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690篇 |
免费 | 996篇 |
国内免费 | 170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5篇 |
大气科学 | 20篇 |
地球物理 | 939篇 |
地质学 | 5382篇 |
海洋学 | 338篇 |
天文学 | 7篇 |
综合类 | 369篇 |
自然地理 | 28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0篇 |
2023年 | 102篇 |
2022年 | 205篇 |
2021年 | 207篇 |
2020年 | 205篇 |
2019年 | 256篇 |
2018年 | 212篇 |
2017年 | 234篇 |
2016年 | 267篇 |
2015年 | 276篇 |
2014年 | 322篇 |
2013年 | 279篇 |
2012年 | 352篇 |
2011年 | 302篇 |
2010年 | 224篇 |
2009年 | 291篇 |
2008年 | 281篇 |
2007年 | 274篇 |
2006年 | 315篇 |
2005年 | 227篇 |
2004年 | 273篇 |
2003年 | 244篇 |
2002年 | 207篇 |
2001年 | 226篇 |
2000年 | 237篇 |
1999年 | 198篇 |
1998年 | 202篇 |
1997年 | 155篇 |
1996年 | 135篇 |
1995年 | 140篇 |
1994年 | 101篇 |
1993年 | 96篇 |
1992年 | 70篇 |
1991年 | 50篇 |
1990年 | 45篇 |
1989年 | 39篇 |
1988年 | 26篇 |
1987年 | 24篇 |
1986年 | 17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2篇 |
1981年 | 3篇 |
1979年 | 6篇 |
1978年 | 3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3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Genetic algorithm for fitting a mixed Bingham distribution to 3D orientations: a tool for the statistical and paleostress analyses of fracture orientations 下载免费PDF全文
Atsushi Yamaji 《Island Arc》2016,25(1):72-83
The clustering of fracture orientations is important for tectonic studies and for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 this study, a real‐coded genetic algorithm was adopted to fitting a mixed Bingham distribution to orientation data by maximizing the log‐likelihood function of the distribution. The maximization is a difficult problem, because the function has multimodality and singularity. It was found that the algorithm was effective for this problem. Given the orientations of dilational fractures, the present method determines not only the stress axes and stress ratio of each of the fracture groups but also the maximum non‐dimensionalized fluid pressure at the time of their formation. In addition, the software calculates the 95 % error ellipses of the concentration axes. The present method found that the orientations of ore veins of the Akenobe Mine, SW Japan, should be partitioned into three clusters. It is shown that two of the groups had distinctive Zn and Sn contents, and that the ore fluids had overpressures only slightly greater than the minimum principal stress at the time of the deposition of Zn‐ and Sn‐rich veins. 相似文献
72.
内蒙古中部下二叠统火山岩特征及构造环境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内蒙古中部下二叠统火山岩的研究多年来存在争议,从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等多方面对其进行研究分析,并探讨了形成环境及构造意义。 相似文献
73.
74.
����������Դ���ƽ����ִ�����Ӧ�����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о???1996??2005??????????52????С?????????????6????????????????????????????????????????????????????????????P???????NW????300??320???????У??????????????????????????????????????????????????????????????????????????????????仯?????????????????????????????????????NNW????????????總?????????????NWW????EW???? 相似文献
75.
西昆仑北段玛尔坎苏地区探明的大型碳酸锰成矿带,是我国近年最重要的找矿成果之一。该锰矿带构造上属北昆仑晚古生代弧后伸展盆地,其构造动力学背景为古特提斯洋向北俯冲于塔里木地块之下形成的弧盆体系。锰矿体主要发育于晚石炭世喀拉阿特河组含炭泥质灰岩夹薄层灰岩中。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为菱锰矿(75%~95%),次为软锰矿、硫锰矿及少量黄铁矿等。含锰岩系岩性和岩相学研究表明,玛尔坎苏锰矿带属典型的海相沉积锰矿床,其矿床成因可能与晚古生代半局限盆地沉积和海底热液活动有关。海底热液活动可能为成矿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含锰岩系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玛尔坎苏锰矿沉淀时的水体环境为常氧条件,而矿层下盘(部分)岩系的岩性及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其沉积时的水体环境为低氧—贫氧条件。玛尔坎苏锰矿带锰矿石具有负的δ13C值(-23.3‰~-10.0‰),推测有机质导致的还原作用是该锰矿由原生氧化锰在成岩期转化为菱锰矿和形成富锰矿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76.
本文对灞源地区不同时代的韧性剪切带的运动学、动力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笔者认为,前人所称的部分太华群(Arth_3b)是太古宙末期太华群韧性变形的产物;张家坪花岗岩以左旋螺旋式上升侵位;燕山期,多期活动韧性剪切带是本区金矿形成富集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7.
ntroductionSeveralyearsago,ShanxigrabensystemwasstudiedmainlyandindetailinChina.First,byusingthemethodofseismogeology,geophys... 相似文献
78.
通过钻井、测井与地震数据,依据不整合面分析、断层活动速率分析与地层的"负向结构"分析,在义和庄凸起东部燕山期内识别出一期发生于中晚侏罗世之交的构造负反转,并据此将义和庄凸起燕山期划分为早期与晚期两个阶段.通过单井与连井层序地层分析,分别建立了燕山早期与晚期的层序地层样式,两者在层序结构及内部沉积充填等方面表现出巨大差异.早期层序地层不具有显著的沉积厚度分异,且格架内部充填河流相沉积;晚期因构造负反转而形成小型拉张断陷盆地,沉积厚度分异明显,内部以扇三角洲沉积充填为主,呈现出对构造负反转的显著响应.燕山期构造-层序地层学的研究可为中国东部其他具有相似构造背景盆地前新生代的油气勘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9.
上扬子西南缘早三叠世嘉陵江组物源分析和构造环境:沉积学、重矿物电子探针和U- Pb年龄的限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扬子西南缘地区广泛分布峨眉山玄武岩,受其影响在中带金阳和外带荥经地区嘉陵江组发育滨岸和潮坪环境沉积物。本文在交错层理恢复的物源方向基础上,根据重矿物组成、重矿物电子探针和碎屑锆石测年结果,综合分析不同区域嘉陵江组物源区,进而探讨嘉陵江组形成的构造环境。嘉陵江组砂岩碎屑重矿物锆石、磷灰石、铬尖晶石等指示物源主要来自于岩浆岩,且自中带至外带基性岩浆岩所占比重逐渐减少。电气石电子探针分析显示,二者物源主要来自于贫锂花岗岩和变质砂岩、板岩。铬尖晶石显示,金阳地区物源来自峨眉山玄武岩和洋岛岩浆岩类岩石,荥经物源主要来自洋岛岩浆岩类岩石,个别为峨眉山玄武岩。碎屑锆石表明,嘉陵江组物源主要来自于新元古代岩浆岩和晚二叠世峨眉山玄武岩,前者经历再搬运。综合物源分析表明,嘉陵江组物源主要来自康滇古陆,岩石类型主要为峨眉山玄武岩和砂岩等。沉积序列和物源分析表明,嘉陵江组反映了沉积物蚀顶过程。结合地震资料、大火成岩省的分析成果表明,嘉陵江组形成于火山型裂谷边缘。 相似文献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