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1篇
  免费   303篇
  国内免费   276篇
测绘学   641篇
大气科学   149篇
地球物理   358篇
地质学   763篇
海洋学   195篇
天文学   201篇
综合类   273篇
自然地理   1150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168篇
  2021年   166篇
  2020年   144篇
  2019年   189篇
  2018年   118篇
  2017年   170篇
  2016年   164篇
  2015年   134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211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135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161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146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地球物理资料综合处理与解释在油气、煤田、矿物勘探\[5\]、水文分析、水文工程与环境评价中有重要应用.然而,目前的(位场)地球物理处理与解释可视化程度低,无法利用其它资料有效的约束、关联分析与综合快速解释.虽然地理信息系统(GIS)是目前综合多种资料,进行空间处理、分析,提供决策支持的强有力工具,但是,GIS是为一般地理问题分析定制的,缺少综合地球物理处理解释的工具.本文给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用组件对象模型(COM)实现的软件包-ArcGeophysics. 在ArcGeophysics中,实现了勘探数据的有效管理,空间统计分析,地球物理(正演、反演),地球化学与遥感处理、分析、解释与可视化,信息集成与勘探靶区预测等功能.特别需要指出的是:(1) ArcGeophysics 无缝地结合了ArcObject (ArcGIS, ESRI),也就继承了当前国际上占主导地位的GIS软件包中所有的GIS功能;(2) ArcGeophysics是建立在COM基础之上,任何支持COM的应用环境(如MS Office),编程环境(如MS Visual Studio (.Net), Borland Delphi等都可以调用这些功能(相当于通用开发工具包); (3)ArcGeophysics对地球物理资料的处理解释结合了非线性系统、多尺度分析与多维分形理论.本文不仅给出了各向异性奇异性的应用实例,而且还给出了位场在Fourier空间处理分数维导数,以及在余弦变换空间多维分形模型(C-SA).本文应用加拿大Nova Scotia省南半部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质与成矿资料进行了试算,得到了理想的结果,文中图2~图5均直接出之ArcGeophysics的输出.  相似文献   
992.
我国多年来在岩石圈物理学研究中已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果,并促进了我国地球科学的发展.然而在这21世纪之际,基于国家战略需求和自主创新的方针对岩石圏物理学是挑战,也是机遇.为此,必须厘定其今后的发展导向,并凝炼出前瞻性、并具有带动性的创新性核心科学问题.本文在这样的思维前提下对岩石圈物理学的科学内涵和发展导向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研究和思考,并明确指出当今在这一学科领域应该做些什么,核心问题是什么,又存在哪些关键性的科学问题.研究结果提出,高精度的地球物理场观测与岩石圏内壳、幔精细结构(2维和3维)的刻划;在地球内部力系作用下,深部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深部物质运移的物理—力学—化学作用过程及深层动力学响应乃是深化对地球本体的认识和揭示成山、成盆、成岩、成矿和成灾的根本机理所在.为此,在本世纪的上、中叶,在地球科学领域中地球物理学研究必为先导!本文最后对岩石圈物理研究中尚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困惑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提出了有关统一规划和观测仪器与设备的自主研发以及有序进行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意见.  相似文献   
993.
从高维特征空间中获取元胞自动机的非线性转换规则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19  
刘小平  黎夏 《地理学报》2006,61(6):663-672
元胞自动机 (CA) 具有强大的空间模拟能力,能够模拟和预测复杂的地理现象演变过程。CA 的核心是如何定义转换规则,但目前CA转换规则获取往往是基于线性方法来进行,例如采用多准则判断 (MCE) 技术。这些方法较难反映地理现象所涉及的非线性等复杂特征。为此提出了利用新近发展的核学习机来获取地理元胞自动机非线性转换规则的新方法。该方法是通过核函数产生隐含的高维特征空间,把复杂的非线性问题转化成简单的线性问题,为解决复杂非线性问题提供了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利用所提出的方法自动获取地理元胞自动机的转换规则,不仅大大减少了建模所需的时间,也较好地反映地理现象复杂的特性,从而改善了CA模拟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4.
大连城市空间意象分析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1  
李雪铭  李建宏 《地理学报》2006,61(8):809-817
近年来,城市空间意象研究开始在我国城市地理学界逐渐兴起。通过问卷调查、图片辨认和认知地图调查对大连市微观空间情景和宏观空间结构意象进行研究,在国内首次将因子分析方法应用于微观空间情景的意象偏好分析,并运用均值比较检验及方差分析研究了年龄、性别、学历等属性对个人辨认照片数目及意象范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连市总体可意象程度较高;微观空间情景的意象受其功能、区位、使用者、自然环境以及建筑本体的影响;宏观空间结构意象是以道路为主要支撑,以居住区与商业区为背景,人口集散地与特色建筑点缀其中的立体框架结构;意象区域是以中部为主轴向东西两个方向辐射,并且主要集中在市中心、商业区及风景旅游区;由于受到年龄、性别、学历的影响,个人的意象范围大小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此研究基础上,对大连市旅游规划及城市规划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5.
开发区发展与西安城市经济社会空间极化分异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王慧 《地理学报》2006,61(10):1011-1024
从阐释开发区“特区”运作机制、“新经济”型产业结构、配套住宅开发策略等特有开发模式及内在结构特性入手,以西安市为实证案例,以翔实的调研数据为支撑,剖析了开发区建设发展与城市经济-社会空间极化分异之关联及其典型过程与效应;并通过开发区与非开发区、新城与老城、新经济区与旧产业区之间在投资强度、发展速度、软硬环境、形象面貌、经济活力与潜力、人口成分与素质等诸多方面分异对比日益鲜明的一系列事实,论证了开发区建设发展已成为强化凸显当代中国城市经济-社会空间极化演变的机制之一。研究结果有助于更深入全面地认识评估“开发区”--这一机制独特、存在广泛、极富改革开放新时期特色的城市发展模式之影响与绩效。  相似文献   
996.
1990年代,社会经济转型期中国城市社会空间演进机制成为城市地理学、城市社会学研究的重点。以广州市为例,分析出现的“城中村”、大学城、“华南板块”等若干“新社会空间”类型,发现“新自由主义”经济发展策略及其政府的企业化行为、市场力量的强大与投机成为该时期城市社会空间演进的内在动力,在此基础上总结其社会空间结构演进的抽象模式。  相似文献   
997.
上海洋山深水港建设的地域空间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上海洋山深水港的建港条件及其港区工程组合特征,分析洋山港建成后的地域空间作用。建成后的洋山港水深达15 m以上,并由32.5 km长的东海大桥连接洋山深水港区和上海芦潮港物流园区,可以解决上海河口港不能停靠第五、六代集装箱船的问题,改变了上海港的格局。同时提高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在东北亚地区港口中的竞争力,带动了长江三角洲、长江流域及全国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98.
山东省发展轨迹比较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任建兰  周鹏 《地理科学》2006,26(5):513-519
根据时间序列性、空间敏感性、指标综合性和趋势可预测性原则,建立表征省级区域发展轨迹的数学模型,并模拟出山东省和浙江、江苏、辽宁、广东五省份1979~2003年发展轨迹及其发展度、协调度、持续度的演变轨迹。从时空比较研究的角度出发,首先在时间维度上分析了山东省三个发展阶段的内在特点,然后在空间维度上总结了山东省25年发展历程的6个特点。最后为山东省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可持续发展提出了7条建议。  相似文献   
999.
A 90th birthday would be a milestone celebration for any person,but exceptionally rare if the person is still active after 75 years of working and serving the photogrammetric and remote sensing communities worldwide.This unprecedented career is the motivation to reflect on the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of the past 75 years in the light of Gottfried Konecny's lifetime achievements.I started to get to know Gottfried not long before he officially retired from the Institute for Photogrammetry and Engineering Surveys in 1998.Furthermore,I was not even born when he,as a young and talented scholar supported by the Fulbright Scholarship from the US Government,arrived at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OSU),which has been my professional home for three decades.In the second half of Gottfried's 75-year career,the technological changes have been phenomenal,and,furthermore,shown an accelerating trend in the past few years.It is absolutely remarkable how Gottfried has been able to keep up with these rapid changes and advancing technologies and exploits them for mapping and,in general,for all the users of the geospatial field at large.Additionally,his open-minded and kind personality has been always a major plus to his technical skills and experiences,and ultimately helped him assist many colleagues to advance their careers,and along the way developed and increased the use of geospatial data and systems in support of many countries worldwide.  相似文献   
1000.
中国大陆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时空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活动频繁,直接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破坏资源环境,对社会生活和经济建设造成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在气候、地形、地质构造和社会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下,不同地区地质灾害的种类、强度和破坏程度差异甚大。该文将全国分为东部和西部两大灾害区,每个灾害区又划分若干亚区。地质灾害活动具有不规则的周期性和累进性特点。多数地质灾害在强弱变化中显示不断增强的趋势。未来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防治地质灾害乃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