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91篇
  免费   2041篇
  国内免费   2996篇
测绘学   150篇
大气科学   549篇
地球物理   2224篇
地质学   8195篇
海洋学   545篇
天文学   87篇
综合类   660篇
自然地理   1118篇
  2024年   67篇
  2023年   181篇
  2022年   431篇
  2021年   448篇
  2020年   382篇
  2019年   503篇
  2018年   426篇
  2017年   367篇
  2016年   446篇
  2015年   526篇
  2014年   556篇
  2013年   495篇
  2012年   641篇
  2011年   577篇
  2010年   510篇
  2009年   569篇
  2008年   525篇
  2007年   574篇
  2006年   598篇
  2005年   492篇
  2004年   503篇
  2003年   441篇
  2002年   393篇
  2001年   386篇
  2000年   400篇
  1999年   365篇
  1998年   327篇
  1997年   267篇
  1996年   215篇
  1995年   202篇
  1994年   164篇
  1993年   150篇
  1992年   127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8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41.
In order to accurately design a sand compaction pile (SCP) with low replacement area ratio, it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 mechanical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and pile and clay ground and its mechanism during consolidation process in composite ground. In this article, therefore, a series of numerical analyses on composite ground improved by SCP with low replacement area ratio were carried out. The applicability of numerical analyses, in which an elasto-viscoplastic consolidation finite element method was applied, were confirmed by comparing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a series of laboratory model tests with the composite ground improved by SCP. Through the results of the numerical analyses, mechanical behavior of the sand pile and clay in composite ground during consolidation is elucidated, together with a stress sharing mechanism between sand pile and clay.  相似文献   
42.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分析补阳还五汤治疗颈椎病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TCMSP、化学专业数据库获取补阳还五汤的活性成分,并对潜在靶点进行预测及规范。分别从PharmGKB、DisGeNET、OMIM、GeneCards数据库中得到颈椎病疾病靶点,利用韦恩图获取补阳还五汤与颈椎病的交集靶点。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中药-活性成分-疾病靶点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获得核心有效成分与关键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对潜在靶点进行富集分析。最后运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补阳还五汤核心有效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共获得补阳还五汤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活性成分97个,包括槲皮素、山柰酚、黄芩素、木犀草素等;交集靶点64个,关键靶点有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白细胞介素-1B(IL-1B)等;主要涉及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7(IL-17)、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有效成分与关键靶点之间结合紧密,为补阳还五汤治疗颈椎病提供相应条件。结论:该研究在总体上预测了补阳还五汤治疗颈椎病的活性成分、靶点和信号通路,作用途径广泛,为下一步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及思路。  相似文献   
43.
黄河口及渤海中南部沉积物工程特性及其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Kasten取样器从黄河口及渤海湾中南部海底沉积物中取样,对样品通过土工性质、微结构研究以及粘土矿物分析,阐明本研究区三维空间展布的海底沉积物形成机理及其工程地质规律,论证水动力作用和斜坡不稳定性对工程特性和微结构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4.
晚中生代─新生代南海周缘地块运动与南海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由华南几个盆地的古地磁数据综合而得的反映该区白垩纪以来古纬度变化曲线,结合Schmidtke等(1990)发表的加里曼丹150Ma以来的古地磁数据,表明华南与加里曼丹在40Ma前具有大致相同的古纬度变化史,差异仅出现在距今30Ma前后和10Ma以来。若此趋势可靠,则可作出下列推断:(1)南海的扩张只能发生在距今30Ma附近或10Ma以后华南与加里曼丹反向运动时期;距今30Ma的扩张已被广为接受;(2)华南与加里曼丹之向可能存在的古南海只能在91Ma之前存在;(3)南海演化可能存在两期扩张。南海的拟合可通过沿3500m等深线的先道时针旋转、后北向平移两个步骤完成。这与Hayashida等(1991)提出的日本海张开与扩张模式很相似,提示东亚边缘海的形成和演化可能具有同样的机制。华南距今50Ma以来的古纬度变化与Tapponnier(1982)的传播挤出构造模式所预期的基本吻合,表明距今50Ma以来华南古纬度变化的运动学机制可用Tapponnier模式作解释。  相似文献   
45.
秦皇岛昌黎黄金海岸的沙丘沉积和发育机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昌黎黄金海岸长40km,分布1~1.5km宽的风成沙丘。主沙丘链高30~40m,顺岸线分布,与其斜交数列新月形横向沙丘链。沙丘以中细砂组成,分选极好,层理构造十分丰富。距今3~4ka以前,沙坝形成时就开始形成沙丘;1915年滦河新三角洲发育以来增加了风沙的输沙量,增高沙丘和扩宽了沙丘带。  相似文献   
46.
通过对建林边滩沉积物粒度分布、粒度参数及水体流变性质的分析,阐述了黄河三角洲上河道水流属于牵引流范畴,与低含沙水流无本质上的差别,并探讨沉积物搬运和沉积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47.
I~IOXSea fog is a kind of dangerous weather. Chinese sea fog experts, Wang Binhua (1983),Hu Ruijin and Zhou Faxiu (1998) and Hu Jifu et al. (1996) studied sea fog rather Systematically. FOreign Experts also Paid great attention to sea fog. Ernlnons and Montgomery(1974), chipper (1994) and Rayrnond et al. (1989) have studied sea fog thorOUghly.HOwever, studies on Arctic sea ice have rarely been carried Out becauSe of the sever environment and less htnnan activity in the region. There …  相似文献   
48.
张启东 《海洋科学》1993,17(6):57-60
报道了黄骅沿海赤潮发生的过程和形成赤潮的生物种类及造成的危害,并对赤潮成因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9.
东海陆架外缘隆起带地质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地质、地球物理及钻探资料,结合周边区域地质资料,论证东海外缘隆起带前中中新世基底岩系组成及地质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50.
以胶南构造混杂岩带中榴辉岩的围岩——套程度不同的糜棱岩化岩石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其显微形变的结构特征及环境意义、石英组构特征及动力学信息,并讨论其形成的古构造环境和构造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