse des Katalogs von SCHMIDT (1986) wurden zwei periodische Strukturen in den Verteilungen der Rotverschiebungen von Galaxienhaufen festgestellt. In den beiden Strukturen wurden 5 bzw. 4 neue Perioden beobachtet, weshalb sich die Periodenzahl in jeder der beiden Strukturen etwa verdoppelt hat. Die statistische Signifikanzen dieser Strukturen wurden zu 0.01 und 0.02 abgeschätzt. Möglicherweise entspricht die zweite Struktur dem größten bekannten Objekt des Weltalls (etwa 900 Mpc bei H = 75 km s-1 Mpc-1). Diese Resultate stützen die Theorie eines axiondominierten frühen Universums. Außerdem wurden weitere periodische Strukturen in der Leuchtkraftfunktion von Galaxien aus reichen Galaxien-haufen entdeckt.  相似文献   
685.
通过对南京汤山驼子洞洞穴堆积观察描述和样品分析测试,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汤山地区地质地貌演化的历史,讨论了驼子洞堆积的时代、堆积过程和方式,并对其蕴含的构造、地貌、气候和生物进化等古环境信息进行了合理的挖掘。初步研究表明驼子洞堆积可能是跨早更新世与中更新世早期的地层,其上部含哺乳动物化石的堆积可能反映了偏暖的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686.
惠民凹陷南坡北北西向走滑断裂带的发育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惠民南坡前中生代断裂的平面分布和三维地震剖面特征的分析,识别出了一组在平面上相互平行,在剖面上具有负花状构造的北北西向走滑断裂带。通过对负花状构造的形态及其卷入地层特征的分析,认为该组断裂带经历过两期不同性质的走滑运动,在中生代经历了较强的左行张性走滑,在新生代经历了较弱的右行压性走滑。其演化过程与鲁西地块上北北西向走滑断层的演化过程一致,均属于郯庐断裂区域性走滑作用所形成的帚状构造体系的一部分,郯庐断裂在中生代的左行走滑和新生代的右行走滑是控制其发展演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87.
对我国著名地质学家陈国达院士的科学哲学思想作了探讨,其主要内容有:历史动力法是复杂性哲学思想与地质科学思想相结合的产物;递进思想是辩证否定观在大地构造理论发展中的胜利;地洼学说的理论结构与发展纲领是与拉卡托斯科学哲学思想不谋而合的。研究陈国达科学哲学思想对指导科学研究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88.
东喜马拉雅南迦巴瓦峰地区地质构造十分复杂,对该区板块缝合带的空间位置问题,长期以来,一直认为沿雅鲁藏布江呈弧形展布。笔者以ETM+为主要信息源,以遥感与GIS为技术支撑,对南峰地区的断裂构造进行了详细的遥感解译分析,从构造统计分析的角度对断裂构造进行定量研究,从分维值及趋势值的空间分布及变化特征分析,认为缝合带的南东段、北段大致沿雅鲁藏布江展布,而北西段位于雅鲁藏布江的北西侧,沿东久-米林(断裂带)展布,这也与近几年来开展了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获得的新认识相一致。  相似文献   
689.
以乌鳢(Ophiocephalus argus)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日粮饲喂,试验W1组饲喂冰鲜鱼,试验W2组饲喂畜禽内脏。12周后,取肠道内容物,利用16S rDNA技术研究投喂不同饲粮的乌鳢肠道生物群落结构差异和微生物多样性,分别获得W1组和W2组乌鳢肠道细菌有效序列51124和39298条。结果分析表明;W1组和W2组物种注释(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数目分别为2631和4114条,分类地位明确的细菌种类分别隶属5个属和49个属,W1组和W2组乌鳢肠道细菌种类差异很大。W1组乌鳢肠道细菌的优势类群是邻单胞菌属(Plesiomonas)、狭义梭菌属(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鲸蜡菌属(Cetobacterium);W2组乌鳢肠道细菌的优势类群是狭义梭菌属(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邻单胞菌属(Plesiomonas)、Spartobacteria、甲基副球菌属(Methyloparacoccus)、杆菌属(Alsobacter)、Saccharibacteria、分支杆菌属(Mycobacterium)。W2组乌鳢肠道细菌香农指数高于W1组乌鳢肠道细菌,表明前者肠道细菌多样性大于后者。本实验揭示了畜禽内脏饲喂乌鳢肠道细菌的群落种类多样性、OTU丰富度和物种总数均高于冰鲜鱼饲喂乌鳢;W1组肠道有益菌OTU丰富度大于W2组,且W2组还存在一些潜在致病菌。本研究为乌鳢的健康养殖和后续肠道微生物资源的挖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90.
根据2018?2019年春季两个航次在舟山近海进行的浮游生物调查结果,对舟山近海的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类群组成、优势种数量)年际变化进行了研究,利用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CCA)研究了两年春季浮游动物类群组成差异、优势种变化的原因,初步探讨了春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动态变化的机制。结果表明:根据表层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表层盐度(Sea Surface Salinity,SSS)的聚类分析,将该区域分为3个水团:杭州湾内水团(I区)、舟山本岛上升流水团II区)、舟山近海水团(III区)。不同水团对浮游动物类群组成影响显著,引起2018年和2019年春季3个水团区差异的主要贡献种(贡献率>10%)均为中华哲水蚤,同一水团两年间年际差异的贡献种如下:I区为捷氏歪水蚤(56.91%)和真刺唇角水蚤(12.34%);II区为中华哲水蚤(72.64%)、五角水母(13.35%);III区为中华哲水蚤(41.93%)、夜光虫(22.94%)。CCA分析表明,第1 CCA轴(CCA1)和第2 CCA轴(CCA2)共解释了两年春季浮游动物优势种累计方差的46.14%和物种?环境累计方差的97.82%。CCA1主要反映了空间(近海水团和湾内水团)的差异。CCA2主要反映了2018年和2019年站位的年际差异。盐度是影响春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而温度、叶绿素a浓度是春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年际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