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71篇
  免费   940篇
  国内免费   1632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794篇
地质学   5011篇
海洋学   245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331篇
自然地理   125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178篇
  2021年   186篇
  2020年   181篇
  2019年   230篇
  2018年   195篇
  2017年   208篇
  2016年   240篇
  2015年   260篇
  2014年   298篇
  2013年   223篇
  2012年   334篇
  2011年   270篇
  2010年   208篇
  2009年   262篇
  2008年   234篇
  2007年   240篇
  2006年   277篇
  2005年   201篇
  2004年   229篇
  2003年   218篇
  2002年   176篇
  2001年   196篇
  2000年   221篇
  1999年   180篇
  1998年   179篇
  1997年   141篇
  1996年   113篇
  1995年   128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80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运用现代构造解析理论和方法,对新疆可可托海—四川简阳人工地震测深剖面与天然地震面波层析成像进行构造解析基础上,综合地质学、深源岩石包体构造岩石学和地球化学以及其他地球物理学标志等多学科综合研究显示,高速块体或幔块构造的几何结构型式是控制该区岩石圈构造格局和岩石圈表层构造变形基本条件之一。本文建立起该地学断面地壳及岩石圈与软流圈速度结构模型和物质组成结构模型,划分出岩石圈3种几何结构模式:克拉通陆根状结构、造山带楔状结构和高原陆根状结构,以及岩石圈二类构造演化类型:克拉通型岩石圈和增厚型岩石圈。在系统论述断面地壳及岩石圈结构构造类型特征基础上,探讨了该断面软流圈结构特征,岩石圈与软流圈相互作用及其地幔动力学模式。  相似文献   
32.
吉林延边安图县海沟地区的海沟岩群系1/5万区域地质调查新建的特殊岩石地层单位(Speciallithostrati-graphicunits),由3个岩组构成:团结岩组为碎屑岩夹大理岩;东方红岩组为一套中酸性火山熔岩及其火山碎屑岩夹凝灰质砂岩;四岔子岩组为一套含铁岩系,主要由黑云变粒岩、斜长角闪岩夹磁铁石英岩组成。三者的接触关系均为断层接触,而且四周为元古代、早古生代的花岗岩所侵吞,属华北板块北缘东段残留的的构造岩片堆积产物,其时代为中元古代。这个岩组的建立,对探讨华北板块北缘东段中元古代地层划分和对比、陆缘裂谷的形成演化与成矿作用的关系以及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的形成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3.
鲁西地块中生代构造格局及其形成背景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结合近几年来鲁西地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等成果,重点论述了鲁西地区中生代构造特征与盆地原型。提出中生代构造层次总体在垂向上可分为三个主要构造层,分别称为上部、中部和下部,并分别被中—下侏罗统、上侏罗统—下白垩统和上白垩统角度不整合覆盖,所以,相应地可将鲁西地块的中生代构造变形分为三个阶段:印支期、燕山中期和燕山晚期;平面上变形样式总体表现为三种构造样式,即:1印支期的近东西走向的宽缓—紧闭褶皱及逆冲构造;2燕山中期的北北东或南北走向的厢状褶皱—坡坪式逆冲系统;3燕山晚期的北东走向的冲断—走滑断裂带。但是,鲁西地区燕山期的构造变形特征和原型盆地有所变化,这种变化是基底构造格局及构造变形在空间上差异叠合的结果。综合研究表明,鲁西地块及邻区燕山期构造是在西太平洋大陆边缘弧的挤压构造背景下,陆内壳下拆沉和壳内挤出—逃逸构造的综合动力作用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34.
In order to study characteristics of horizontal crustal strains, we divide the Japanese Islands into 14 tectonic provinces consistent with the suggestion given byMatsuda (1990). We calculat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strain rates using the results of the Precise Control Survey initiated by the Geographical Survey Institute in 1973. This survey is a revision of old first- and second-order triangulation networks by trilateration. The principal axes and principal strains inside all the geodetic triangles are deduced from the comparison of the old triangulation and the new trilateration networks. The maximum shear strain rates are calculated by dividing the accumulated strains with the time intervals. Th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strain rates is counted for each tectonic province and for the entire Japanese Islands. It is proved that the maximum shear strain rate with highest frequency ranges from 0.10–0.15 microstrain/a for 4409 data in the Japanese Islands. The mean value of the strain rates throughout the Japanese Islands is deduced to be 0.18 microstrain/a. We also calculated a mean value of strain rates for each tectonic province. Comparison is made between mean geodetic strain rates in the provinces and Quaternary strain rates estimated by geomorphic data. It is found that 0.3–0.4 microstrain/a of the highest order strain rate is now prevailing in the Izu province, the south Fossa-Magna collision zone, and some special provinces along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Japan Sea coast.  相似文献   
35.
赣南大富足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环境判别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大富足岩体位于武夷山隆起带南段,为一多期复式花岗岩侵入体,岩体由当风凹、泮塘、春坑、荷树岽、土桥凹、水隘背、新村、沙告、先坑、石教坪共10个单元所组成,固结指数、Rb/Sr和K/Rb比值以及稀土配分型式反映侏罗纪的石教坪、先坑、沙告单元和二叠纪的泮塘、当风凹单元均为相对独立的没有分异演化关系的单元,而由新村、水隘背、土桥凹、荷树岽、春坑单元组成的三叠纪富城超单元则为同源岩浆房岩浆过程的产物。根据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和微量元素特征判别,岩体属CCG或同碰撞花岗岩类型,形成于大陆碰撞的构造环境,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在二叠-侏罗纪的大致沿着杭州-诸广山-花山这条缝合带发生的陆内A型俯冲与这种构造环境相呼应。  相似文献   
36.
产于北大河群的早元古代火山岩是北祁连山西段最主要的三期火山岩之一,其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期火山岩的原岩为具有双峰式组合的拉斑玄武岩和中酸笥凝灰岩。两者具有完全不同的稀土分布型式,前者以极低的富集轻稀土为特征,而后者以强烈富集轻稀土的特征;基性火山岩的微量元素分布曲线指示了其形成了裂陷槽环境。结合Nd同位素特征以及区域2得出本区早元古代变质火山岩形成于裂陷槽环境。  相似文献   
37.
杨月后  王继春  张海平  周飞  苏银春  钱程  汪岩  郭永烈  顾新雨  寇帅 《地质论评》2021,67(Z1):67z1157-67z1159
正研究区位于内蒙古东部天山镇西平安地地区,古生代大地构造位置由南向北可划分为华北板块、白乃庙岛弧和索伦—林西缝合带(图1)。Xiao等(2015)和Jian等(2012)等认为温都尔庙—柯丹山—西拉木伦蛇绿混杂岩带是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的缝合带,研究区则位于该混杂岩带以南白乃庙岛弧一侧。  相似文献   
38.
在胶东地区招远-平度断裂带上的大磨曲家金矿区选取了典型的构造区域进行岩石磁组构研究。沿着断裂带在不同构造部位的36个采样点钻取了112个定向岩心样品,所有样品均沿勘探线布置。磁组构研究显示,研究区以弱磁性岩石为主,总体上,胶东群变质岩的磁化率值较高,而玲珑黑云母花岗岩的磁化率值较低,尤以碎裂程度高的强蚀变岩的磁化率值最低;磁化率各向异性方位主要为NE向挤压,磁组构所指示的构造应力场与大磨曲家矿区的区域挤压应力方向是相同的;对具不同程度矿化的81线的Au含量与80线磁组构各向异性度(P值)进行对比研究发现,P值与金品位呈负相关关系;弱矿化糜棱岩中的金矿化在磁面理发育的岩石中较为发育,成矿晚期,Au元素含量随着岩石磁性的减弱而增加,特别是在强应变后弛豫阶段矿液充填于相对张性的石英脉中Au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39.
利用哈佛CMT目录研究全球Ⅰ级构造系统的地震活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是描述地壳现今构造带和应力场的最佳信息源,包含了全面而又丰富的动力学内涵。根据全球地震的分布及其运动学、动力学特征,全球最活动的构造被划分为环太平洋构造系、大洋中脊构造系和大陆构造系等 3个全球Ⅰ级构造系统。文中应用包含多种参数的哈佛CMT地震目录,研究了全球及其 3个Ⅰ级构造系统的地震震源破裂类型、地震活动特征、震源深度分布特征等,讨论了三大构造系在这些方面存在的差别,进而说明了各个构造系在构造环境和动力作用方面的差别  相似文献   
40.
In this paper, 3-D velocity images of the crust and upper mantle beneath the Nanbei tectonic zone of China are constructed using P-wave travel time residuals of earthquakes, with the data supplied by China's seismic networks and the International Seismic Centre.During the model parameterization in the tomographic inversion the interpolation function of grid node velocities is used as the space function of velocity, and the velocity function is allowed to be discontinuous. The difficulties caused by large memory demand and high computing cost in solving the system of equations are avoided by utilizing the least squares QR decomposition algorithm. Thus, the stability of the algorithm is ensured. Though resolution images are not derived in the inversion process based on the resolution theory of Backus and Gilbert, a covariance resolution method is put forward by the authors. The resolution analyses have proved the reliability of the image results. 3-D ray tracing is conducted to obtain the ray paths in a 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