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095篇 |
免费 | 2204篇 |
国内免费 | 89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025篇 |
大气科学 | 61篇 |
地球物理 | 817篇 |
地质学 | 5019篇 |
海洋学 | 368篇 |
天文学 | 22篇 |
综合类 | 542篇 |
自然地理 | 33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8篇 |
2024年 | 141篇 |
2023年 | 156篇 |
2022年 | 248篇 |
2021年 | 296篇 |
2020年 | 311篇 |
2019年 | 312篇 |
2018年 | 256篇 |
2017年 | 347篇 |
2016年 | 372篇 |
2015年 | 354篇 |
2014年 | 414篇 |
2013年 | 432篇 |
2012年 | 520篇 |
2011年 | 429篇 |
2010年 | 294篇 |
2009年 | 357篇 |
2008年 | 358篇 |
2007年 | 369篇 |
2006年 | 385篇 |
2005年 | 298篇 |
2004年 | 309篇 |
2003年 | 259篇 |
2002年 | 230篇 |
2001年 | 236篇 |
2000年 | 241篇 |
1999年 | 211篇 |
1998年 | 189篇 |
1997年 | 144篇 |
1996年 | 119篇 |
1995年 | 133篇 |
1994年 | 89篇 |
1993年 | 88篇 |
1992年 | 65篇 |
1991年 | 46篇 |
1990年 | 43篇 |
1989年 | 47篇 |
1988年 | 18篇 |
1987年 | 27篇 |
1986年 | 16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2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刘晓君;颉耀文;梁东旭;张文培 《测绘地理信息》2018,43(4):120-123
地图视觉感受是从用图者角度出发的关于地图集设计具实际指导意义的地图学理论之一。阐述了《兰州城市历史变迁图集》的特殊性质,分析了用图者对该地图集的视觉感受,并在此指导下根据用户的评价改进了该地图集代表符号、色彩和版式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43.
青藏高原东北缘现今构造变动与地震活动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笔者利用青藏高原东北缘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精密水准网和跨断层流动形变网监测资料和近10a来高精度GPS观测结果,结合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研究和探讨了该区现今构造变动和强震活动的一些特征和初步机理。结果表明:①研究区现今构造变动具有空间分布的不均一性和随时间演化的非平稳性,其总体趋势呈现为新构造时期以来的继承性;②构造变动过程中的快速隆升异常区和与之相伴生的高梯度变形带、以及显著地断层活动异常,是较强地震孕育的标志,地震往往发生在具有较高应变积累的区域附近;③印度板块对青藏高原的强烈挤压是该区构造变动与地震活动的主动力环境;构造变动和地震与块体活动及区域构造应力场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4.
洪涝风险图的编制,是洪涝平原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洪涝平原生产布局和人类经济活动具有指导作用。本文介绍了一种洪涝风险图的编制方法。首先概化平原内河图,用明渠一维非恒定流模拟水流运动,得到各地的水位和流量,比较水位和数学地形模型(DEM)的高程,将水位高过DEM的地方划为洪涝危险区,本文以太湖流域湖西区为例作出洪涝风险图,并且介绍了洪涝风险图在国民经济部门的应用。 相似文献
45.
锆石是研究早期地球演化的重要矿物之一,它的U-Pb年龄结合其微量元素以及同位素成分是反演寄主岩石成因乃至地球动力学背景的重要手段.本文从锆石矿物包裹体、微量元素、U-Pb同位素体系、Lu-Hf同位素、O同位素以及Si、Zr和Ti同位素这6个方面综述了近10年来前人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总结了次生矿物包裹体可能产生的方式以... 相似文献
46.
太古宙陆核的完整性对前寒武纪构造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内太古宙陆核构造上受郯庐断裂影响较大,包括前期断裂带南侧NNE向左行走滑和后期断裂带北侧NE向左行走滑。本文还原了郯庐断裂发育之前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太古宙陆壳的原始格局。构造恢复后古老地体及地体内岩石片麻理均呈NNW走向。通过对弓长岭地区BIF铁矿进行深入的构造解析工作,发现含矿太古宙表壳岩发育大量暗示水平运动的逆冲推覆构造。结合其年代学特征,本文进一步揭示新太古代末期一定规模的侧向挤压构造(水平运动)可能已经在华北克拉通内出现。 相似文献
47.
西藏萨嘎地区布朵淡色花岗岩位于喜马拉雅造山带中,属北喜马拉雅造山带的花岗岩。本次研究的萨嘎布朵淡色花岗岩,具高SiO2(72. 26% ~ 73. 05%)、富Al2O3(14. 61% ~ 14. 98%)、高K2O(3. 65% ~ 4. 09%)和Na2O(3. 47% ~ 3. 76%)、低P2O5(0. 09% ~ 0. 12%)的特征,K2O/Na2O = 1. 00 ~ 1. 08、A/CNK = 1. 18 ~ 1. 24,属高钾、过铝质钙碱性S型花岗岩。岩石微量元素变化较大,∑REE = 98. 87 × 10-6 ~ 124. 51 × 10-6、LREE/HREE = 11. 24 ~ 16. 12、Rb = 187 × 10-6 ~ 234 × 10-6、Sr = 311 × 10-6 ~ 409 × 10-6、LaN/YbN = 19. 96 ~ 40. 28、δEu = 0. 89 ~ 0. 99。布朵淡色花岗岩结晶时间为16. 15 Ma,与区域上的其他的北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结晶时间一致,均是形成于陆陆碰撞造山后的伸展背景,代表印度—欧亚大陆后碰撞期的产物,对喜马拉雅造山带的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8.
阿拉善地块处于华北克拉通,塔里木克拉通和祁连造山带的交汇处,其南缘古生代花岗岩广泛分布。结合近年来阿拉善南缘古生代花岗岩研究成果,从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认为阿拉善南缘早古生代花岗岩主要受控于祁连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其岩浆活动可分为两期,中奥陶世—早志留世和中志留世—早泥盆世,前者处于俯冲环境,后者为后碰撞伸展环境;晚古生代花岗岩仅零星出露于龙首山地区,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宗乃山—沙拉扎山构造带花岗岩相似,与中亚造山带的构造演化相关。并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的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9.
50.
研究表明,不同类型岩石的形成导致不同类型元素的富集成矿,而后者与元素的自身结构密切相关:具惰性气体型离子结构的元素亲沉积岩,具过渡型或铜型离子结构的元素亲岩浆岩。进一步研究发现,陆壳大规模熔融 固结,亦即花岗岩的形成过程,不但导致不同类型元素在上陆壳及其上层圈重新分配:亲氧(造岩)元素占据壳内熔融(岩浆)层的位置,亲硫(成矿)元素迁移到岩浆层上覆盖层且其中副族成矿元素按离子半径增大的顺序沉淀析出,亲水元素迁移到水圈而亲气元素则回归大气圈;同时揭示了与陆壳地质结构相适应的陆壳元素地球化学结构,体现了自然界微观和宏观的协调与和谐。 相似文献